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IP改編電影票房折戟 IP的巨輪"說沉就沉"?

《何以笙簫默》劇照
《謀殺似水年華》劇照
《一念天堂》劇照
《女漢子真愛公式》劇照
《喜樂長安》劇照
近日,電影《喜樂長安》方面公開指責影片原著作者韓寒,從未公開為電影進行任何宣傳,意指該片最終票房“扑街”,韓寒的不作為是一大原因。對此,有不少網友力挺韓寒,認為電影成功與否與韓寒本人出不出面宣傳無關,一時間,有關“IP電影票房不佳,到底該誰背鍋?”的話題也在業內引發熱議。
票房不佳,怪在作者韓寒頭上?
如今電影IP市場持續火爆,但如果質量不好,票房也可能“說沉就沉”。日前,電影《喜樂長安》導演竹卿在京舉行專場觀影交流活動。影片改編自韓寒熱門小說《長安亂》,本以為小說擁有不少年輕讀者,又是來自韓寒這樣的大熱作家,市場前景一定不俗,沒想到最終影片票房卻一片慘淡,最終定格在165萬元。
對於票房低於預期,有影評人在交流會現場質疑是影片本身質量不行。對此,影片投資方卻表示事到如今沒有討論電影本身質量的必要,更多的問題是電影宣傳力度不夠,甚至將矛頭對准影片原著作者韓寒,質疑其本人從未公開對電影進行任何宣傳,未出席《喜樂長安》電影首映禮並親筆撰寫影評,怒斥韓寒的不作為。
導演竹卿一度潸然淚下,稱自己也和韓寒方面有過溝通,但一直沒有結果,“我之前和韓寒妻子聯系,稱韓寒在某縣城拍戲,之后又和韓寒的助理聯系,看能否為電影宣傳站台,但得到的回應是不能保証通知到(韓寒)。”
對於《喜樂長安》方面的控訴,韓寒方面目前沒有回應。不過,有不少網友卻為韓寒“抱不平”:“片子自己質量不行,關韓寒什麼事?”、“希望你們不要再惡意消費炒作原作者。他沒有義務出來宣傳。”也有網友認為,片方的指責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竹卿團隊花費了五年把電影拍出來,基本還原了小說原貌,電影上映也積極聯絡了韓寒,結果對方對電影一句都不提,確實有點說不過去。”
為何失敗?
不是所有IP都適合改編
IP電影票房失利,個中原因復雜。並不能純粹歸結於應該由誰背鍋。如何發揮出IP的最大價值?還需業內各界仔細思考。
因為,並非所有的熱門IP都適合改編。受眾、陣容、檔期、營銷等多種因素都可能影響IP能否成功變現。
《羋月傳》的導演鄭曉龍曾表示,網絡小說的關注度、點擊率很可能是人為創造的,點擊率高也並不代表就會為后續產品買單,因此點擊率往往沒有太多參考意義。
電影圈也存在浮躁心態,很多創作者在IP的開發過程也不用心打磨,對於IP的改編只是純粹復制原作,或只是將原作的主角照搬,故事缺乏創新,又沒有時間細磨,隻想趁熱打鐵匆匆上線,最終導致質量粗制濫造,反而無法有效開發原有IP的群眾基礎的價值。
所以,擁有熱門IP及優質改編內容還不夠,如今電影創作環環相扣,想要成為爆款,還得靠各方面的有效配合。
首先,缺乏對受眾悉心研究,很可能是很多IP電影失敗的原因。網上擁有大批粉絲不等於高枕無憂,這些粉絲未必願意為其后續作品買單。
其次,演員陣容也很重要,常見到演員陣容被觀眾吐槽的現象,可以想象,相當一部分觀眾在吐槽中流失了。有些IP在開發過程中就很注意聽取原著粉的聲音,如由唐七公子小說改編的電影《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由誰來演,一直是原著粉爭執的話題,最終花落劉亦菲和楊洋,公布陣容時一度成為網絡熱搜話題。據悉,片方阿裡影業為此曾多次進行專業的線下調研和書迷訪談,並且參考網絡投票大范圍票選決定主角人選。
此外,檔期、營銷以及原作者能否親自參與創作,也是決定一部IP電影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小時代》系列電影、《爵跡》都出自郭敬明本人導演,相比之下,沒有其參與的網劇版《小時代》最終慘敗收官﹔而同樣改編自《鬼吹燈》,獲得原作者力挺的《尋龍訣》在口碑上大勝《九層妖塔》﹔以往由小說改編的電影常引來書迷吐槽,如今不少原著作者干脆親自操刀,例如,張嘉佳就親自執導了電影版《擺渡人》。
