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團跑兩會"正流行 記者建微信群共享新聞資源
“從早到晚,一刻不停。落實選題,視頻錄制,兩會採訪,寫稿傳圖,編審微信,接著熬夜寫稿,然后還失眠。”《團結報》記者周福志這條反映兩會記者狀態的微信朋友圈消息,想必跑兩會的記者都有幾條“對症”。
兩會開始前,第二次上會的我,在又一次會前焦慮中被同行拉進了“2016全國兩會記者共享群”微信群,立刻感覺“不是一個人在戰斗”。3月1日參加中央新聞單位記者培訓會時,兩會新聞中心貼心地建了個“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記者群”。此后幾天,我又陸續加入了“2016兩會代表採訪資源共享群”“兩會媒體分享聯絡群”等兩會微信群。
“求能談精准扶貧的‘大咖’聯系方式!”“有沒有採訪東北三省的名家或文化人的?”正如海峽之聲廣播電台新聞部副主任鄒志偉說,在群裡,大家還可以共享新聞資源,一些專業領域的記者還承擔了“掃盲”功能。“最重要的是和全國人大新聞局的負責人可以直接溝通,減少因安保、溝通不暢而產生的誤解,讓我們跑會更加省力、省心。”在《中華建筑報》記者王茜看來,一個人跑會最繁瑣的莫過於各種資料的查找和信息的搜集,“隻要看到群裡的求助信息,我就會馬上回復,盡可能地給大家提供幫助。”
訪得了部長、堵得住委員,扛得起鏡頭、俯得下視角,兩會新聞大戰是一場極其考驗記者體力和腦力、情商與智商的“持久戰”。在各種兩會微信群裡,有自稱“群秘”的熱心群主,有初出茅廬的兩會“小白”,還有深藏不露的專業“大拿”。溝通便捷、信息開放、資源共享、頭腦激蕩的兩會微信群,讓一門心思、兩手准備、三餐無定、四體皆勤的上會記者“抱團跑會”有了“根據地”和“主心骨”,使大家通過自己的筆能夠更高效、全面、專業、深入地為民發問、吁情傳意。
“關注也能改變社會,傳播亦可創造未來。”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眼中媒體的力量,正是所有記者不停奔跑的理由。(記者 孫海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