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潘金蓮》畫面圓形 馮小剛不擔心冒犯觀眾

在拿下金馬影帝之后,回歸導演身份的馮小剛將會給觀眾帶來什麼樣的驚喜呢?是的,你沒有看錯,他居然拍了一部圓形的電影!
改編自劉震雲同名小說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日前發布了一則先導預告片,畫面竟以圓形呈現,有網友以為這是預告片的特殊效果,還有網友甚至懷疑“打開方式有誤”。但在昨天的發布會上,馮小剛特意用影院規格的大銀幕再次向媒體播放了預告片,並表示,圓形遮罩畫面是配合劇情表達的需要特意為之,上映時也將採用此種格式。馮小剛還借用朋友的話總結說,這部影片是自己“電影創作生涯又一個新的開始”。
馮小剛:我對冒犯觀眾特別有興趣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是馮小剛、劉震雲、范冰冰三人自《手機》上映十二年后的再度聯手。馮小剛說,這確實是一部喜劇,但類型和他以往的喜劇不同:“幽默有三種,一種是語言的幽默,一種是事情的幽默,第三種是背后道理的幽默。”《我不是潘金蓮》正是第三種。“大家看完了會非常會心,好像一面鏡子一樣,在鏡子裡看到了很多你熟悉的人。”
馮小剛上一部導演作品還是2014年上映的《私人訂制》,之所以放慢拍片步伐,他坦言,到了現在這個年紀,他還是想拍一部值得拍的電影,比如《我不是潘金蓮》。“這個作品一定不是市場的奴隸,它是引導市場的一個作品。同時這部作品也深刻地反映了變革中的中國人的生活,更重要的是,這部作品裡大家可以找到依法治國的必要性。”
談到拍攝圓形畫面的先鋒嘗試,馮小剛非常興奮,“很多人擔心這會冒犯觀眾的欣賞習慣,但我對冒犯觀眾特別有興趣。”他解釋說,最初很多人乍一聽《我不是潘金蓮》的劇情,都感覺類似《秋菊打官司》,但其實不是,所以他特別希望在形式上和《秋菊打官司》拉開距離。“《秋菊打官司》用的是偷拍、紀實的方式,由此流行了很多年肩扛拍攝。但是到今天,這種方式已經爛大街了,我們必須要找到新的方式來拍攝。”
在馮小剛看來,選擇圓形畫面並不是純粹為了標新立異,而是因為它恰如其分。“圓形有一種第三隻眼睛在觀察的感覺。這個故事是現實主義的,但是它又有一些荒誕性,而這個圓也會讓你感覺到,它和現實之間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
當然,選擇圓形畫面也給拍攝帶來了難以想象的挑戰,“所有構圖都改變了,不適合拍近景,不適合搖鏡頭,要固定畫面,要靠內部調動。”就連女一號范冰冰,在片中幾乎都沒有特寫鏡頭,“給她一個全景,人們更容易相信那是李雪蓮。”
范冰冰:最難的是克服洋氣
對范冰冰來說,能主演《我不是潘金蓮》這樣一部電影,她非常珍惜。她說,這些年來,拍了很多自己喜歡的電影,也拍了很多不喜歡甚至不值得一拍的電影,而《我不是潘金蓮》則是她在最好的時間裡,遇到的最好的電影。
她回憶,當初馮小剛找到她時,隻給了她一天時間考慮,因為電影馬上就要開機了。然而飾演一個農村婦女,對范冰冰來說無疑是顛覆形象,“我知道難度很大,但我是一個習慣挑戰的人,不願意一成不變。”她半開玩笑地說,飾演這個角色最大的困難就是要克服自己這張洋氣的臉。“包括走路的形態、造型的改變、方言的學習……我覺得在演的過程中,我就是李雪蓮這個人。”
之所以選擇范冰冰,馮小剛恰恰是看中了她和角色之間巨大的反差,“有可能在這個反差的縫隙裡,創造性地塑造一個特別好的形象”。
對於馮小剛圓形畫面的大膽嘗試,編劇劉震雲坦言,自己最初也是反對的,“我說這個老頭兒是不是走得太遠了一些。但是小剛有一個特點,如果他認准的事情,一定會做下去,他用事實來反駁你。”在看完粗剪的樣片后,劉震雲發現,圓形畫面已經不單是一個藝術形式,而是讓影片呈現出了另外一種生活韻味。
本報記者 李俐 白繼開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