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6年:第2期

論中國當代藝術設計教育

郝  杰,史貝珂
2016年03月29日10:50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我國開始現代化藝術設計教育是在20世紀80年代。雖然中間出現過認識上和實踐上的錯誤,但是都沒有能阻止中國藝術設計教育現代化的探索和發展的步伐。今日,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同時,藝術設計教育存在的弊端也是不可忽視的。中國的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卻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潛能。趁著如今發展教育事業的機遇,應深入思考中國藝術設計教育發展方向,學習設計教育大國的教育理念,探究藝術設計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關鍵詞:藝術設計教育﹔現狀﹔改革

一、中國藝術設計教育現狀

20世紀中國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曲折而又艱辛,從圖案教育、工藝美術教育到現代藝術設計教育,為探索發展中國藝術設計教育的路途,藝術前輩們篳路藍縷、胼手胝足。時至今日,中國已是世界最大的設計教育大國,藝術設計也是中國最為熱門的專業之一,全國在校學習設計的總人數已名列世界前茅。

長久以來,我國的藝術設計教育沿襲著傳統的教學模式,看重傳統的教學方法,注重老師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沒有充分的激發學生在藝術學習上的主觀能動性,過於被動的教授,反而適得其反。“學校教育的任務就是有計劃地、全面地培養人才,死板的教學固然不利於人才的發展,但無序也不是很好的辦法。[1]”現今,我國的大部分藝術院校都是依據著寫實的方法去培養學生,但在教學的課程設計上和學生的能力認知上,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如果我們不遵循教學與認知的規律,盲目的教學,最終隻會逆水行舟,這種費力的學習方式是和教育原理背道而馳的。

當前,我國藝術設計教育的現狀就是如此,過於死板的教學模式,壓抑了學生對藝術設計創作的激情與靈感。深入的思考中國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進程,對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起到關鍵的作用。

二、中國藝術設計教育發展進程

(一)中國藝術設計教育中的圖案教育

在我國悠久的文化傳統中,積澱了深厚的“圖案”文化和歷史。魯迅先生曾對他的好友許壽裳說過:“漢畫像的圖案,美妙無倫,為日本藝術家所採取。即使一鱗一爪,已被西洋名家交口贊許,說日本的圖案如何了不得,而不知其淵源固出於我國的漢畫呢。”漢畫像圖案、北魏磚刻圖案、敦煌莫高窟圖案、唐織錦圖案••••••無不鑒証了中國圖案的輝煌﹔陳之佛先生的老師東京美術學校工藝圖案科的主任島田佳矣教授也曾經同他討論中國古代圖案的偉大成就,並指出如何影響了日本。然而歷史似乎開了個玩笑,近代中國的圖案教育卻是從日本學來的。

隨著圖案和圖案教育的發展,20世紀的中國人開始了對中國藝術設計教育的實踐和探索,並逐步建立起我國圖案教育的體系和框架。圖案學的建立學科、振興實業、發展我國民族文化和吸收外國藝術設計教育經驗,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寶貴的經驗。20世紀50年代工藝美術教育從學科意義上取代了圖案教育,圖案教育和圖案的意義進入相對萎縮狀態,然而圖案教育的內容和實質並沒有消失,而是為工藝美術教育所傳承。

(二)中國藝術設計教育引入“三大構成”

20世紀初,中國從日本引進“圖案”這個概念,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圖案教育,但作為中國藝術設計教育發展的一個過程,圖案教育並沒有弘揚放大。工藝美術教育取代圖案教育,但許多主客觀因素使得它的內涵與現代社會並未能很好地接軌,甚至拋卻了它本初的一些意義。當慢慢萎縮的工藝美術教育在現代工業發展的社會日益顯得捉襟見肘的時候,我們再次從日本和香港地區引進了“三大構成”(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色彩構成),當作發展中國現代藝術設計教育的鑰匙。

“三大構成”在最初傳入封閉了幾十年的中國的時候,我國的藝術設計教育界甚至誤認為它就是包豪斯學院開創的現代藝術設計教育,如同當初推崇“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那般極力推行“三大構成”。“構成熱”一時紅遍大江南北[2]。其實“三大構成”在包豪斯並沒有與它匹配的同等學科。隻有近似對應的圖形學、模型學和色彩學。當包豪斯現代設計教育體系傳入日本后,經日本的總結、學習和發展,將它形成了比較完備的和系統的“三大構成”體系,並影響周邊的一些國家和地區。這些影響可以說是中國工藝美術教育脫胎換骨為今天設計教育的前奏。”

