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6年第4期

國產喜劇片的價值體現

——兼論寧浩喜劇電影《心花路放》

高宇峰
2016年04月21日14:03 | 來源:視聽
小字號

摘要:喜劇電影在近些年來備受關注,逐步成為現代電影產業當中最有票房號召力的電影類型。通過社會的發展不難看出,近些年社會進步的速度之快使得更多的人們壓力倍增,更多的年輕人喜歡追求喜劇電影借以尋求情感安慰。不管是周星馳的喜劇電影還是新一代導演的喜劇作品都受到人們的熱捧。提起新一代的喜劇導演,寧浩和他的喜劇電影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在2014年上映的喜劇電影《心花路放》順利打破10億大關,備受關注。本文通過討論寧浩的喜劇電影來分析中國喜劇電影的得與失,以反映當下中國電影文化的建設形貌。

關鍵詞:寧浩﹔心花路放﹔喜劇電影﹔核心價值

一、“欲望”太滿,“人性”太缺

寧浩導演的每一部作品都在試圖刻畫人們的欲望。如《黃金大劫案》中,主人公小東北就經常冒充“救國會”去訛詐神父,再后來加入“救國會”也僅僅是為了分取黃金﹔《無人區》中的潘肖在一開頭就是一個唯利是圖的律師﹔《瘋狂的賽車手》裡為了利益售賣假藥、販賣毒品、雇凶殺人的情節層出不窮﹔在《心花路放》中更是將影片主人公放在電影行業中,刻意地去渲染這個較為特殊的群體的欲望。作為一部典型的公路喜劇,《心花路放》講述了郝義為了讓好友耿浩早日走出離婚的陰霾,兩人展開了一段3000公裡的自駕游,一路上與形形色色的女子邂逅,經歷奇妙有趣的故事。影片主要突顯兩位男性與“阿凡達”“殺馬特”“都市白領”“東北小姐”的感情糾葛,尤其彰顯“艷遇”“一夜情”等欲望敘事,將大理這座歷史文化名城變成一座充滿艷遇、情欲的欲望之城。

寧浩在闡述影片時也表示,我們這一代人生活在改革開放以后,最大的一個變化就是不去談理想,只是一味地熱衷於個人的欲望和社會的欲望,一切的矛盾都是個體欲望與集體欲望的矛盾。但在影視作品中一味地去迎合甚至放大人類的這種原始的欲望,無疑降低了電影的文化品質。在《心花路放》中,情節的高潮點都是關於“艷遇”“一夜情”“車震”的情節,這些內容將感官的刺激無限制地放大,從而達到博人眼球和賺取高額票房的目的。這樣的影片使得原本就處在一些低俗化的價值觀以強勢的話語出廠,甚至由以前的假強勢演變為真正的強勢。

二、虛無的價值觀

21世紀以來,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衍生出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這些思想也逐步成為年輕一代的主要思想。在這些思想的影響之下,中國的一些喜劇電影就因為缺乏正確的價值觀引導而導致影片的主體思想低俗混亂。大部分的喜劇電影喜歡放大講述社會的陰暗面,但卻很少有社會道德的批判,情節也是將娛樂無限放大,缺少人文價值。在寧浩的電影中,大多都有價值取向模糊的情節,為了迎合觀眾的口味,影片中有很多凶殺、色情暴力的橋段讓觀眾津津樂道。這樣使得影片的主控思想徹底地臣服於大眾的低俗趣味中,在一系列“瘋狂”的背后,是一種思想主題的墮落。

羅伯特﹒麥基認為,故事衰落的終極原因是深層的。①價值觀,人生的是非曲直,是藝術的靈魂。作家總是要圍繞一種對人生根本價值的認識來構建自己的故事……②但是我們當下的時代卻變成了一個在道德上和倫理上都混亂的時代。《瘋狂的賽車》把不法商人、小偷、殺人犯、黑幫、毒販等作為敘事的主體和同情的對象,“個體價值”和“個人欲望”在影片中得到了極大的推崇,而正確的價值觀在影片中被弱化和掩蓋甚至是被拋棄。影片圍繞著主人公展開描述,但影片的亮點卻在不法商人李法拉、二人賊團、台灣黑幫四人組的身上。導演在影片中對於這些角色缺乏應有的社會道德的批判,反而將他們一個個刻畫成為有情有義的可愛角色,在很大的程度上蒙蔽了觀眾。例如在電影中張口閉口都是“義氣”的黑道大哥、非常有“原則”的綁匪都為自己的不義之舉扣上了很多冠冕堂皇的借口。觀眾會認為這些人物的行為是有理可循的,是可以理解的,卻忘了這些不法的舉動是沒有任何借口可以掩蓋的。沒有正確的價值引導,缺乏社會道德的公正,影片中的人物就如同社會中充斥的低俗主義一樣不受限制,侵蝕著觀眾尤其是青少年的價值觀念。

