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下我國影視題材創作的新方向探析
摘要:近年來,我國影視產業發展迅猛,各類題材的影視作品層出不窮,影視文化對人們思想和生活的影響也在不斷擴大。在這種背景下,如何創作出能夠闡述和推廣與生態文明建設相關題材的影視作品,充分發揮影視媒介的引導和教育作用,促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大力發展,這是需要我們深思和用心研究的。鑒於此,筆者結合相關工作經驗進行悉心研究,對當前我國影視題材創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展開探討,並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下我國影視題材創作的新方向,期望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生態文明建設﹔影視題材創作﹔娛樂至上
構建和諧社會,走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我們黨和人民肩負的偉大使命,也是我國社會各界人士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其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就是生態文明建設。而生態文明建設除了必要的制度和法律保障之外,還需要輿論的指導和媒體的正確宣傳。在這種背景下,對生態文明建設下的影視題材創作新方向展開探討,可以說是非常具有現實指導作用和理論價值的。
一、生態文明視角下我國影視題材創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伴隨著信息技術在國內的大力發展,我國居民參與影視娛樂的方式越來越多,而影視劇作品對居民的影響也在不斷擴大。雖然黨中央和文化宣傳管理部門反復申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生態文明主題也為影視劇提供了新的題材創作視角,但由於國內影視劇消費觀念的偏頗、創作大環境的惡劣等等因素影響,當前國內的影視創作仍存在悖離生態思維、違反生態倫理的“不文明”現象。
(一)創作短視嚴重破壞了國內的生態資源
生態文明發展追求的是持續化發展,最先反對的便是隻看眼前利益、不計代價、不顧未來的短視行為。目前,打著“追求文化藝術效果”“創作需求”的幌子,置生態文明於不顧,過度開發或肆意破壞自然景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視創作行為屢見不鮮。比如說,為拍攝一部影視劇而發生毀壞植被、污染水源、大搞煙火、屠戮動物等不文明行為,這樣的影視創作自然會對人文、自然景觀以及生態資源造成無法挽回的破壞。更重要的是,國內制片方這類不良示范創作還會給港台及國外的影視制作機構帶來不良影響,會使得他們為吸引國內消費者的注意而爭相效仿,而我國相關的法律制度還不夠健全,缺乏有效的禁令。因此說,這種創作短視行為給我們帶來了生態和文化兩個方面的威脅,嚴重破壞了國內的生態資源和文化資源。
(二)雷同復制使影視作品失去了生命力
生態文明價值觀提倡的是尊重物種和平共處、共同發展,同時也鼓勵人類、自然和社會之間保持公正有序、健康和諧的生存狀態。而生態文明這一要義體現在影視創作中,就是提倡多種題材的影視作品共同存在,同時實現創造性的發展。但縱觀當前國內影視市場,無論是進口題材、港台題材還是國產題材,雷同化的作品可謂司空見慣,具有商業利益的影視作品被一味復制、不加創新地重復推出。比如說,近年來影視市場上常見的“青春劇”“穿越劇”“宮斗劇”等等,缺乏足夠的誠意和創新,為了票房接二連三地推出雷同劇,這種行為不僅漸漸抹殺了影視作品的藝術性和發展力,也破壞了國內影視市場的聲譽。
(三)過分追求贏利導致消費誤區產生
生態文明建設理念下推崇的是理性適度的消費觀,排斥物質主義的異化消費和異化勞動。而當前的影視市場行為除了上述的雷同化復制之外,最明顯的一點就是過分追求利益。目前,國內的文化體制改革正在不斷加深,這使得文化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很多影視出品單位為了謀求生存,不得不加大前期的宣傳力度、渲染力度,甚至在影視作品中大量植入廣告,而影視作品為吸引觀眾眼球也多設置推杯換盞、豪車美人、豪門夜宴以及歌舞升平等場景。而這些商業行為不僅消磨了普通民眾的存在感,造成了大量資源的浪費,其傳播的內容也向人們訴說著一個簡單的道理,那就是追逐利益、奢侈享樂這種行為是成功且瀟洒的,給居民和青少年樹立起了過度消費、追求奢華等不良生活觀念,對社會的和諧和民族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四)娛樂至上漸漸消解了社會的責任意識
