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記者:兩會彰顯更加開放自信的中國
中國兩會進入尾聲,各路媒體記者熱情不減,兩會現場、部長通道、梅地亞記者會、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駐地,乃至北京街頭巷尾,不時可見他們活躍的身影。
今年報名採訪兩會的外國記者有1000多名,港澳台記者有360多人。多家媒體的記者對新華社表示,本次兩會展示了更加開放自信的中國,讓他們更好觸摸到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脈搏。
兩會是觀察中國的窗口
在中國生活了9年的美國蓋蒂圖片社簽約攝影師艾蒂安認為,中國的開放程度在逐年提高,外國受眾對兩會的關注度也逐年提高。
“從攝影師的角度來看,兩會是觀察中國的窗口,中國兩會圖片非常受歡迎,受眾很廣泛。從大會堂到代表委員再到政府工作報告,幾乎每個細節都讓人興趣濃厚。”艾蒂安說。
55歲的韋燕從事新聞工作31年,與兩會是老相識了。自2001年中外新聞社在香港成立至今,她已經跑了15年兩會,對這些年間兩會的“變”與“不變”感受深刻。她說,兩會的開放程度在擴大,“記者提問,代表委員幾乎是有問必答”。
意大利廣播電視公司駐京記者馬克認為,中國2020年實現GDP和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不成問題。“相比經濟增速,我更關注中國如何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擺脫對傳統落后產業的依賴,這關乎更長遠的發展”。
“中國有穩定的領導集體、負責任的政府,能夠制定五年、十年乃至更長遠的發展規劃。政府還下很大工夫確保改革措施落實到位。”馬克說,這是中國的制度優勢,值得很多國家學習。
“有問必答”的部長通道
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開幕當天,今日俄羅斯通訊社記者羅佩卓和幾百名中外同行一起早早來到人民大會堂北大廳的百米“部長通道”守候,等待各部委負責人發布消息。
“部長們是主動發言,回答問題的時間很長。”羅佩卓說,他第一次來中國報道兩會,感到部長通道簡直就是媒體挖掘“硬貨”的小型新聞發布現場。
新加坡《聯合早報》中國新聞主任、早報網(中國)主任韓詠紅說,今年兩會,部長通道是個亮點,許多很少面對媒體的部長都出來說話了。總體上今年中央部委領導表現較為亮眼,展現出務實專業的精神面貌。
跑了20多年中國兩會的法國《阿爾薩斯最新消息報》駐京記者梅業表示,除了看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來部長通道幾乎成了他今年觀察兩會的最佳窗口,他說,能集中時間、“面對面”與中國部長們交流,簡直太方便了。
截至目前,已有來自各部委的二三十位部長先后在“部長通道”對記者“有問必答”。羅佩卓認為,普通的一場新聞發布會難以完全滿足記者的需求,部長“有話說”的局面,更為方便地讓記者從多個角度一次性採集信息,“中國的政治生活越發開放”。
“老朋友”梅地亞
德國《世界報》記者埃林是一名“老北京”,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讓他出入梅地亞中心的新聞發布會沒有語言障礙。
報道兩會15年,梅地亞就像是埃林的老朋友,“這裡的發布會內容豐富,發改委、財政部、外交部、証監會,每場信息量很大。”埃林說。
埃林也認為中國的部長們善於講故事、說事實、擺數據,這有利於記者們更好摸清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的發展脈絡。“証監會主席劉士余上任才一個月,他很幽默,懂市場,有銀行經驗。”埃林如此評價。
梅地亞一樓大廳右側一角的圖書資料展台也是兩會亮點之一,吸引了不少外媒記者駐足。荷蘭《電訊報》記者馬維克駐京5年,他很慶幸終於拿到了最搶手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英文版。他認為,梅地亞的多語種圖書,涵蓋了中國的方方面面,是報道中國的得力助手。
聆聽來自代表委員和群眾的聲音
人大代表團的媒體開放日,政協小組界別的開放時間,是各個外媒更好了解中國、報道中國的好機會。
3月8日,四川代表團全體會議對中外媒體開放,德國《法蘭克福匯報》記者科隆克一早就來到代表團駐地,發現簽到簿上已寫滿NHK、俄羅斯阿爾法電視台、彭博社、路透社等一長串外媒記者的名字。
“右區第五排,金發女士……”一直在舉手的科隆克獲得了第三個提問機會,關心四川扶貧工作的她提出了一個關於“扶貧資金使用透明度和使用效果缺少評估”的尖銳問題。
四川省省長尹力回答了她的提問,詳細講述了四川如何精准使用扶貧資金,並加強監管,確保每一分錢用在刀刃上。
科隆克對解答比較滿意,她說,開放日的活動,加深了她對四川的了解,她即將起程採訪西部大開發,此次來團參加活動對自己接下來的採訪非常有幫助。
關心中國環境問題的俄羅斯記者羅佩卓還採取了在代表駐地“巡視”的辦法來獲得新聞。“來之前,擔心不知道代表住在哪裡,做些什麼,不知道新聞官是誰,害怕聯系不到人,但今年我從中國人大網的登記預約採訪和查詢聯絡上獲得了很大支持。”他說。
“採訪環境的開放使外國記者可以見到更多地方代表,觸及各方面感興趣的問題,更多了解中國社會的情況。”羅佩卓說。
西班牙電視台的丹尼爾更關心中國老百姓怎樣看待中國政治季節發出的聲音,除了採訪會上信息,他還把鏡頭對准街頭巷尾。
“我是第一次來北京報道,之前我對中國人的印象還停留在封閉、保守,但事實上他們非常開放。”丹尼爾坦承對現實和“刻板印象”中的中國區別之大感到震驚。
丹尼爾說:“中國人回答我的問題時非常開誠布公,並且他們的興趣廣泛,關心一切與他們相關的政策措施。這讓我從中國老百姓的角度,開始了解這個國家的國計民生。”
羅佩卓說,現實的中國和他在報紙和書上讀到的中國確實不一樣,“我相信我在兩會上觀察到的中國是一個更自信、更開放的中國”。
據新華社北京3月16日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