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
把握新聞傳播規律 壯大主流思想輿論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偉大時代需要唱響團結奮進的強音,崇高事業需要聚合正確輿論的力量。習近平同志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中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我們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以習近平同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科學把握新聞傳播規律,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
科學把握政治屬性和傳播屬性
習近平同志指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這是對新聞輿論工作本質屬性的深刻闡述。本立而道生。在新聞輿論工作的政治屬性和傳播屬性中,政治屬性是本質屬性,決定著新聞輿論工作為誰服務這一根本方向﹔傳播屬性是功能屬性,決定著新聞輿論工作的手段運用。隻有科學把握政治屬性和傳播屬性,才能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
政治屬性彰顯新聞輿論工作的本質要求。科學把握新聞輿論工作的政治屬性,就要把新聞輿論工作放在黨的工作全局中去認識。習近平同志強調:“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事關旗幟和道路,事關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事關順利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事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這五個“事關”深刻揭示了新聞輿論工作的政治屬性。新聞輿論是左右人心的關鍵力量,好的新聞輿論可以成為發展的“推進器”、民意的“晴雨表”、社會的“黏合劑”、道德的“風向標”。新聞輿論工作必須科學把握自身政治屬性,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更好發揮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重要作用。
傳播屬性體現新聞輿論工作的價值功用。新聞輿論工作要有正確立場,而正確立場必須通過遵循傳播規律、注重傳播藝術、提升傳播效果來體現,這就要求我們科學把握新聞輿論工作的傳播屬性。習近平同志強調要“尊重新聞傳播規律,創新方法手段,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我們要用心用情做好新聞輿論工作,增強新聞輿論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受眾愛聽愛看,最大限度傳遞黨和政府的聲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與信心,發揮好新聞輿論工作的價值功用。
在統籌政治屬性和傳播屬性中做好新聞輿論工作。新聞輿論工作的政治屬性和傳播屬性具有內在一致性,不能把兩者割裂開來甚至對立起來。僅僅強調傳播屬性,新聞輿論工作就可能偏離正確方向,難以有效完成職責和使命﹔僅僅強調政治屬性,新聞輿論工作就難以提高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實踐中,每一個個體對新聞輿論的接受都存在客觀經驗積累與主觀認知水平上的差異。這就要求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掌好羅盤。我們講傳播屬性,也絕不是要弱化輿論導向,而是要提高議題設置能力,把握好時度效,讓傳播方式更加適應人們的接受習慣,增強輿論引導的針對性和藝術性。
始終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
黨性和人民性的關系問題,關乎新聞輿論工作的方向和立場,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習近平同志在講話中強調要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為新聞輿論工作在新的輿論格局中更好體現黨的主張、反映人民心聲指明了方向。
做好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堅持黨性。堅持黨性,就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堅定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中央權威。這是不可動搖的大原則。新聞輿論戰線要切實增強黨的意識,理直氣壯講黨性,盡職盡責為黨立言,堅持什麼、反對什麼,說什麼話、做什麼事,都要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要深刻認識無論時代如何發展、媒體格局如何變化,黨管媒體的原則不能變,真正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做好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堅持人民性。堅持人民性,就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新聞輿論戰線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發揚俯下身子、深入一線的務實作風,真切感知民情冷暖,深刻感受時代脈搏,從基層中發現線索、挖掘新聞,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努力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新聞作品。同時,要看到人民群眾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認真研究不同群眾的新聞信息訴求,努力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做好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黨性寓於人民性之中,人民性體現在黨性之中,沒有脫離人民性的黨性,也沒有脫離黨性的人民性。堅持黨性,新聞輿論工作才能有正確的立場和方向﹔堅持人民性,新聞輿論工作才能獲得活力源泉和動力根基。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就要始終不渝貫徹政治家辦報的要求,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把對黨負責和對人民負責有機統一起來,更好地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
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
習近平同志強調:“隨著形勢發展,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這一重要論述,體現了對新聞傳播規律和媒體發展趨勢的深刻洞察。順應媒體發展趨勢,提高新聞輿論工作能力和水平,必須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
融合發展要從“相加”邁向“相融”。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不是簡單的此消彼長關系,不能簡單地把融合發展理解為傳統媒體發展新興媒體。推動融合發展,不能停留在“+互聯網”階段,而要真正實現“互聯網+”,讓媒體融合盡快從“相加”邁向“相融”。要加快推動傳統媒體優勢向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延伸,做好“四則運算”,催生“化學反應”,著力建好建強新型主流媒體,搶佔輿論傳播制高點。
融合發展要抓好內容融合。對於媒體來說,內容永遠是根本。推動融合發展要堅持內容為王,把傳統媒體的權威、專業和品牌優勢與新興媒體的新技術、新渠道優勢結合起來,創新內容生產方式,豐富內容呈現方式,注重在深耕、互動、多樣、集成上下功夫,以更優質的內容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以更好的呈現效果吸引用戶。應更加注重新聞產品的品質,主動設置議題,進行專業化的新聞生產﹔針對不同媒體探索差異化定位,避免內容同質化,貼近用戶進行更精准的輿論傳播。
融合發展要促進隊伍融合。人才隊伍是媒體融合發展的支撐。目前,傳統媒體推動融合發展,普遍存在人才不足特別是互聯網專業人才稀缺的問題。因此,要把全媒體、復合型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到媒體生存發展的戰略高度予以重視,加大培養、引進和使用力度,著力營造有利於人才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要通過培訓、交流、合作等各種方式,培養全媒體採編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以更寬視野選才聚才,著力引進熟悉新聞業務和互聯網技術的跨界人才。通過建立完善科學合理的用人機制,讓人才各得其所、各盡其能,融得進、留得住、干成事,以一流人才打造一流媒體。
實現理論與輿論同頻共振
新聞輿論的背后體現思想理論的傾向。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需要統籌運用好理論與輿論這兩種資源、兩種力量,把理論上的正本清源與輿論上的有效引導結合起來,實現同頻共振。
把握理論與輿論的內在關聯。理論與輿論密切相關,輿論跟著理論走,理論依靠輿論推,這是新聞輿論傳播的規律。習近平同志用“48個字”闡明了新的時代條件下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其中蘊含著理論和輿論內在關聯的辯証法。無論是“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還是“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或者“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都需要發揮好理論的力量。做好新聞輿論工作,就要讓新聞輿論集中反映理論研究成果,使理論研究成果生動轉化為新聞輿論工作的素材與話語。
在理論與輿論互動中打造“表達共同體”。理論的沉默意味著輿論的失責失范,輿論的空轉意味著理論的失聲失真。這就要求新聞輿論工作在練好業務真功的同時,還要練好思想內功,使理論與輿論在互動中打造“表達共同體”。新聞輿論工作要善於講清楚中國歷史、中國文化、中國國情和中國價值,講透徹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引人入“道”、啟人悟“道”,讓輿論助推理論形成輻射力,打通理論武裝的“最后一公裡”。
在理論與輿論同向發力中傳播正能量。理論與輿論同向發力,重中之重是深入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深入宣傳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宣傳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要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找准坐標定位,為中心工作助力,為全局工作添彩。用價值引領筆端,把真理化入文字,做到“以我之洞見,解人之疑惑”“以我之價值,化人之心結”,用理論與輿論共同點亮思想的星空,共同構筑求真、向善、尚美的思想文化高地。
(作者為中共江蘇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