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6年:第2期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發展的對策研究——以復州皮影戲為例

陳楚橋 張  燕
2016年03月29日10:46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大任務。要完成這一重大任務,一項十分重要的也是基礎性的工作就是“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價值的挖掘和闡發,維護民族文化基本元素”。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特殊表現形式,是各種文化形式發展的基礎,任何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應該得以珍視、保護、傳承。復州皮影戲距今已有近400年歷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復州皮影戲的保護和發展現狀卻不容樂觀。筆者在調研走訪的基礎上,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復州皮影戲的傳承和發展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復州皮影戲﹔傳承﹔發展

皮影藝術,又稱皮影戲、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用驢皮做成的人物剪影,在光源的照射下隔亮布進行演戲,它是集繪畫、文學、舞蹈、表演於一體的綜合性民間藝術。中國皮影藝術的歷史源遠流長,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在明朝傳入遼南地區,復州皮影文化由此開始形成,經過歷史的發展,幾經傳承和演變,最終形成了扎根本土、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復州皮影戲文化。復州皮影戲被第一批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一、警鐘在敲響

眾所周知,一個時代或地區的經濟發展與文化發展並不是完全同步的。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國民經濟總體上展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文化的發展卻伴隨著經濟的發展放慢了腳步,這不僅表現在文化產業的緩慢發展,更體現在很多文化遺產瀕臨絕境。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復州皮影戲的傳承與發展也遇到重重困難,可以說是“危在旦夕”,因而“非遺”保護“迫在眉睫”。

1.“非遺”保護“迫在眉睫”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與人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以非物質文化的形式世代傳承的一種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對民族個性、生活習性、審美態度的一種“原生態”的再現。任何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應該得以珍視、保護和傳承。他們是各類文化形態發展的基礎,任何文化形式的創新都應該根植於牢固的根基。但是在當今時代下,伴隨著大眾傳播全球性,很多民族文化受到了外來文化的沖擊,“單一化”和“標准化”愈發取代了民族文化的“生態化”。而這種文化的沖擊也會形成產業鏈式的作用,影響民族的經濟形態等多種方面。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展現民族的獨特性和多樣性的特點,是人民歸屬感的一種體現,也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但是當今時代經濟的快速發展卻讓人們忽略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因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迫在眉睫”。

2.復州皮影“危在旦夕”

“皮影是人類電影、電視之祖。”這是中國民俗學會理事、著名專家烏丙安教授對復州皮影戲給出的中肯的評價。皮影戲作為一個獨立存在的傳統戲劇體系,集“生、旦、淨、末、丑”於一身,兼容“說、念、唱、打”的唱腔形式,兼收並蓄,情感豐富,極富表現力,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復州皮影戲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本土文化發展的藝術結晶,體現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特點,具有極大的社會價值。復州皮影戲起源於明末清初,是由當時來自於中原的戍邊將士、經商和移民的群眾帶入遼南復州。在清朝嘉慶年間,山東的皮影藝人闖關東來到了遼南,復州皮影戲開始廣泛流行。直到1949年,復州皮影戲才開始重新回到歷史舞台,復州皮影戲才在人民群眾的努力下發展到了歷史的頂峰。據不完全統計,當時的復州皮影戲皮影班43個,知名皮影藝人20余人。文化大革命時期,復州皮影戲又再次步入停滯階段。21世紀,經濟發展是社會的主要話題,伴隨著科技的變革,越來越多的娛樂休閑方式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復州皮影戲在這場變革大浪中卻沒能順應潮流,逐漸沒落,復州皮影“危在旦夕”。

二、特殊的文化符號

無論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是代表性的復州皮影戲,作為特殊的文化符號,都具有獨特的價值和意義,通過對符號背后的不斷挖掘,才能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和理解。

1.“非遺”的文化符號意義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文化的特殊形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符號意義。從政治角度來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經過長期積澱,能夠激起人們心中的認同感和歷史感。這對於一個國家內在文化的弘揚和政治穩定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從文化角度來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多樣性和特殊性的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廣大人民群眾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積累總結從而演變出來的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其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因而每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都由其別具一格的特點展現於世,同時多種多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構成了繁花錦簇的文化世界。從經濟角度來看,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展現一個地區獨特的自然風貌和人文情懷,與地區旅游業結合,能夠產生產業附加值的效果,能夠激起人們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心理認同。

2.復州皮影的文化價值

復州皮影戲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內涵。其融合多種藝術門類並採用手工制作和手工操作為主的藝術表現形式,有著其他藝術無法逾越的特質。同時,影人和真人的有機結合,唱腔和表演的完美統一也是在其他的藝術表演中不常見到的形式。復州皮影戲歷經十幾代的傳承和發展,博採眾長,集結了多種藝術門類,不斷充實內容,更新藝術表現形式,讓皮影藝術得以不斷發展。皮影藝術借助民間方言,表現出較為明顯的區域文化,“一口述說千古事,雙手揮舞千萬兵”。復州皮影戲劇本的編纂和唱腔的演繹都需要十足的基本功,展現了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具有彌足珍貴的歷史價值。

