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外媒報兩會 呈現給世界包容多元活力四射的中國

張欣
2016年03月10日07:2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媒體鏡像(引力波)

  在日益全球化時代,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快速發展的中國吸引了世界目光。兩會作為世界觀察中國政治走向、讀懂中國發展的重要窗口,更是備受國際矚目。“十三五”規劃、經濟體制改革、GDP增長目標等相關議題成為兩會期間海外媒體關注的焦點。它們從不同角度採集的豐富報道印証了中國在世界范圍的影響力。

  置身於這種全球信息化的大格局中,我們需要與國際接軌,將自我認知與國際視野對接起來。客觀地說,這是科技發展和經濟文化交流的自然結果﹔主觀來看,這也是中國作為一個日益自信開放的大國,逐步走向坦然包容的必然要求。

  與此同時,外媒對於中國的報道與闡釋,也為我們審視自身提供了一種跨文化的異域視角。而這種與“他者”的相遇,也正是建構和認清“自我”的必要前提。無論是在共識下彼此認同,還是在分歧中相互理解,其實質都是在激發和加強我們的自我認知與民族意識。“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也正是我們引入“他者”來觀照自身的價值所在。

  然而,有“聚焦”便會有“失焦”。考慮到媒體的特點及其代表的利益,不同媒體在視角和立場上仍是存在主觀傾向的。因客觀事實本身存在著多元解讀的空間,故而在某些境外媒體的報道中,我們常常能看到其長期形成的一些固有的、習慣性的、“政治正確”的框架與角度。倘若把新聞紀實看作一面映照社會的鏡子,則角度稍有偏差,就會變成影像扭曲的“哈哈鏡”,亦或夸大事實的“放大鏡”。而這種背離新聞客觀性的“有色之眼”,實在是新聞業的大忌。

  縱觀此次兩會的外媒報道,國際范圍內的廣泛肯定與少數批評的聲音兼而有之。而這呈現給世界的,正是一個包容多元、活力四射的中國。對於不同意見的容納與消化,恰恰是一個國家進步的體現。我們應該齊心協力,聽取世界不同的聲音並內化為富有建設性的社會正能量,樹立信心,鼓足干勁,營造多元之上的團結和凝聚力,讓世界更好更全面地了解中國,讓我們的國家在世界的聚光燈下昂首穩步前行。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