(三)數字藝術教育階段

三大構成的引進改變了中國幾十年間“繪畫基礎+圖案+工藝美術創作”的藝術設計教育方式。三大構成儼然發展為中國藝術設計教育的基礎。然而,現代藝術設計的發展是“藝術與技術的結合。[2]”藝術設計作為藝術與技術的結合,科技上的每一次改變都會在藝術設計中體現。

20世紀80年代中期,數字藝術設計教育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才在中國高校出現。由於我國社會的不發達以及科技的欠發展,使得我國數字藝術設計教育的誕生、發展都晚於和落后於世界發達國家,數字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在我國也是在近二三十年特別是近十年的事情。伴隨著科技技術的進步,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中國藝術設計教育必然融入世界藝術設計發展的潮流之中。在電腦技術和網絡的共同影響下,誕生了網頁設計、視頻藝術設計、電腦動畫藝術設計等許多新興的藝術設計。之前中國藝術設計界所熟悉的工作方式、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理念幾乎不再實用。

隨著計算機和網絡的出現,它們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電腦軟、硬件技術水平的提高及其在設計領域廣泛深入的開發運用,使它從輔助性設計手段轉向主體性設計手段和方式。電腦對設計數據儲存的強大功能使設計的各種素材、設計草圖、效果圖、制圖、圖形藝術、模型等資料都能夠以數據的形式儲存起來,滿足人們取舍自如、利用隨意的要求。時至今日,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現代藝術設計教育帶來了更多的發展與變革,發展了30多年的現代藝術設計教育日漸成熟。然而,高速發展的世界,致使我們的藝術設計教育一直處於追趕的地步,面對紛繁復雜的信息化,數字化藝術設計的雲集,我們不論是在藝術領域,還是技術,都處於被動的地位。如何掌握藝術設計教育發展的主動權,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三、中國藝術設計教育的改革與未來

“‘傳道、授業、解惑’為教育工作者全面解答了做人和做學問的關系。從藝術設計角度看,思考與創意,技巧與手法、知識的相互關系,都應該協調發展,才能形成一種綜合的能力。要學會比較,有比較才會有借鑒。但比較不是單純地比好壞,比高下,而主要的是比差別、比特點,比較要定出條件相近的可能性,絕不能以己之長比人之短。[3]”這一段話是奚傳績先生在《設計藝術經典論著選讀》中的一段話。作為現代藝術設計的發展,就應該如同書中所說,多去借鑒好的,優秀的教學模式和教育理念,多去比較,取長補短。

香港的藝術設計教育是最為值得我們學習的。面對香港在藝術設計教育事業的成功發展,內地的現代藝術設計教育也在摸索中前進。現今的中國藝術設計教育由於發展追求過快、過大,造成中國藝術設計教育更多的問題[2]。目前,由於我國的教育體制和教學模式的限制,創新型的藝術設計教育師資匱乏﹔缺乏對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的培養﹔藝術設計院校培養學生的模式過於死板,在社會實踐與藝術創作之間沒有找到很好的平衡點﹔由於文理分科,學生學習背景的不同,造成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這些都使現在藝術設計教育的問題龐雜混亂。

總之,教育是綜合文化的傳承,專業的技能、獨立的思考和辨別的能力,以及在學習中形成自我管理和開發意識,對於改變我們的教育,這些是非常關鍵的。每一種教育模式都有其自身的弊端,這是我們無法回避的。如何面對教育中的弊端,以多元化的視角和豐富的思維去了解,發現我們自身的問題所在,這樣我們邁出了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想要真正的解決教育中出現的種種弊端,需要我們,需要廣大的教育工作者立足於當下,通過長期的教育實踐去發現,去解決。

四、結 論

面對紛繁復雜的問題,我們應該深入思考現代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未來。藝術設計不同於純藝術,它是理性的、實用功能和審美功能必須恪守定律。在藝術設計教學之中,必須時刻將設計理念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注重工具和理念的更新換代。在數字化藝術發展的大背景下,藝術設計教育培養的是要能適應時代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此外,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關系密切,要求我們在發展藝術設計的同時,更加尊重藝術教育自身的發展規律,任何違背藝術設計倫理的要求和對藝術設計功能的片面取舍都可能對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造成難以彌補的過失。現今的中國藝術設計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學習世界先進的藝術設計教育理念與體系,發展自己的藝術設計教育事業。

參考文獻:

[1] 寇焱.中美藝術設計教育之比較[J].南昌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2(2).

[2] 秦菊英.二十世紀中國藝術設計教育史[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

[3] 奚傳績.設計藝術經典論著選讀[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

(責編:王妍(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