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奇幻森林"以假亂真 動畫小船如何升級為特效巨輪

2016年04月19日07:46 | 來源:京華時報
小字號
原標題:動畫小船如何升級為特效巨輪

  《奇幻森林》官方概設集。

  上周五,迪士尼影業出品,《鋼鐵俠》及《加勒比海盜》原班人馬打造的史詩動作冒險影片《奇幻森林》在中國與北美同步公映。森林裡長大的狼孩毛克利和動物伙伴穿越險阻,對決惡虎,上演一段精彩刺激的冒險,捍衛森林家園。

  除了人物與情節,不知道你是不是和小編一樣,在觀影時腦子裡漂浮著一句話——“怎麼拍出來的?”動物說話的口型無懈可擊、整片森林如有生命……今天,導演喬恩·費儒來揭秘幕后拍攝,告訴你一艘動畫小船如何升級為特效巨輪。

  背景

  改編自印度小說《森林王子》

  你們為特技震撼,導演的執念是故事

  《奇幻森林》的角色和故事早就被全世界觀眾熟知。出生在孟買的英國作家魯德亞德·吉卜林在1894年將自己對印度的熱愛寫成了《森林王子》一書,並在1895年撰寫《森林王子之二》。

  吉卜林的作品在過去的120年中被多次改編。由於華特·迪士尼本人覺得保留了吉卜林黑暗風格的最初版本過於嚴肅,沃爾夫岡·雷瑟曼導演的華特·迪士尼動畫工作室動畫電影《森林王子》被推翻重制。這部動畫電影在華特·迪士尼逝世一年后的1967年10月18日上映,隨即成為廣受喜愛的一代經典。諸如泰瑞·吉爾基森創作的“生活必需品(The BareNecessities)”以及謝爾曼兄弟創作的“我想成為你那樣(IWannaBeLikeYou)”等標志性歌曲,和動畫電影的原聲音樂至今仍為人們津津樂道。迪士尼的《森林王子》此后又在影院重映了兩次,並且發售了家庭錄影帶、DVD和藍光影碟,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粉絲,並讓毛克利和他的伙伴們成為了全世界影迷心中難以遺忘的角色。

  “毛克利與熊巴魯之間的情感紐帶,給還是孩童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導演喬恩·費儒說。“它讓我想起我與祖父的關系,他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真的很像毛克利,總是不聽話,總是惹麻煩。他不是一個標准的好孩子,而是一個有些早熟、非常淘氣的孩子。他不會被那些身形高大的野生動物嚇倒,反而是非常自然地生活在它們之中。他是個堅強的孩子,但也有情感細膩的一面,尤其是與熊巴魯在一起時。”

  雖然《奇幻森林》借鑒了《森林王子》,但也有獨到之處。導演喬恩·費儒說,迪士尼經典動畫版《森林王子》有著有趣的一面,“我很喜歡它的音樂,也還記得自己做過的那些跟片中角色在一起玩耍的美夢。那些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場景,我也會把它們代入這一版本的真人電影中,包括毛克利在熊巴魯的肚子上順著河道漂流而下,巨蟒卡奧那催眠般的眼神,以及壯觀的大象遷徙。”不過,費儒想要用更豐富的故事元素來重新詮釋這個故事:“我們在劇情基調中加入了更多艱難險阻,在這裡生存並不是理所應當的結果。”在費儒看來,這是一種為全年齡觀眾考慮而做出的平衡。“作為家長,我很欣賞那種適合我孩子觀賞但又不是說教式的電影。孩子們其實能夠跟上相對復雜的敘事,迪士尼的夢想一直都是讓全家人能夠一起參與,但並不一定需要通過最明顯和最老套的方式。”

  技術

  整片森林都是虛擬的!

  IMAX銀幕也不見絲毫破綻

  當然,除了故事背景,影片最奇妙之處在於,狼孩的扮演者尼爾·塞西是片中唯一的演員,導演費儒帶領他的團隊將IMAX大銀幕上的CG技術發揮到極致。神奇的特效讓不少影評人、觀眾連呼“給跪了”、“太牛了”。從撼天動地的象群行進到細致入微的毛發吹拂,從聳入雲霄的參天古木到暴雨打下的枯枝敗葉,《奇幻森林》的所有布景和動物都由CG動畫后期合成。然而在頂天立地的IMAX大銀幕上,也絲毫

  不見虛擬的痕跡,溫柔慈愛的狼媽,威嚴凶猛的惡虎,風趣隨性的棕熊,居心叵測的巨蟒都栩栩如生,甚至還會有置身叢林的真實之感。

  《奇幻森林》狼孩的扮演者尼爾·塞西在IMAX大銀幕上真實自然的表演也可圈可點。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作為片中唯一的演員,這是當時年僅10歲的他的銀幕首秀。即使在片場大部分是跟玩偶的獨角戲,小尼爾也能用他充滿靈氣的眼神把主人公恐懼、驚喜、傷心的各種情緒演繹得惟妙惟肖,連導演都稱贊,尼爾·塞西的表演讓人回想起動畫版的毛克利。