在《心花路放》影片宣傳的時候,主演黃渤就在採訪中一再表示,“簡單講這是一個一路泡妞的故事,但這個戲可以說是成長類型的,也可以算是一個治愈型的。一路在糾正,一路在成長,一路在治愈。”但事實看來,影片中對於低俗色情的情節的渲染是非常大的,而所謂的成長也被弱化。電影的結尾雖然是一個暖心的結局,但在光陰的拼接上難免生硬,或者是導演為了讓電影能夠通過審查而投其所好。寧浩的喜劇電影的亮點就在於巧妙的敘事結構。在以前的電影中,寧浩總是使用多線性多人視點敘事結構,這樣一來正好和社會當下思想的無序性相吻合。但觀眾的情感也很難再集中於某一個主角身上,而是期待影片中的每一個角色都活靈活現。但當影片中的絕大多數人物都是以惡為生時,觀眾通過情節的敘事了解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和行為動機,難免就會對其所做的一些違法或是有悖道德的事情產生同情和理解。

《心花路放》在敘事結構上是雙線並行,以當下時空中的男主角的一路艷遇為主,以過去敘事時空中的女主角的大理之行為輔助。主人公在一路上的所作所為顯得那樣合情合理。而且,電影中音樂的運用也在很大程度上牽引著觀眾的情感走向,影響著觀眾對於影片的價值評價。其中的車震情節就與音樂配合得很默契,把汽車的震動聲音和背景的音樂聲混合在一起產生一種喜劇的效果。例如在第一次的車震時所播放的《阿凡達與屌絲男》和第二次所播放的廣場舞曲《最炫民族風》就與車震的聲音巧妙結合。這樣赤裸裸的展示也彰顯了導演專注於低俗趣味的娛樂搞笑,使得這樣的錯誤的價值導向在影片中佔據主導,成為了最終的敘事形態。勁爆的酒吧樂曲也讓這種欲望膨脹式地彌漫,觀眾也在音樂聲中沉浸在這種惡俗的價值觀內。

三、中國喜劇電影的價值走向

其實,縱觀中國當下的影視行業,像寧浩電影這樣在影片中過度突顯虛無主義和享樂主義價值觀的電影不在少數,使得整個電影行業的主旨思想極度混亂。很多喜劇電影更側重於把內容的喜劇元素放大,為了博人眼球甚至一次次地挑戰觀眾的承受底線和道德標准。在情節中夾著這大量的低俗、媚俗、低趣味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引導人們去追求純粹的物質欲望。如何去制止這類宣傳低俗和缺乏正確價值觀的電影,改善我國影視行業的文化傳播方向成為時下的一大關鍵難題。在過去的2014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就特意在北京主持召開了文藝工作座談會。在會談中,習近平也對文藝作品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單純感官娛樂不等於精神快樂。好的文藝作品就應該像藍天上的陽光、春季裡的清風一樣,能夠啟迪思想、溫潤心靈、陶冶人生,能夠掃除頹廢萎靡之風。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訴人們什麼是應該肯定和贊揚的,什麼是必須反對和否定的,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從這點可以看出,國家對於影視的宣傳會越來越重視。反觀我國當下的喜劇電影,強調娛樂並不錯,但是不能一味地變成徹底低俗的笑。要知道,電影除了有經濟價值,更重要的是其彰顯的社會價值影響甚大。構建一個國產喜劇片的核心價值宣傳體系尤為重要。從現在的媒體上可以看出,人文類和主流價值觀類的作品越來越多,也受到人們的關注,可以為當下的喜劇片構建核心的價值觀提供有益的借鑒。今后的中國喜劇電影市場,將向著價值觀的提升和藝術化的方向發展,需所有電影人共同努力。

注釋:

①羅伯特•麥基著,周鐵東譯.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21.

②馬克•柯裡著,寧一中譯.后現代敘事理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社,2003:22.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責編:王妍(實習)、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