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奧斯卡最佳把新聞拍上銀幕 相比沖突真實才是焦點

2016年03月08日07:48 | 來源:京華時報
小字號
原標題:把新聞拍上銀幕相比沖突,真實才是焦點

  《聚焦》

  《真相》

  《公民凱恩》

  電影《聚焦》日前在第88屆奧斯卡上“爆冷”拿下最佳影片獎,這部講述報紙記者勇於追尋真相的電影也讓人驚呼今年奧斯卡過起了“記者節”。為何它能戰勝《荒野獵人》《大空頭》等片?好萊塢有不少新聞題材影片,塑造的記者卻是形形色色,並不都如《聚焦》一樣能獲得業界認可,也有影片不乏一些狗血橋段,新聞電影如何拍好?京華時報記者採訪了多位影評人,看看他們怎麼說。

  □《聚焦》的“最佳”氣質

  群戲強勁主題具有社會意義

  第8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聚焦》以《波士頓環球報》的“聚焦”報道小組收集証據,調查報告波士頓地區一系列神父性侵兒童案件的過程為故事主線,由托馬斯·麥卡錫執導,邁克爾·基頓、馬克·魯法洛、瑞秋·麥克亞當斯、斯坦利·圖齊等主演。

  影評人雲飛揚接受京華時報採訪時表示,《聚焦》的“爆冷”其實在意料之中,“《荒野獵人》導演、攝影、男主得獎概率大一些,但影片本身比不上《聚焦》和《大空頭》。《聚焦》主題對於教會的欺世性事件進行了揭示,很有社會意義。”在他看來,《聚焦》得獎優勢還在於影片善於控制節奏和情緒,完全不煽情,消除了戲劇化沖突,“它就是讓觀眾身臨其境看新聞人怎樣工作,而不是改成商業片、有很多巧合。而且它沒有隻盯著個案,而立刻去引爆,撬動了更多案件。《聚焦》作為群戲,主演都演得很好,無論是新來的主編,還是資歷淺的記者,他們都在生活中模仿原型,演技也得到原型人物的肯定。”

  在影評人暗夜騎士看來,近幾年很少有《聚焦》這樣宏大的新聞題材影片,奧斯卡評委把最佳影片獎頒給《聚焦》很有勇氣,“因為天主教是美國主體信仰,對他們非常重要,影片揭露的東西會對信仰產生動搖,所以頒獎季前哨戰很多風向標獎項都給了《荒野獵人》或者《大空頭》,但最終《聚焦》在不利形勢下逆轉。”

  娛評人、媒體人柏小蓮則認為,《聚焦》的勝出不全因為它的題材,“它首先是一部符合電影審美的優秀作品,編劇嚴謹務實,而且沒有像其他很多行業題材那樣,賦予傳媒業的神力,就是一群比較堅韌的普通人,聽從職業和良心的召喚聚在一起,認真而持久地完成了一件事。”在柏小蓮看來,《聚焦》的迷人之處在於那些記者在走街串巷四處打聽詢問的那些移動鏡頭,“這種枯燥繁復而沒有什麼進展的展示,才是我熟悉的媒體生活。”

  同題材中它更具重要性

  除了《聚焦》,2015年還有另外一部表現新聞工作者經歷的影片上映,這部同樣力圖揭示被隱藏起來的隱秘故事的《真相》,卻沒有《聚焦》這樣好的口碑。

  凱特·布蘭切特飾演的瑪麗·梅普斯是新聞節目《60分鐘》制作人,她和節目主持人以喬治·W·布什的上司JerryKillian中校1973年所作的備忘錄為依據,指稱布什在德州空軍基地服役時得到了優待,而此時美國總統選舉已經迫在眉睫,最終事實証明梅普斯所得到的材料卻是偽造的,瑪麗·梅普斯被開除。

  暗夜騎士認為《聚焦》最成功之處在於片子不是跌宕起伏,基調很冷靜,更有真實性,而《真相》整個推理過程太復雜了,美術、立意、拍攝手法都略遜一籌,“包括他們找小布什服役時的漏洞,這個過程太復雜。《聚焦》在影評網站是高分,但《真相》只是及格以上。雙方關注內容不一樣,《聚焦》關注更為重要的東西,很多人因此受到傷害,關注的東西未來還會發生﹔而《真相》關注的是已經過去的事情。奧斯卡最佳影片不一定給藝術水准最高的,而會給最‘重要’的電影,能夠給整個社會帶來一些改變和影響的東西,這也是電影的社會教化功能。”