  揭秘

  導演詳解三位一體CG制作

  最高境界是要讓觀眾忘記技術

  1三種前沿技術整合拍攝

  對於引起最多關注的技術,導演喬恩·費儒也為我們進行了幕后揭秘。“每當提起迪士尼的傳承,我首先會想到華特·迪士尼先生最初的夢想,他對我的作品有著很深的影響。他被認為是那個時代最高技術的代表,他是第一個將聲音與畫面結合在一起的人,因此他作品中的角色行為總是能夠與音樂完美契合——這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簡直太震撼了,迪士尼總是站在技術的最前沿。”

  繼承了迪士尼在技術上的一貫投入,片方在這部電影的拍攝中也探索了讓觀眾沉浸到故事中的最佳方案。費儒介紹:“我們問自己,‘如何才能憑空創造一個世界?我們如何將這些技術和敘事工具發揮出最大的潛力?’如果可能的話,我們希望觀眾能夠完全忘記技術這回事——他們隻需要被代入到故事中。”

  為此,片方請來了打造《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地心引力》和《阿凡達》的電影專家團隊。視覺特效總監羅伯·勒迦托在項目的早期就加入進來,設計了工作流程、系統和特效工程生產線。

  他將最新問世的電影魔法應用於本片的制作中,這讓導演的拍攝工作得以接近可能性的極限。“這是一部立足於真實世界的寫實電影”,勒迦托說,“這本身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談起拍攝的具體方法,費儒說:“我們採用了最先進的寫實動畫工藝,最尖端的動作捕捉技術以及最好的真人拍攝手段,並將這三者以全新的方式整合在一起。我們發現,通過這種前沿技術的應用,我們創造出了一個對觀眾來說完全真實而豐富的世界。”

  2整體設計遵循物理定律

  “如果你想要真實感,那麼虛擬環境中的物理定律必須是真實的,”導演繼續說道。“毛克利和整體設計都是真實的,我們在構建這個森林時也有著很大的決定權。和迪士尼樂園一樣,我們覺得可以將各種動物做得比真實比例更大一些,以此來強化一個小男孩在森林中的脆弱感。整個場景的每一個角落都被賦予了海量的細節。我們創造了一個繁茂壯麗的復雜環境,同時藝術和攝影指導又能夠喚起你對動畫電影中的那種多平面鏡頭運用的記憶。”

  制片方採用了尖端的電腦特效影像來呈現各種動物的表現。“每一個動物都有著獨特的情緒語言”,費儒舉例,“老虎表達憤怒的方式就與狼或者熊完全不同。”

  制片方並沒有採用將電腦特效與真實森林融合的方法,而是決定構建出一整個虛擬的森林,但要令它看起來100%真實。“我們認為這樣能讓我們對諸如比例等特定元素進行夸張和強化”,費儒說,“我們能夠從印度森林中選取植被,同時對特定的色彩進行強調。當然,一切都還是以真實為基礎。”

  “觀眾能夠感受到印度森林的宏大壯觀”,勒迦托補充,“他們將能夠切身體驗這個異邦土地的風情。這就是去電影院觀影的樂趣之一——去看一個你從未看過的地方,身臨其境,沉浸其中。”

  3技術仍需為情感服務

  這樣的工作流程要求有非常詳細的計劃安排和大量的視覺特效前期工作,尤其是涉及到本片的真人角色毛克利需要與環境進行接觸和互動時。設計師為此構建了一個實用布景——僅僅包括某一個特定鏡頭所需要的元素——之后再將它與電腦特效環境融合起來。“我們可以在屏幕上看到我們已經構建好的虛擬布景,以及它是如何與環境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的,”費儒說道。“我們面前的屏幕包括了整個全景和內置的模擬鏡頭。我們可以移動模擬鏡頭,看向任意的遠處——我們能夠看到應該位於整個全景中的每一座山和每一棵樹。”

  導演表示,他的每一個決定都是從觀眾視角出發考慮的。“觀眾需要情緒的感染,我也需要。我將盡全力制作出一部我自己也想看的影片。”他仍認為“故事為王”,“畫面再絢麗,如果不能與角色產生情感聯系,那也沒有任何意義。每一個故事都需要有人性、情感、角色的成長以及幽默等元素,它們的表現形式又不能背離故事整體的框架。電影中會有一些驚心動魄的時刻,你會一直去想——‘這個孩子的命運究竟會如何?’”