生態文明一貫堅持的文化倫理就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承載。影視文化作為大眾傳播的重要陣地,應當義不容辭地肩負起傳播官方主流意識形態以及表達民生民意民情的重要職責。然而,為吸引消費者眼球,“娛樂至上”漸漸成為了影視傳播的主要目的。雖然出品單位可以歸咎於產業的激烈競爭,可以辯護稱是以“愉悅受眾”為作品的主要職責,但不能否認的是在“翻拍劇”屢屢出現、“雷人劇”處處可見、“抗日神劇”大行其道的影視市場環境下,影視作品的品味、內涵以及歷史的沉重、人類的審美觀念正在逐漸黯淡、模糊。這種現象意味著,當代中國影視藝術不僅正在消解自身的責任,還在消解著“受眾”對於責任的理解和勇於承擔責任的勇氣。
二、生態文明建設下我國影視題材創作的新方向
(一)從情景介入和理性反思角度創作革命歷史題材
革命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承擔著展現馬克思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弘揚我國社會主義特色文化的媒介責任。因此,無論是從生態文明觀念的傳播,還是從我國影視藝術的持續發展來看,革命歷史題材都是我國影視創作的主流表征。然而,當前革命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創作還需要我們進行深刻的情景介入和理性反思,才能確保其走向生態文明發展的道路。任何革命歷史事件都有著特定的時代背景和情境,影視作品決不能脫離相關背景,僅憑主觀上的臆想或者個人情感的宣泄來創作,而應該構架起歷史真相與觀眾接受之間的橋梁,讓觀眾能夠回顧歷史、反思現實﹔比如說,《北平無戰事》中鐵血救國會的政令沉疴,實則映射了當前的貪腐之巨廣和反腐之艱難。
(二)從深入挖掘和精心闡釋傳統文化資源的角度創作古代題材
我國古代文化不僅源遠流長而且形式多樣,從寓言故事、人物傳記到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和古典文學等,都能作為創作的藍本。在影視文化中宣揚和繼承發展傳統文化可以說既是我們民族應盡的責任,同時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古代題材創作想要走生態文明發展的道路,需要遵循深入挖掘傳統文化並精心闡釋的原則,既要釋放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及意義,同時也要用現代人的視角去解讀並向全世界進行傳播。比如說,2011年上映的《甄嬛傳》,其中便對古代宮廷禮儀以及《詩經》《樓東賦》等古詩詞進行了細致推敲,其中對中醫藥草、藥方也多有涉獵,一度引起了國人的中藥熱,可謂不可多得的影視劇良品。
(三)從附加技巧和異位解讀的角度創作現實題材
現實題材的影視作品是反射現實的一面鏡子,在生態文明發展視角下,應當承擔起燭照現實社會、警醒世人、引人反思的藝術使命。而現實題材創作在生態文明下的轉向卻需要從附加技巧和異位解讀的角度入手,畢竟現實題材的影視作品想要喚起受眾的新鮮感和欣賞欲望,必須要有常人不能領會的獨到見解和全面、豐富的事件解讀能力,這就需要創作者在具備豐富人生閱歷和切實生活體會的同時,注意作品表現技巧的鋪陳以及敘述角度的適時轉換。這方面的成功作品也比較多,比如2007年趙本山主演的《落葉歸根》,採用的是公路敘事﹔2006年上映的《瘋狂的石頭》,採用的是黑色幽默﹔2011年上映的《鋼的琴》,主旋律選用的是浪漫主義。
三、結論
影視題材創新既是產業和市場不斷發展的需求,同時也是文明和藝術發展下去的一種必然。而影視題材在生態文明指導下進行創新,更是當前影視文化發展的一條正確道路,雖然具體的創新路徑還需要對現階段的影視作品進行剖析,還要深刻解讀生態文明下影視文化發展的真實意義,但是通過不斷完善影視創作中的不足,我們必然能循序漸進地推動影視創作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楊莉,賈文龍.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5(12).
2.劉英.生態文明理念的傳播策略研究[J].創新科技,2014(7).
3.張瑩.革命歷史題材電影的歷史觀探析[J].文藝評論,2014(1).
4.林妙瑩.鏡頭敘事下經典的回顧——淺析電視劇《平凡的世界》[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4).
本文系2015年度山西省高等學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基地名稱:文化創意與設計研究中心)項目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名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像構建與傳播。項目編號:2015338。
(作者單位:山西傳媒學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