復州皮影戲的表演形式一般都依托於民俗文化進行開展。皮影戲歌頌傳統美德,摒棄丑惡行徑,用幽默詼諧、易於接受的方式向人們講述著生活的點滴。其經濟價值也體現在對歷史的挖掘和保護,將科學的保護和經濟復蘇緊密結合,創造文化價值又帶動了地區經濟的發展。

三、傳承路上的困難

歷史的發展需要傳承,但作為文化的特殊形式,非物質文化遺產連同復州皮影戲在時代的大背景下,都面臨著傳承路上的重重阻礙。

1.“非遺”:想說愛你不容易。(1)受外來文化、時尚文化的沖擊。普遍來看,世界各國對於非物質文化的保護尚處於起步階段。同時,當今時代下,時尚文化、外來文化都充斥著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盲目的追逐所謂的時尚文化,崇拜外來文化。加之廣大的人民群眾缺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理解和認同,外來文化和時尚文化就很容易先入為主影響非物質文化的發展﹔(2)經費投入不夠,專業性人才短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應該由政府主導來進行相關工作的開展。同時,其保護工作對專業性程度要求比較高,應該“專人專責”進行開展。但如今政府的主要任務都在經濟方面,缺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和專業性人才的培養。

2.復州皮影戲傳承遇阻。(1)皮影文化后繼無人,幾近衰落。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城鄉生活差距逐漸縮小,鄉村居民逐漸向城區居民生活看齊,生活習慣和文化欣賞方式也和城區居民越發的相仿。越來越多出生於鄉村的年輕人也不再喜歡皮影這種藝術形式,相反會表現出厭煩和排斥的心理。地區的方言和獨特的唱腔本應成為皮影文化立足的根本,卻成為了發展的阻力。眾多藝人年事已高,無法從事該種行業,又存在一部分藝人為提高生活水平不再從事皮影演出。年輕人越發覺得這種藝術與時代脫節,更想追求高報酬的工作職位,從而放棄學習皮影藝術,導致了皮影文化后繼無人,幾近衰落﹔(2)政府重視程度有待提高。政府和相關部門雖已對復州皮影戲採取措施加以保護和弘揚,但是並未取得較為明顯的改進。在政府的支持下,越來越多的皮影藝術強硬的走進了社區,走進了校園,但是這種形式卻沒有起到最初的積極效果,反而對皮影藝術的發展產生更大阻力。政府籌資建造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卻更多的流於形式,隻為應付接待和相關的檢查,背離了為藝人提供場所發展的初衷。

四、發展:傳承的出路

隻有分析傳承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綜合角度的思考,才能破解難題,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復州皮影戲進行有效發展。

1.建立“非遺”保護機制

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手段就是建立“非遺”保護機制。這種機制應該由政府出面起到主導的作用,利用相關政策,充分運用政府的行政手段。從資源分配到人員編制聘用,都需要一系列的調研和分析,形成長期行之有效的發展模式。同時要落實好相關配套機制,對過程中容易出現問題的部分進行充足考慮,進行機制的補充協調,保証保護機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復州皮影戲的發展之策

復州皮影戲的發展要立足於當下時代背景,探索時代發展趨勢,充分與時代相結合,力求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更好地繼承,為此,筆者提出兩點策略。

(1)與高校共享資源,建立實踐與教學基地。加強復州皮影戲在高校中的教育作用,立足大連高校,資源共享,廣泛建立社會實踐基地,動員高校學生在暑期、寒假積極到復州城進行調研,並面向他們宣傳皮影文化知識。對興趣較高的學生可以與高校聯系聘請老專家開設公共選修課,不僅起到了教育學生的意義,也可以挖掘自願傳承這門藝術的學生﹔(2)以CIS系統拓寬知名度。挖掘復州皮影戲和復州城歷史文化元素,結合當今城區架構和建筑的特點,打造獨特的CIS系統。在旅游景區和整個復州城形成以皮影元素為核心的視覺識別系統。這種系統的組建,可以讓皮影文化散布在復州城的每一處角落,讓抽象的文化“形象化”,打造出具有復州城形象的“城區文化”,發展旅游業,拓寬城區知名度﹔(3)增強與新媒體的融合。復州皮影戲的發展也要和當今時代新媒體相融合,充分立足當下微博、微信的活力。以政府為主導,建立官方微信公眾平台和微博賬號,實現互聯網資源和皮影戲文化的無縫對接。利用現代技術“H5”頁面等形式,在重要時間節點和大事件進行事件營銷,增強與受眾的互動性,從而進行復州皮影文化的全面推廣。

參考文獻:

[1] 曹新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模式研究[J].法商研究,2009(2).

[2] 劉曉林.遼南皮影戲調查與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2.

[3] 於富業.論復州皮影的保護與利用[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

(責編:王妍(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