  柏小蓮也表示,《真相》在劇本上也比較弱,“這類題材拍得好不好得看制作團隊是不是很熟悉媒體生活,有沒有媒體體驗,能不能體察人性”。

  □新聞電影“群像”

  主角並非都是“好記者”

  雖然新聞題材影片比較“小眾”,但好萊塢不乏眾多此類影片,塑造的記者形象也是形形色色。一類記者形象是正面形象,秉持新聞理想和專業主義,鍥而不舍為調查事實真相百折不撓,比如《總統班底》中因為揭露“水門事件”一戰成名的伍德沃德與伯恩斯坦,《哈裡遜之花》中穿梭前南斯拉夫內戰的槍林彈雨中的戰地攝影記者格裡普們﹔《毒家新聞》中獨立調查當地大毒梟,最終被殺害的愛爾蘭女記者維羅妮卡,《晚安,好運》中美國廣播電視發展史上的開創者之一莫洛等。

  還有一類影片塑造的卻是比較反面形象的記者,或缺乏職業素養比如《真相》,或不擇手段,棄道德底線於不顧的,比如《死亡直播》中的記者羅迪,在眼睛裡暗藏攝影機,騙取女主角信任后,偷拍並直播其死亡倒計時,還有《薩爾瓦多》中的波爾,想以獨家新聞掙大錢的希望,結果竹籃打水一場空等等。

  著名影評人周黎明在影評集《你的,大大的壞》中表示,“好萊塢對於新聞業並沒有歧視,相反,它骨子裡很敬重記者”。幾乎所有的影片裡,違反職業道德(更別說犯法)的記者都得到了相應的懲罰,而那些表面上令人反感、實際上堅持原則的記者,自然是善有善報,如拯救了無辜者、獲得了普利策獎等。

  真實比戲劇沖突更重要

  影評人暗夜騎士表示,好萊塢新聞題材影片有一類是比較商業化的揭露題材影片,“這種中間設置了很多不真實的、夸大的橋段,降低了故事的真實性。但《聚焦》這一類的,就是沒有太多起伏的,劇情也談不上多‘精彩’,但更受歡迎的肯定是《聚焦》這類的寫實的電影。像《真相》就落腳到主演凱特·布蘭切特去了,夸大了個人的作用有多麼了不起,《聚焦》沒有夸大某個人物,就是呈現事件本身”。

  雲飛揚表示,新聞題材拍電影比拍電視更難以呈現,“美劇像《新聞編輯室》就比較受歡迎,但電影印象中《電視台風雲》在上世紀70年代拿過很多獎獲得過關注。因為普通人對新聞沒太多興趣。”

  自身也是媒體人的柏小蓮稱對於媒體相關題材的影視劇作品都會看一看,比較喜歡《電視台風雲》《如何眾叛親離》和美劇《流言》,“《電視台風雲》很有諷刺意味,美國上世紀70年代電視行業的瘋狂無序與蓬勃並在,裡面神經質的女記者、制片人角色非常令人激動。《流言》是講娛樂行業內部的,八卦雜志和狗仔隊超乎尋常的敬業瘋狂,有點值得尊敬”。

  □反思國產新聞影片

  記者形象過於單一沒有時代性

  相對國外眾多的新聞影片,國內銀幕熒屏上的記者形象還過於單一,2006年的影片《阿司匹林》中梅婷飾演一位黑白顛倒的娛樂記者,評價尚可,但影片《搜索》塑造的記者形象卻引來一片吐槽。柏小蓮表示:“主要是國內影視劇作品中記者形象太不豐富了。國內時尚類的題材相對安全,但展示得很淺薄,比如穿名牌服飾,但辦公場所也虛假得要死。《搜索》就更可怕,簡直是電視新聞記者的負面教科書。總之他們並沒有勇氣正視這個行業裡的深層問題,而那部《流言》就很血淋淋。《聚焦》裡記者的日常工作展示,國內同題材影視劇裡也沒什麼耐心去刻畫,仿佛記者編輯都該是戀愛高手,糾纏感情,然后順便工作一下。”

