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6年第3期

如何辦好廣播美食類節目——以江門電台《美食雙星導》為例

張潔玲
2016年03月29日15:01 | 來源:視聽
小字號

摘要: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吃”的要求越來越高。針對人們的這一需求,廣播電台開辦的美食節目越來越多,節目形式和內容異彩紛呈。本文著重分析廣播美食類節目的概況、特點和不足,並結合江門電台《美食雙星導》節目的工作實踐,闡釋辦好廣播美食類節目的創新舉措。

關鍵詞:廣播﹔美食類節目﹔美食雙星導

近年來,廣播電台的美食類節目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成為爭奪聽眾、爭奪收聽率、爭奪市場的主要產品,各地廣播電台都紛紛推出美食類節目以分享這塊蛋糕。但是,在美食節目不斷推陳出新的進程中,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同一個電波覆蓋的范圍裡,就有幾檔同類型的美食節目相互競爭。在熱鬧的背后,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阻礙著美食類節目的良性發展。這需要廣播人充分了解現如今各地飲食類節目的現狀及特點,找出存在的問題,借鑒成功的經驗,從而破解發展難題,探索出新的發展之路。

一、廣播美食類節目的發展概況

中國人對飲食的喜好與講究聞名於世。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私家車擁有量不斷增加,城市餐飲消費趨於多元化,外出就餐成為都市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們對餐飲美食資訊的關注和需求也與日俱增。

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媒體都瞄准了餐飲美食節目這一增長點,紛紛開辦餐飲美食節目,並很快贏得了當地眾多受眾的喜愛,佔領了收聽率市場,取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據不完全統計,近10年國家級、省級、市級電台陸續開辦了300多個美食節目。其中,較為有影響力的有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吃喝玩樂總動員》節目、珠江經濟廣播《為食掌門人》節目、江西人民廣播電台《快樂晚餐》節目等。江門電台的旅游之聲頻率在2006年也開播了飲食類節目——《美食雙星導》,節目迅速贏得了聽眾的喜愛,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美食雙星導》節目於2006年8月26日正式開播,是江門五邑地區開辦的首檔飲食節目。節目開辦以來,在打造廣播美食專欄節目方面做出了成功的嘗試,在江門地區受眾中已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根據賽立信的收聽率市場調查顯示,該節目收聽率、佔有率等指標均位列前茅,獲得了行家、業界、聽眾的廣泛贊譽。

二、廣播美食節目的特點

(一)實用性

飲食節目的實用性主要體現在對聽眾在餐飲地點的選擇、菜肴制作方法的介紹、地道美食的指引等方面。賽立信媒介研究公司在全國多個城市的調查數據顯示,大部分聽眾對飲食節目感興趣的原因是節目可以引導他們去飯館吃特色菜,以及節目的信息具有參考性。

(二)互動性

互動環節是大部分廣播飲食節目都包含的重要形式。通過互動環節,體現廣播飲食節目服務性強、伴隨性強的優勢。不少飲食節目如珠江經濟台的《為食掌門人》、中山電台的《中山美食游》以及江門電台的《美食雙星導》等節目,都包含互動環節,通過熱線、短信、微信等方式,為聽眾解決親友聚會、商務應酬、情人約會等餐飲問題,因而深受聽眾喜愛。

(三)多元性

隨著節目的不斷推陳出新,節目也走上多元化的發展道路。節目不僅在廣播中播出,還時常走出直播室,走進食肆,走上電視、互聯網等平台。《美食雙星導》常設《美味現場》子欄目,每周固定一期,到相約的酒樓食肆,現場品味美食。有時也與江門台的電視頻道互動,在各自平台上播出節目,開創了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的局面。隨著新媒體的發展應用,《美食雙星導》開設了博客、微博、微信,並將每期節目的錄音放在電台網站上重播,實現了名副其實的全媒體節目形態。由此可見,多媒體的融合使廣播飲食節目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三、廣播美食類節目存在的不足

(一)受制於聲音傳播,不如電視畫面直觀

廣播美食類節目僅憑聲音描述,缺少畫面感,使聽眾在接受上受到限制。眾所周知,廣播是通過聲音傳播的,聽眾隻能通過“聽”重組主持人所描述的畫面。相對於擅長用畫面表現的電視來說,廣播無疑有先天缺陷。這要求主持人要以更加生動的語言、更加具象的描述,讓聽眾能“聽”出美食的畫面。

(二)制作較為簡單,不夠精良,不如電視可以精雕細琢

廣播美食節目大都以直播為主,制作周期短,制作成本低。有時是主持人在現場一邊聊一邊錄音,然后加以剪輯即播出。相對於電視對畫面精益求精、追求美感的要求,廣播也是無法企及的。