熱門IP從來都不是票房的護身符
事實上,IP真正被中國電影人提上議程卻是始於2014年。這一年, “小時代”系列、《同桌的你》、《匆匆那年》等由小說或者歌曲改編而成的作品在市場上賺得盆滿缽滿,由此開啟IP大熱的序幕。這一風潮讓不少知名IP售價水漲船高,但事實是,並非每個IP都是票房靈藥。
年初,改編自中國第一懸疑作家蔡駿同名小說的《謀殺似水年華》,雖然擁有阮經天、Angelababy等偶像主演,但最終票房也不過1348萬元﹔2013年,由房祖名主演、改編自韓寒的同名小說《一座城池》自上映后口碑不差,但最終票房也僅有687萬元,白白浪費了IP。去年影片《何以笙簫默》改編自顧漫同名小說,擁有黃曉明、楊冪、黃子韜、Angelababy等一眾偶像,本以為可再創青春片票房佳績,沒想到上映之后卻因為口碑不佳,最終票房僅得3.52億元,遠低於預期。
除了小說之外,近年來各種類型的IP電影遍地開花,但也時有失敗案例。由趙麗穎、張翰主演的電影《女漢子真愛公式》有意打造國內首個女漢子IP電影三部曲,但上映后口碑、票房都反響平平。改編自同名話劇的電影《夏洛特煩惱》創下票房奇跡,但是同樣由沈騰、馬麗主演的話劇IP電影《一念天堂》最終所獲票房卻遠遠不及《夏洛特煩惱》。
綜藝節目大熱,讓綜藝IP電影也遍地開花,但同樣很難引發觀眾共鳴。《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極限挑戰》大電影版,都遭到觀眾的吐槽。而另一方面,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收視不俗,但其大電影《舌尖上的新年》卻票房慘敗。
此外,網劇《萬萬沒想到》改編成電影后票房也低於片方的預期。(記者 黃岸)
頭評
IP電影熱,是時候該冷靜冷靜了
黃岸
影視IP持續火熱,一時間,業內外到處都在說IP、找IP,仿佛隻有熱門IP才能保証電影票房。
不可否認,IP電影確實創下不少票房佳話,但電影能否成功,IP效應不是唯一因素。《琅琊榜》的制片人侯鴻亮就曾坦言,很多人有種錯誤認識,就是在IP劇播出之后才總結IP劇很火,在播出前卻沒人這麼想:“比如《琅琊榜》播出之后,很多朋友紛紛來找我,把點擊率高、排名靠前的網絡小說給我看,希望我能再做一部有轟動效應的IP劇。”本末倒置的想法讓他哭笑不得。在他看來,創作者首先要知道自己要什麼,這個“IP”和自己的訴求是否吻合,才是決定IP作品能否做好的最大因素。而且,隻有編劇、導演、演員各崗位各專業部門都做好了,IP劇才有可能獲得好的收視和效果。
可惜的是,很多片方或創作者往往忽略了這一點,他們以為,隻要有好的群眾基礎,好好利用其知名度,就已經事半功倍。事實上,這是一種惰性思維——不好好拍片,隻想囤積IP賺快錢,不願埋頭原創,而是到處尋找IP﹔不關注影片內容好不好,隻關心賣不賣錢,從某種程度上都反映了時下電影圈缺乏創作力,隻想走捷徑的浮躁之風。
其次,IP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也是一大問題,很多投資方不惜花大錢購買IP,但買完之后卻沒有好好開發,開發簡單粗暴,胡編亂造,缺乏經營,白白浪費了其背后的價值,歸根到底是抱著賺快錢的心態,忽略了一個品牌的養成是需要時間的。
相反看看同樣擁有不少系列IP的好萊塢同行——迪斯尼、漫威等著名品牌,正是因為有著長達幾十年的時間沉澱,用心經營,才讓這些品牌至今仍閃閃發光。與這些在作品裡創造出一套屬於自己品牌價值觀的IP電影相比,國內的IP電影差的不只是境界。
當然,這些現象出現背后原因復雜,原創劇本缺乏機會,原創編劇薪酬不高,以及大環境對於原創內容的不夠尊重,都是個中原因。總而言之,國產電影市場還有許多需要規范的地方,但電影IP熱,是時候該冷靜下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