  暗夜騎士也表示,國內這種題材很少,影視作品中的記者形象往往和現實脫節,而像《搜索》這樣的影片講的事件也很過時了,不是什麼轟動的新聞事件,“《搜索》最大的一個問題是不具備時代性”。(高宇飛)

  □經典新聞題材電影TOP10

  驚爆內幕

  ◎年代:1999年

  ◎主演:艾爾·帕西諾、羅素·克洛

  ◎故事:改編自美國史上司法和解金額最高的煙草公司訴訟案真實故事。該案涉及的金額高達2460億美元,而喬佛瑞·維根是這起訴訟案的重要証人,隻有他知道內幕和真相。維根受訪的錄像帶被新聞調查節目《60分鐘》

  的記者和制作人勞埃爾·伯格曼(艾爾·帕西諾飾)得到,然而就在節目播出前受到幕后黑手的干擾。電視公司決定取消《60分鐘》這個節目,維根被反控,發現自己成為這場戰斗的犧牲品,於是決定暫時不對公眾提供証詞。而伯格曼決心要與黑勢力斗下去,他在關鍵線人維根的協助下,曝光了大煙草公司的內幕。

  公民凱恩

  ◎年代:1941年

  ◎主演:瑟夫·科頓、多蘿西·康明戈爾、奧遜·威爾斯

  ◎故事:該片曾獲1941年奧斯卡獎七項提名,並最終獲得最佳原創劇本獎。它是一部傳記體影片,也是當時年僅25歲的電影大師奧遜·威爾斯自編、自導、自演的成名代表作。講述了美國報業大亨凱恩(奧遜·威爾斯飾演)留下“玫瑰花蕾”的“遺言”死去后,一位青年記者受媒體委托調查這四個字的含義,走訪了凱恩生前的同事好友,從報社董事長伯恩斯坦的口中,了解到凱恩的發跡歷程以及如何制造輿論使美國卷入1897年的戰爭中的往事,還包括凱恩與美國總統的侄女愛米麗的婚姻、與第二任妻子(歌手)蘇珊的復雜關系及在總統競選中的失敗往事等。

  總統班底

  ◎年代:1976年

  ◎主演:羅伯特·雷德福、達斯汀·霍夫曼

  ◎故事:“水門事件”是美國政治史上極重要的一宗丑聞,尼克鬆總統因此下台。本片是一部根據故事中的兩位主人公所親自撰寫的紀實書翻拍成的電影。幾名竊賊潛入水門大廈遭到逮捕,這原是一件毫不起眼的小刑案,卻引起美國總統的關切。影片中《華盛頓郵報》的記者鮑勃·伍德沃德和卡爾·伯恩斯坦聯手調查,歷經艱辛終於揭發震驚全球的尼克鬆總統水門案丑聞。影片也被贊是“提升新聞業的一座豐碑,將美國記者抬高到神秘的地位”。

  電視台風雲

  ◎年代:1976年

  ◎主演:費·唐納薇、威廉·霍爾登等◎故事:霍華德·比爾曾是美國聯合廣播公司《無線新聞》節目王牌主播,但隨著妻子離世,他的事業和精神狀態走向低谷,公司決定在兩周后解雇他。霍華德在電視直播裡宣布說自己要在一周后的節目裡自殺,失態舉動引來一片嘩然。深感前途無望的霍華德卻再次大放厥詞,言辭激烈地表達了對當時美國國民精神狀態的不滿。意外的是,霍華德“喪心病狂”的直播,意外造成收視率的直線上升。該片是一部情節極為緊湊、表演精彩絕倫的虛構作品,裡面的電視業者為了收視率把“殺人”搬上了熒屏,最終通過角色之口喊出了“電視不講真話,電視是游樂場”的自我反思。

  獨家新聞

  ◎年代:2006年

  ◎主演:斯嘉麗·約翰遜、伊恩·麥柯肖恩、蘿瑪拉·嘉瑞

  ◎故事:伍迪·艾倫執導的這部影片用一個離奇的故事,講述了新聞人“用生命在追求獨家新聞”的理念。片中,斯嘉麗·約翰遜飾演新聞專業的一名學生,在她實習過程中,遇到了一位資深記者的鬼魂。這位記者為了追求獨家新聞而遭遇殺身之禍,為了爆炸性的新聞不被埋葬,他死后“重回”人間,想借助斯嘉麗·約翰遜之力,將新聞挖掘出來。年輕的准記者斯嘉麗·約翰遜面對獨家新聞的誘惑,決定獨入虎穴,與壞人斗智斗勇,涉險挖掘真相。最終斯嘉麗·約翰遜歷盡艱險,得到了她的獨家新聞,將真相公之於眾。