(三)稍縱即逝,不如紙媒可以重復接收

廣播節目大多是直播的形式,瞬時收聽的特性使聽眾在收聽的時候受到制約。廣播節目稍縱即逝,聽眾在收聽美食節目的時候,如果對某一信息沒有接收清楚,想要重復收聽是很難達到的。對此,現如今,已有不少電台將節目發布在網上,進行點播或重復收聽,彌補了廣播特性的些許不足。

此外,從節目風格、形式方面,廣播美食類節目存在著雷同現象。自主創新的少,模仿抄襲的多,長此以往,聽眾會產生審美疲勞。

四、如何辦好廣播美食類節目

(一)准確的節目定位是節目成功的保証

江門五邑深厚的文化底蘊成就了它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作為西江明珠的江門以海納百川的姿態吸引了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特色飲食立足江門,為廣大市民提供了多種多樣的美食選擇。人們對美食消費有著迫切的需求,美食節目因此應運而生。

從節目屬性上看,《美食雙星導》是一檔美食資訊、服務類節目。江門電台將該節目設置在旅游之聲頻率,因為旅游頻率的主要受眾是車主,而車主是飲食消費的主要群體。《美食雙星導》節目與該頻率的定位是契合的。將飲食、旅游這些屬性相近的以消費為主題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更大的消費資訊平台,從而豐富了頻率的內容,強化了頻率的形象,也使該頻率的特色更加突出。

在播出時間上,《美食雙星導》安排周一至周五11:00-11:30播出。在中午時分播出,讓聽眾有更充裕的時間為晚餐做充分的安排。實際的運作情況和聽眾反饋的信息均証實聽眾普遍接受這一安排。

(二)出色的主持讓聽眾聽出大餐的美味

《美食雙星導》節目緊扣“美食”和“向導”這兩大主題。其中的“向導”即指引導美食消費。民以食為天,如何引導大家精明消費是《美食雙星導》要解決的問題。節目通過精心策劃和制作,把中國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和江門五邑的飲食特色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推介給廣大聽眾。節目設置了“美味現場”“今日食乜送”“美食地圖”等環節,處處體現以人為本、貼近生活、貼近市民的節目理念。

廣播是用聲音傳播的媒體,缺乏畫面感,如何表現美食那些誘人的垂涎欲滴之感呢?《美食雙星導》節目開辦之初,面臨這個難題。通過主持人的語言,將美食的色香味體現出來,這無疑對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江門電台選派兩位資深的節目主持人擔綱主持,一男一女,男的取名為“為食星”,女取名為“美味星”,一粗一細,一庄一諧,從角色上形成互補,在節目中不時擦出火花,讓聽眾倍感生動有趣。他們都有犀利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熟悉五邑地區民俗民風,對飲食也有一定的心得體會。他們將飲食專業性的知識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地娓娓道來,達到了極佳的傳播效果。

(三)重視資源利用,運用新媒體做好后續工作,不斷擴大受眾群體

節目開播十年來,不斷推陳出新,對節目內容進行包裝,使內容與形式和諧結合。節目改變了過去廣播我說你聽的播出方式,開設了熱線電話、短信平台、微信平台,實現了與聽眾的廣泛交流,充分調動起聽眾的參與熱情,形成了一個熱愛美食、關心美食的聽眾群體,擴大了節目在社會上的影響力。

由於廣播有稍縱即逝的特點,不像報刊、雜志可以反復查閱,對於節目資源來說過於“浪費”。江門電台充分利用新媒體,打造立體的廣播模式。節目創造性地利用新媒體對節目進行補充性的宣傳,節目先后對開設的博客、微博、微信等平台進行“深加工”,增加信息的利用率。每期《美食現場》節目都派專人負責拍照,將圖片發布到博客、微信平台,供聽眾瀏覽、查閱,從而避免了稍縱即逝的不足,擴大了受眾群體。

參考文獻:

1.宋巧瑩.舌尖上的廣播——飲食節目的現狀與發展[EB/OL].[2013-03-22].http://www.byzc.com/zhuanye/ZhuChiTanTao/14169.html.

2.王泉.選准目標受眾,追求最佳傳播效果——淺析《快樂晚餐》節目的市場化運作思路[J].中國廣播,2007(4).

3.孟昕,莫曉芳.給“吃喝玩樂”一種境界——試說《吃喝玩樂總動員》內容與市場的和諧發展[J].中國廣播,2007(4).

(作者單位:江門市廣播電視台) 

(責編:王妍(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