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獵人》:對主流好萊塢電影美學的挑舋

善於取外號的中國人用親昵的“小李”來表達對萊昂納多的親近感,當然是因為1998年的《泰坦尼克號》,那是小李下半生無從擺脫的偶像巨星榮耀,即使當年他才二十多歲,即使此前此后他基本上在電影裡都是演技派取向,然而全世界的八卦者兼影迷都樂意把他當做偶像,一廂情願地陪他長跑。不情願做偶像的小李,對於奧斯卡有著非同一般的執念,縱觀其22年奧斯卡征戰史,從詹姆斯·卡梅隆、史蒂芬·斯皮爾伯格、馬丁·斯科塞斯、薩姆·門德斯到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一水的名導演加奧斯卡加持者,直到剛剛憑借《鳥人》飛上天的亞歷桑德羅·岡薩
雷斯·伊納裡多,終於一償夙願。獲獎之后的小李,其實可以稱之為老李了,完全可以放下包袱,節制從容地詮釋角色,誰讓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的皮囊優異又合乎觀眾的眼緣呢。
《荒野獵人》,北美蠻荒西部原野,一個死裡求生者格拉斯的復仇故事。小李用強悍堅毅的方法派演技,不惜增肥毀形象,更在電影中與天、地、人斗,其苦無窮。《荒野獵人》的人物設定與凱文·科斯特納導演的《與狼共舞》有相似處,氣質與黑澤明導演的《德爾蘇·烏扎拉》有一定的呼應,都是講人與自然的故事。
皮貨商人格拉斯娶了印第安女子,他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享受著一種杰克·倫敦筆下那種自如、愉悅的自然主義風光與存在狀態。但是不同人群之間錯綜復雜的矛盾,導致了一系列的仇殺、掠奪和拋棄,尤其是被熊襲擊后的格拉斯,不但親眼目睹兒子被殺,自己也被挖坑埋葬,人生徹底跌入低谷的他。在奧斯卡最佳攝影三連冠艾曼努爾·盧貝斯基的鏡頭下,“非人”的格拉斯向死而生,在泥濘和冰凍中爬行,林間狂風、冰河湍流、遠山雪崩、幻覺叢生,絕對死角的向死而生,用力過度的茹毛飲血,經過一百種死法和一種活法,猶如張無忌一般回到人類社會的他,選擇了“文明人”講規矩的復仇。
《荒野獵人》不隻對西部片和小李的夢想加以利用,更是對主流好萊塢電影美學的挑舋。《阿凡達》以科幻形式重塑西部片,《荒野獵人》則以存在主義流浪史詩來解構西部片,不要忘記了導演和攝影師的墨西哥電影人身份,從《地心引力》《鳥人》到《荒野獵人》,都是從邊緣向中心的回歸、靠近,從外太空墜落地球的宇航員、百老匯舞台上孤獨的過氣明星和西部原野被拋棄的受傷者,特殊情境下弱勢的精英群體、不願就此沉淪的夢想求索者和無辜的命硬者,求生、正名和復仇的原動力,是人類可貴的精神財富。 (雲飛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