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北大新傳學院院長:善用辯証思維處理新聞輿論工作

2016年03月30日07:16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善用辯証思維處理新聞輿論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聞輿論工作的講話是一篇充滿辯証思想的光輝文獻,它明確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新聞輿論工作者的職責和使命,以及實現這些目標和任務應遵循的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歷來高度重視辯証唯物主義思想,他曾經這樣論述過:“我認為必須學會運用辯証法,分清層次,認真思考。”在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又指出:“在推進改革中,要堅持正確的思想方法,堅持辯証法。”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所貫穿著的辯証思想,是我們理解講話精神、吃透講話內涵的重要途徑。

  辯証法應當是我們看待、處理一切問題的基本思想方法。宋代思想家朱熹曾經說:“反復推之,天地之間真無一物兀然無對而孤立者。”而有一天晚上,得出這樣的結論后,他竟不知不覺中“手舞而足蹈也”。可見,用全面、聯系的眼光看問題、認識世界何等重要。懂得了這個道理后,就促使我們在處理具體問題時,要堅持一分為二看事物,學會用客觀的、發展的、全面的、系統的、普遍的方法觀察、分析、解決問題,而不是用主觀的、靜止的、片面的、零散的、孤立的方式看待問題,要學會在矛盾的對立統一過程中把握事物發展規律。

  當今社會,隨著媒體形態、傳播渠道、傳播方式的變化,信息和思想的傳播早已不同於以往單向的、緩慢的傳播方式,而向即時、交互的方式轉變。信息擴散的速度也幾乎沒有緩沖地帶,瞬間可以把一壺水燒開。而隨著多渠道、多方面、跨地域的信息流的交匯,輿論環境變得尤其復雜,一方面使傳播力得到急速提升,另一方面,一些人們看到的局部信息甚至是道聽途說的事情得以放大、擴散。可以說,那些“跌跤的人”多是主觀、片面和表面化地看問題的人。這就要求新聞輿論工作者具有更好的判斷力,能在處理實際問題時不跑偏、跑錯道路。

  比如說新聞輿論工作要堅持黨性原則,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的統一,以往在這個問題的處理上,我們存在著認識上的偏差,這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部分人避而不談這個問題,生怕出錯,人為地造成問題禁區﹔二是大家各說各的,都隻談自己認為正確的主張﹔三是有的觀點將人民性置於黨性之上,或將二者對立起來。其實這都是片面地看待問題而造成的結果,如果一直持續下去,就會在認識上越來越模糊,越來越混亂,甚至造成思想上的割裂。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了黨性和人民性的統一性和一致性,兩者從來都不是矛盾的、沖突的,沒有失去黨性的人民性,也沒有失去人民性的黨性,體現黨的意志就是體現人民的意志。這可以說是正本清源之論。其實,輿論宣傳工作是不是成功,就看你能否把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變成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能否及時把人民群眾創造的經驗和面臨的實際問題及時、真實地反映出來。

  再比如說,要完成新聞輿論工作者的職責和使命,就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講話對導向問題的要求更加具體,觀點更鮮明。因此,首先我們要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可以說它是新聞輿論工作的核心問題之一,特別是在眾聲喧嘩的時代更需要有“定音鼓”,需要我們更加努力掌握新媒體環境中輿論形成和發展的規律。其次,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放鬆、懈怠對正確輿論導向的堅持,在任何方面、任何環節都要繃緊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這根弦。再次,要認識到在處理這個問題上,我們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我們要在提升吸引力和感染力上狠下功夫。有的媒體隻追求轟動效應,在沒有吃透政策的情況下,對一些議題進行大水漫灌式的報道。比如最近家庭成員合葬這樣的議題,經過有些媒體的渲染,人為地炒成熱點問題,因為缺乏理性分析和正面引導,反而激發起負面情緒。還有在對反腐的報道中,有些媒體也有過度消費的傾向,把官員落馬當作娛樂新聞來報道,不能很好地起到警示作用。

  實際上,要成為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雲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就要在理念、內容、體裁、形式問題上多加琢磨,不斷改進方法和手段,真正使新聞輿論工作達到潤物無聲、春風化雨的境界。

  和堅持正確的導向並行的是以正面宣傳為主,這是由當前社會的實際情況和我們要完成的目標任務決定的。

  首先,堅持正面宣傳為主才能真實反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的事實,才能反映出中國社會的活力和生氣,才能體現出道路和制度的自信。隻有看清大勢,才能把握大局,隻有順勢而為,才能大有作為。清末學者陳澹然的一句話,“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就深刻地闡明了這個道理。其次,我們正在進行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踐,必須激發全社會團結奮斗、攻堅克難的強大力量,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我們也認識到,因為處於經濟社會轉型期,各種結構性的深層次矛盾日益凸顯,但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對未來充滿信心,不能為了針砭時弊而用放大鏡有意放大陰影面,自我泄氣,看不到光明的前景。因此,用發展的眼光觀察、思考、解決問題就顯得尤其重要。再次,輿論監督和正面宣傳在本質上是統一的,而不是對立的,兩者是一體兩面。輿論監督是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要措施,是現階段堅持反腐敗的重要思想武器。針砭時弊、激濁揚清,才能解決矛盾,推動社會的進步。在具體的新聞實踐中,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要根據事實來描述事實,這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核心要義,也是符合新聞傳播自身規律的。

  輿論歷來是影響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廣播出現時,列寧稱之為“千百萬人的群眾大會”,可見媒體營造輿論的力量。有識之士早有洞見,好的輿論可以成為社會發展的“推進器”、民意的“晴雨表”、社會的“黏合劑”、道德的“風向標”,它無疑能鞏固和壯大主流輿論,成為人民共同奮斗的思想基礎。而不好的輿論則會撕裂社會、擾亂人心。近期“上海姑娘逃離江西農村”“霸氣媳婦回農村掀翻桌子”等不實消息塵囂四起,有些媒體為了博眼球,不加以求証就草率轉載,最終成為虛假消息擴散的推手。這種違背新聞倫理、丟失社會責任感的現象理應杜絕。

  努力營造出良好的輿論氛圍,對媒體人的政治素養和業務能力提出了雙重要求,而運用辯証思維對待、認識、處理新聞輿論工作,則是奠定必要的理論和思想基礎。

  (作者陸紹陽 系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