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西部學刊》>>2016年3月下

敘事學視野內的《恐怖直播》解讀

楊芳芳
2016年04月20日16:04 |
小字號

(來源:西部學刊)

摘要:《恐怖直播》是一部韓國熱賣電影。在電影中,導演運用了二元對立、互文性等多元化的敘事角度,成功地塑造了這部影片。本文具體分析該影片中二元對立、互文性以及其他敘事手法的運用,以探討導演在這部電影中運用的精湛的敘事技巧以及各種敘事手法在這部電影中所呈現出的藝術效果。

關鍵詞:《恐怖直播》﹔二元對立﹔互文性﹔敘事角度

電影《恐怖直播》是由金秉宇導演,河正宇主演的,故事聚焦首爾漢江上發生的一連串炸彈恐怖事件。這部電影全長98分鐘,而整部電影的進行都是在播音室中,通過播音室裡的動態來表現整個事件的發展。

一、明顯的故事軸

不滿的開始:恐怖分子給正在進行廣播的播音室裡打電話進行威脅。

不滿的強化:通過不斷的矛盾沖突進行強化,首先,恐怖分子將自己炸橋的動機說明,接著要求見一個人即總統,為達到這個目的,他先后給一名正在直播的女主持、男主以及警察廳廳長的耳麥裝上炸彈,而在將警察廳廳長炸死之后,沖突升級,最后,大橋倒塌,人質特別是男主前妻遇難,政府為逮捕恐怖分子而造成恐怖分子的第二次襲擊,沖突達到最高值,故事也開始收尾。

不滿的時空:從30年前漢江大橋的修建,到兩年前漢江大橋的修正,再到炸掉漢江大橋恐怖,以及兩個小時的直播后炸掉政府大樓和SNC大樓。

不滿的極致:炸漢江大橋。

不滿的符號:漢江大橋﹔炸彈﹔被炸的大樓﹔炸彈遙控器。

二、二元對立的運用

電影對整個事件的強化,主要是通過一個個沖突來表現,而沖突的主要表現則是不斷變化的二元對立。在整部電影中,並沒有絕對的二元對立。電影的一開始,有主播和恐怖分子的對立,主播和副局長的對立,而當主播被恐怖分子脅持以及隨著事件的發展,二元對立開始發生變化:電影一開始,恐怖分子似乎是低級的,當事件慢慢展開后,恐怖分子開始由低級向高級轉變,特別是當他說出其恐怖襲擊原因要求見總統,而政府卻一再不作為后,對立開始由主播與恐怖分子轉變為恐怖分子與政府的對立。此時,主播與恐怖分子的二元對立已處於次要地位,而在電影的結尾,當整個事件明朗化后,對立再次發生變化。此時,與恐怖分子在最初對立的電視主播尹英華已經與恐怖分子處於一個層級上,共同與政府對立。在整部電影中,政府被建構成一個低層次的,評價差的角色。除了人物之間的對立,人物本身的性格也出現了轉變。男主尹英華一開始是一個為了獲得收視率讓自己重回主播台的男主持,與恐怖分子對話帶有很強的目的性,也很虛偽,而隨著情節的發展,男主性格發生轉變,開始同情恐怖分子,為恐怖分子說話,要求政府道歉,充滿正義,由最初的“惡”開始像“善”轉變。

三、反類型的類型片

《恐怖直播》是一部反類型的類型片。它是一部講述恐怖襲擊的災難片,卻又不同於以往的災難片。按照恐怖襲擊類的災難片的慣例,應該出現的是大場面的災難畫面,大場面的營救畫面以及最后恐怖分子伏法,人質被解救,政府被歌頌這樣的模式。然而,《恐怖直播》導演完全繞過了災難片的最重要的災難場面、救援場面,而是從側面來表現這兩個方面。同時,它又打破了我們看恐怖襲擊類的災難片的思維定勢,我們對事件的走向可能正如男主最開始所期待的那樣,“犯罪動機是什麼,罪犯有隱情,原想自殺,最后在主播的引導下悔過自首。”而這部電影卻不這樣,它沒有大場面的災難現場,也沒有大場面的營救現場,更沒有被解救的人質,隻有演播室裡的緊張以及恐怖分子的一次次得手,以及電視上所播放的人質的死亡,以及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即政府的不作為。

四、互文性的運用

整部電影最精彩的,可以說是它對其他媒介的互文運用。《恐怖直播》是一部電影,同時將戲劇和電視作為媒介融合進它的表意過程中。首先,不同於以往電影的時空表現手法,《恐怖直播》嚴守古典戲劇三一定律,整個故事發生在一天之內,一個場景之內,服從一個主題,甚至幾乎大部份戲劇動作集中在河鄭宇一個人身上。這樣一來,故事被講述的更加緊湊也更加精彩。其次,電視的層面也非常清楚,整部電影的進行都是一個電視節目的直播過程。在三一律的前提下,來自外部空間的採訪和電話分別從視覺和聽覺上推動了情節的進展。最重要的是,通過這種設計,觀眾不再只是被動接受電影的人,同時也被整合進入電影的敘述過程中。電視直播最明顯的特征就是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臨場感和緊張感,那麼在觀看整個直播過程的觀眾,雖然不能反饋給銀幕上的主播,卻對整個電影的意義建構和解讀有極大地影響。通過這種方式,觀眾不再是電影故事的觀者,而是整個事件的參與者。導演將電視、電影、戲劇這三種媒介糅合在一個不到一百分鐘的電影中,讓這部電影具有了極為相異的三個層次,而這三個層次的構建,讓整個電影成為一部豐富、多意的文本。

五、真實與虛擬真實、符號

電視、電影、小說等都是由符碼和慣例建構而成的,往往是由真實和虛擬真實形成的。真實與虛擬真實包括real真實,probably真實,likely真實。那麼在這部電影中,正是由這三種真實構建整個意義的。首先,電影提到的第19屆國會會議總統的演講,1983年麻浦大橋的建設以及兩年多前世界發展國家商談會,這些都是real真實,而在real真實的情況下,朴魯圭30年前修建麻浦大橋,2年多前修繕大橋以及兩年多前的事故似乎就是likely真實。修繕大橋政府給出的酬勞也似乎是probably真實。而恐怖分子炸掉漢江大橋以及隨后所發生的一切很明顯是虛擬的。但整個故事建立在一個看起來真實的背景上,將真實與虛擬結合,故事便變得很合理,觀眾觀看的時候便會把影片當做一個真實的故事予以對待且投入感情。

綜上所述,在電影《恐怖直播》中,即使整部影片都只是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內進行,但正是各種敘事技巧的運用吸引了觀眾的眼球,成功地塑造了整部影片,讓影片中故事的發生既合理又精彩。

參考文獻:

[1]布拉姆斯頓,斯塔福德.媒體導論:學生手冊[M].陳芸芸譯.台北出版社,2002.

[2](美)西蒙斯.說故事的力量[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

[3]Lisa Taybr.大眾傳播媒體新編[M].台北出版社,1999.

[4]Arthur Asa Berger.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敘事[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系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傳播學碩士研究生)

(責編:王妍(實習)、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