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現實題材家庭劇不要止步於“平實”

古裝劇以長篇大制作的方式贏得眾多觀眾的追捧,諜戰劇以縝密的邏輯與“燒腦”的情節吸引觀眾的目光……如今的電視劇題材多元、內容豐富,觀眾有了更豐富的選擇。雖然面對的競爭激烈,但現實題材家庭劇因內容接地氣、緊貼現實生活,仍在電視熒屏佔有重要的位置。
現實題材家庭劇一直是中國電視劇市場的主流劇種。從曾經的《渴望》《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到近年的《金婚》《裸婚時代》《媳婦的美好時代》《夫妻那些事》《還是夫妻》,這些電視劇作品將那些源於生活的故事用藝術的手法展現在觀眾面前,讓每一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不僅如此,我國的現實題材家庭劇還深受海外觀眾的歡迎,《媳婦的美好時代》走出國門,走進韓國、馬來西亞、非洲等國家和地區,收獲了大量粉絲,有非洲觀眾看完之后驚呼“原來中國人平時的生活如此豐富多彩”。當然,家庭劇的創作也存在不少問題:題材雷同、情節狗血,沒完沒了的婆媳斗、夫妻斗等橋段讓觀眾陷入審美疲勞。創作新意由此成為業內的焦點問題。
在筆者看來,尊重觀眾的收視心理和情感需求,在拋出熱點話題的基礎上,通過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對問題進行深入透析,現實題材家庭劇才能找到創作的立足點。比如,剛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的《還是夫妻》,憑借緊貼現實生活、接地氣等特點受到觀眾好評。這部電視劇講述了三組不同背景下的夫妻經歷了丁克造人、中年危機、婆媳矛盾、婚外戀情的現實人生。雖然展現的是家庭生活中常見的矛盾和問題,但它通過全新的角度與視野將故事另做包裝,讓不同年齡層次的觀眾在這部電視劇中找到了自己的情感投射點。
作為描寫現實生活的藝術作品,除了貼近常態的表現,更需要開掘人們心靈深處的細微情致,傳遞美好的願望和正向的人生價值。《辣媽正傳》《虎媽貓爸》《還是夫妻》等作品的可貴之處在於,在劇情推動的過程中,並沒有在養兒難、上學難、隔代教育、代際沖突等問題上營造過多的激烈矛盾,而是採用溫情幽默的敘事手法,通過情節的發展、主人公的轉變為解決這些社會問題提供了一把鑰匙,給觀眾以啟示與思考。由此看來,現實題材家庭劇的創作不能隔靴搔痒,也不能像怨婦一樣抱怨生活帶來的困難與挑戰,而是要將智慧的處事方式與解決問題的方法貫穿於故事情節中,給觀眾思考的空間,同時也在不經意間向觀眾傳遞家庭和諧的正能量。
《還是夫妻》的編劇曾介紹,劇本的生產要歸功於前期的大量採訪,甚至“出賣”了很多親戚朋友的真實生活,才將這部作品呈現在全國觀眾面前。這是個很好的提醒:當下電視劇要獲得品質和審美的提升,應該始終以人性呼喚、倫理關懷來填補消費文化的缺陷,不要止步於所謂的“平實”,而應讓觀眾獲得自我反省和自我提升的契機,獲得重溫主流價值與中華文化的契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