  電影中的動物角色發展

  1早期拍攝主要靠馴獸師“勾引”

  早期電影以人為主角,即使有動物角色也大多擔綱配角。上世紀40-50年代,出現了動物作為主角的電影,美國導演弗雷德·威爾科克斯1943年拍攝的世界上第一部動物題材真人電影《靈犬萊西之萊西回家》,當年風行一時,被媒體評論為“首次將動物對人類的忠誠推上銀幕”。

  不過,動物畢竟不是人,讓它們老老實實配合演戲,簡直是一樁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好萊塢才會有這樣一條鐵律:“永遠別碰孩子和水”。為了勾引動物演員去演戲,馴獸師需要無所不用其極,好萊塢的動物資訊顧問戴維·麥克爾維甚至可以用模仿發情的母雞勾引公雞。條件反射是控制動物好好演戲的主要手段之一。美國馴獸師黛安·布裡斯拜曾說,如果需要她的美洲獅對鏡頭做出怒吼的動作,隻要對獅子說一聲:“嗨,伊夫!”就行,這是她將獅子從出生九天大訓練到成年后的成果之一。

  2馬與狗成出鏡最多動物演員

  如果說到電影中出鏡最多的動物演員,馬和狗首當其沖。早在電影尚未正式誕生的年代,馬的奔跑就已經是發明家們要捕捉的活動影像。流線的體型與良好的上鏡感,使馬天生就適合銀幕。好萊塢電影《馬語者》、前幾年斯皮爾伯格執導的影片《戰馬》都是以馬為主角的電影。

  不過,若是隻考慮主角,馬的數量似乎就遠不如狗了。據一項針對1980年到2012年近80部以動物為主角的美國電影的統計,以狗為主角的有28部,排名第二的馬隻有18部。狗和馬的單片吸金能力,近年來更是達到了好萊塢一線影星的水平。比如上文提到的《靈犬萊西之萊西回家》,就是以狗作為主角。日本電影在這方面有不少流傳甚廣的電影,如《導盲犬小Q》《狗狗心事》《我和狗狗的十個約定》等。這類電影多強調人類和動物的和諧與情感,風格都比較溫馨。

  不過,也有不少動物在電影中擔任著“反派”。如1963年,懸疑大師希區柯克導演便創作了災難性動物題材影片的先驅之作《群鳥》,在這裡動物演員們第一次變得野蠻、邪惡。海鷗、烏鴉、麻雀在人類看來完全不具備攻擊能力,但在該片中它們聚集在一起,布滿天地黑壓壓地向人類集體攻擊。

  動物出演電影也受組織保護

  提到有動物演員的電影和電視,就不能不提到各國的動物保護組織。不少觀眾發現,在一些電影的片頭或者片尾,美國人道協會的標志都會出現,聲明該片的拍攝“沒有傷害任何動物”。

  但是實際上,這並不能保証傷害動物事件的杜絕。有媒體報道,盡管發生了老虎演員險被淹死的事件,《少年派》的片末仍打上了“未傷害任何動物”的標志。2013年的奧斯卡金像獎入選影片《華爾街之狼》,一隻穿著輪滑鞋的黑猩猩與萊昂納多配戲,卻因意外獲得了精神上無法恢復的損傷。動物之友在發表的聲明中說:“人們都談論萊昂納多能不能獲得奧斯卡提名,卻沒有人關心他的動物搭檔。”

  遺憾的是,我國的《電影管理條例》以及《電視劇審查管理規定》中,沒有任何有關保護動物演員的規定,因此傷害或殺害動物的行為,在國內的劇組並不少見。1995年上映的電影《悲情布魯克》中,導演為了追求真實,把馬的眼睛蒙起來,硬是把馬推下了懸崖,摔得血肉模糊。電視劇《新三國》拍攝中死掉6匹馬一事也引起輿論爭議。

  CG技術發展取代真正動物演出

  近些年,隨著影片后期制作和電腦合成技術的進步,使得動物能夠完美地擬人化。如《夏洛特的網》中,在技術的幫助下,蜘蛛君也可以超現實主義地織出帶有英文單詞的網。在此之前,成功控制動物做這種事情簡直天方夜譚,按導演蓋瑞·溫尼克的話來說:“我們可以把人類送上月球,但是再怎麼吼叫或是用各種方法,都叫不動一頭奶牛。”

  CG做出的動物以假亂真,也並非《奇幻森林》的首創。前不久為小李子斬獲奧斯卡影帝的《荒野獵人》中,特技演員格倫·恩尼斯就爆料,拍攝中壓根就沒有一頭真實的熊,都是他和另外的特技演員穿上一身藍色的衣服,戴上一個熊頭套,模仿熊的動作。后期,CGI技術人員就會把穿著這身行頭的他們變成一頭真正的熊。

  像這樣的動物拍攝技術,國內電影也開始借鑒。負責電影《狼圖騰》特效制作的肖進就分享道,《狼圖騰》中的特效主要用到了電腦特效和動物仿真技術。比如拍攝珍稀動物黃羊的戲份時,導演阿諾讓攝影師白龍去外蒙古的草原,抓拍了一些黃羊吃草或奔跑的真實畫面。同時,劇組這邊也用道具拍攝同樣的內容,后期合成時,用真黃羊的動作或表情把假黃羊替換掉就行。與此相同,拍狼和馬的鏡頭時,也是如法炮制。(記者聶寬冕)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