  毒家新聞

  ◎年代:2003年

  ◎主演:凱特·布蘭切特、塞倫·希德等◎故事:維羅妮卡(凱特·布蘭切特飾)是《星期日獨立報》的王牌記者,在母親伯妮的支持下,追蹤著一起特大毒品犯罪案件。維羅妮卡對於案件的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也為她和兒子吉姆帶來威脅和危險。面對罪犯的威脅,維羅妮卡沒有屈服,無處不在的警告堅定了她調查到底的決心。她的線人開始提供虛假情報,盡管線人一再試圖分散她的注意力,暴力威脅和家庭恐懼也與日俱增,但維羅妮卡沒有放棄。最終她為此獻出生命。

  倒扣的王牌

  ◎年代:1951年

  ◎主演:柯克·道格拉斯、簡·斯特林

  ◎故事:柯克·道格拉斯飾演的身無分文的記者丘克流落一座新墨西哥州的小城,丘克意外遭遇一名小鎮店主裡奧被困山洞,他意識到這件事情背后的新聞價值,他迅速聯系州長、工程隊與醫生。隨著丘克的一篇篇報道,觀看施救過程的民眾陸續趕來,丘克安排採用費時的營救方式來維持事件的新聞熱度。幾天內人群不斷涌入,營救現場儼然成為游樂場。丘克與紐約的老上司討價還價之時,洞中的裡奧卻走到了生命的盡頭。該片展示了美國媒體圈子的復雜和爾虞我詐的社會形態,進行了肆意的嘲諷,影片最終獲得了1952年奧斯卡最佳編劇獎等大獎。

  真相至上

  ◎年代:2008年

  ◎主演:凱特·貝金賽爾、馬特·狄龍、大衛·休默等

  ◎故事:凱特·貝金賽爾飾演的瑞秋是《太陽報》的一個知名專欄記者。一日她在該報上揭露了美國政府在無確切依據的情況對委內瑞拉展開了一次軍事報復行動,同時曝光了相關人員的中情局特工身份,引起了軒然大波。政府立即派出特別檢察官帕頓(馬特·狄龍飾)找出泄露國家機密給瑞秋的線人,瑞秋始終不願透露線人的姓名。被羈押的一年中特工艾麗卡被刺殺、丈夫有了外遇、自己在拘留所中遭到非人的待遇......唯一不變的是瑞秋始終未透露出線人的任何消息,而這位讓瑞秋以生命去保護的線人竟是特工艾麗卡的六歲的幼女。

  晚安,好運

  ◎年代:2005年

  ◎主演:喬治·克魯尼、大衛·斯特雷澤恩、派翠西婭·克拉克森

  ◎故事:影片由喬治·克魯尼自導自演,曾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喬治·克魯尼與戈蘭特·哈斯洛夫憑此片還獲得第62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劇本獎。影片講述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著名記者兼播音員愛德華·R·莫洛的傳奇經歷,他曾同聲名狼藉的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進行對抗和斗爭,並最終將這個臭名昭著的政客從他的政治舞台上拉了下來。

  沒有惡意

  ◎年代:1981年

  ◎主演:保羅·紐曼、莎莉·菲爾德等

  ◎故事:保羅·紐曼飾演的邁克爾·科林·加拉赫是一個死了很久的黑手黨黨魁的兒子,在他試圖解決一起黑社會頭目的謀殺糾紛時,檢察官誤把他當作調查的目標,希望他能對保護工作提出線索。莎莉·菲爾德飾演的梅根·卡特是一個記者,聯邦調查局故意透露消息讓卡特透過報紙報道逼使加拉赫與警方合作,結果造成他的工廠倒閉,女友也因抵不住壓力而自殺,逼使他向新聞界報復,借此機會將其一網打盡。加拉赫知道沒有任何條件與檢察官交換,隻得暗中採取手段。本片劇作嚴謹,針對新聞自由和新聞道德問題提出反思,曾獲得第54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在內的三項提名。(記者高宇飛)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