蘋果公司與FBI就解鎖手機口水戰 聯袂上演公關秀?

圍繞是否應該解鎖iPhone來協助破案的問題,美國蘋果公司和聯邦調查局(FBI)陷入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口水之戰”之中——一方強調保護用戶隱私,另一方則祭出反恐大旗。但有分析稱,雙方各執一詞、高調亮相,不過是在上演一場“公關秀”。
去年12月,兩名效忠“伊斯蘭國”的恐怖分子在美國加州聖貝納迪諾鎮持槍濫殺無辜,致14死22傷。警方在擊斃恐怖分子后,查獲其中一人的iPhone 5c手機。此后,FBI多次要求蘋果公司提供破解軟件解鎖手機,以協助案件偵查,蘋果公司則以保護用戶隱私為由拒絕執行,並向法庭提起控告。
這場官司現在已經打到了美國國會。3月1日,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舉行了聽証會,就“如何平衡國家安全與公民隱私”的問題,蘋果公司與FBI的代表科米進行了長達5小時的對質。
蘋果公司首席法律顧問布魯斯·休厄爾說,FBI要求公司提供一個可進入iPhone的后門,創建一套軟件工具來破解手機加密系統。他認為這不僅影響iPhone的安全,還將影響所有手機用戶的安全,“FBI在要求削弱我們的產品安全。(如果照辦)黑客和網絡犯罪分子將可以借此侵害個人隱私和信息安全,也將成為政府侵犯公民的隱私和安全的危險先例”。
科米則強調國家和公民安全的重要性。科米表示,在涉及國家安全和反恐的案件中,個人隱私和公共安全發生沖突的情況日趨頻繁,新的智能手機加密技術,給依法獲取有關信息和通信記錄制造了新的障礙,這是保護國家和公民安全所面臨的嚴重隱患。
科米此前曾表示,FBI要求蘋果協助解鎖的手機,隻限於加州恐襲案這一“個案”。在3月1日的聽証會上科米則表示,本次請求可能成為未來FBI或其他部門提出類似要求的憑據。
有分析稱,蘋果公司這次應對得如此大張旗鼓,只是想借機宣傳其產品安全和公司對用戶隱私的尊重。在2月29日紐約涉毒案的法庭文件中,美國司法部稱,蘋果公司一直都能採取合作的態度,但最近突然改變了立場。那份文件顯示,自2008年以來,蘋果公司共收到了不下70次要求其提供手機解鎖服務的法庭令,公司每次都提供了協助。但蘋果公司辯稱,過去的蘋果手機採用的是舊版操作系統,而在加州案嫌犯實施犯罪前3個月剛推出的iOS 9系統中,新添了許多安全功能,如果要解鎖手機,公司必須要開發一套新的軟件,但這是一個“過重的負擔”,需要“6~10位蘋果公司的工程師和員工付出至少2~4周的努力”。
一位前司法部官員批評蘋果公司這是在“小題大做”。他說:“政府並沒有要求公司開一個后門來繞過加密系統,只是要求蘋果公司將其加在iPhone上的門鎖解開。”FBI也多次批評蘋果公司夸大法庭命令對產品造成的安全威脅。科米說,蘋果公司隻需專門為這部手機開發一個軟件,實現取消手機密碼輸入錯誤10次即自動永久鎖機、用外接鍵盤代替屏幕點按來輸入密碼這個功能即可。這樣,FBI就可以用窮舉法試出嫌犯的手機密碼。
但也有分析稱,FBI的高調同樣是另有所圖——實際上,並不需要蘋果公司的協助他們也可以提取手機信息。從硬件角度入手,FBI可能拆解iPhone儲存芯片,用激光對其閃存逐個數位讀取,就可以恢復手機信息。從軟件方面突破,寫一個“破解軟件”並不難,隻要肯出錢,黑客高手比比皆是。一個明顯的事實是,去年紐約法庭的一份庭審記錄顯示,美國執法機構已經掌握了入侵iPhone的技術,而無需蘋果公司協助。信息安全技術專家蘇珊·蘭表示,美國政府部門有工具去破解iPhone,並不需要對密碼進行暴力破解。
FBI的這種高調,可能是為了彰顯其反恐努力。科米在聽証會上多次強調反恐和打擊“伊斯蘭國”的必要性﹔蘋果公司總裁庫克表示,將恐怖活動嫌犯的iPhone手機解鎖,從道義上看來有著“引人注目的理由”。
蘋果公司打出的,還有“言論自由”這一同樣能撥動美國民眾心弦的理由。該公司在遞交的法庭文件中稱,公司設計的加密系統應被視為一種對言論與表達的保護,而美國憲法賦予了人們言論自由。路透社的一項民調顯示,55%的受訪者擔憂FBI尋求利用系統后門監聽iPhone用戶。
對於此案,微軟、推特、臉譜與谷歌等公司都先后表態,紛紛支持蘋果公司抵制FBI。甚至連蘋果公司的競爭對手也站在了蘋果一方。三星電子在一份郵件聲明中明確表示,保護用戶隱私極為重要,任何企圖在設備中置入后門程序的行為,都有可能破壞用戶對廠商的信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 駐美國記者 劉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