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6年第4期

央視猴年春晚四大分會場文化符號的解讀

竺怡冰
2016年04月21日15:07 | 來源:視聽
小字號

摘要: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央視春晚已經構建起一套獨特的文化符號,呈現出多重意指的特征。猴年更是以設立四大分會場的創新之舉,賦予了春晚新的符號意義,使之煥發出新的生機。而其新的生命內涵包括喚起國民的“集體記憶”、展現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及凸顯“一帶一路”的發展方針等。

關鍵詞:猴年春晚﹔四大分會場﹔文化符號

2016年央視猴年春晚將文化符號的內涵價值展現得淋漓盡致,特別是四大分會場的創新設計最為出彩。其環節設置和節目安排為春晚這一文化符號注入新的生命力,呈現出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和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一、符號與文化符號

符號是代表另一物的某物或被賦予意義的任何事物。現代符號學的鼻祖索緒爾把人們一般意義上所說的符號稱為能指,把它所代表的另一物或所表達的意義稱為所指,能指和所指不可分割,能指對所指具有喚起性,特定的能指和所指構成一定的意指關系,這種意指關系一旦建立便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

意指關系的建立,實際上就是事物符號化的過程,是促使人們認識或者記住某個事物的重要途徑。符號化的程度越深,意指關系的建立就越為成功。那麼,當某個能指事物出現時,人們就能想到其對應的所指。

文化與符號密切相關,“文化概念實質上是一個符號學的概念。” 文化是指從歷史沿襲下來的體現於象征符號中的意義模式,是由象征符號體系表達的概念體系,人們以此進行溝通,延存和發展他們對生活的知識和態度。

但是,文化不僅僅是對於“歷史沿襲”的符號傳遞,更是一項建構符號意義的行動。人作為行動的主體,創建了文化的范疇。文化符號的建立,意義的衍生、轉變,以及對於文化符號的解讀,構成了文化符號的建構過程,使文化的內涵得以豐富發展。

春晚這一文化符號,經歷了三十多年的建構過程。而在“歷史沿襲”中,春晚的符號意義被進一步建構與解讀,更是被賦予了多重的意指。春晚是文藝作品經典匯聚的大舞台、國家大事酸甜苦辣的總結會,更是中國家庭團圓時刻的伴隨者。隨著春晚的創新與發展,其文化符號的內涵也在進一步地拓展和豐富。

猴年春晚四大分會場的設立,是突破以往的創新之舉。新的符號意義嵌入於春晚文化符號之中,使得這一文化符號具有了新的生機。

二、四大分會場文化符號的視覺分析

2016年的猴年春晚,突破了以往單個舞台的局限,與時代相契合,設立了廣州、西安、泉州、呼倫貝爾四個分會場。採用“1+4”的演播模式,主會場和四大分會場有機聯動,交相呼應,首次在春晚中實現了“東西南北中,全民大聯歡”的氛圍,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多元文化。

視覺藝術符號的象征性往往是由某種事物經常用來代表某個事物特定的含義,長期以往該事物就成為某個事物特定潛在意識的代表物。 四大分會場具有鮮明的象征性符號意義,豐富了春晚文化符號的內涵。

(一)泉州:閩南文化,走向海洋

獨特的閩南文化、海上絲綢之路和兩岸一家親是春晚泉州分會場的三大元素。

泉州分會場選址在泉州府文廟,附近留存了許多重要的閩南建筑等文化遺存,是宋代中原文化和閩南古建筑藝術的有機結合。內場在大成殿前設主體舞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泉州花燈”隨處可見,頗具閩南文化地域特色。

而在舞台右側,一艘紅寶船高揚紅色風帆,仿佛正逐浪駛向遠方,象征泉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城市。用鄭和下西洋的船更能體現一種海洋文化,體現一種包容開放的態度。在泉州分會場裡,這艘大船不僅僅是舞台布景,在歌舞節目中,它還將是舞蹈演員的一個重要表演舞台。海洋元素也體現在舞蹈演員的服裝當中。特別是女演員的服裝,借鑒了福建當地特有的“惠安女”“蟳埔女”“湄洲女”等海邊漁女的服飾特點。泉州還是首個“東亞文化之都”,是閩南文化的發源地。

泉州是著名僑鄉,尤其是泉州與台灣兩地之間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非常適於展現兩岸人民“互敘鄉愁、共話團圓”的情懷。為表現兩岸一家親,歌曲《相親情愛》節目由內地演員胡歌與台灣歌手許茹芸合唱。配合兩人歌唱時的少數民族風情表演,則是以精心設計的多層同心圓造型呈現的舞蹈,代表著兩岸同心同源一家親。此外,沙寶亮和吉克雋逸帶來的《快樂想念》是由閩南童謠《丟丟銅》和台灣通俗歌曲《一想到你呀》經過重新編配而成。兩人演唱時配合的泉州木偶表演,讓整個歌舞散發出濃郁的嶺南風情。

(二)西安:中華文化,歷史古都

西安是唯一一座兩次成為春晚分會場的城市。作為陸上絲綢之路起點、中國古都之首以及漢文化的中心,西安象征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此次分會場選址於南門瓮城,是西安的地標,多次舉行重大外事活動。舞台以厚重雄渾的古城牆為主景,裝飾三百多個大紅燈籠,既與一號廳主會場遙相呼應,又符合西北人民節儉、朴實的本色。火紅的燈籠與黃色的城樓交相輝映,原汁原味地展現出西安恢弘大氣、別具特色的古都風採。

西安作為古代絲綢之路起點和十三朝古都,在節目選材方面,地域文化和歷史文化是呈現的重點所在。陝西獨特的民俗如腰鼓、社火,也都是要重點體現的文化元素。著名舞蹈家黃豆豆領銜的鼓樂表演《盛世鼓舞》中,近千人的宏大陣容隨鼓點律動,陝西榆林老腰鼓、韓城行鼓、戶縣龍獅鼓、留南村鑼鼓等展現出中國古都的盛世風採。表演中來自西安大唐芙蓉園的三隻駱駝,彰顯了西域風情,象征著絲綢文化。歌曲《絲綢之路》,更是完美展示了陝西的地域特色與文化風情。原定於西安分會場表演的《華陰老腔一聲喊》,在最后關頭調回了北京主會場,極具西安特色。華陰老腔渾厚的嗓音、粗獷的吶喊、震撼的氣勢,表現出英雄人物的氣概以及陝西人的豪邁。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華陰老腔與譚維維的現代搖滾相結合,展現出新老的沖突和交替。

(三)廣州:嶺南文化,改革開放

位於南部的春晚分會場設在了廣東廣州充滿現代氣息的國際媒體港,位於廣州的中軸線上,珠江江畔,毗鄰廣州地標建筑“小蠻腰”廣州塔。在燈光絢爛的背景下,廣州分會場既讓觀眾感受到嶺南文化的濃厚底蘊,又以炫酷的高科技展示了前沿都市的現代化成就,充分呈現出一個改革開放前沿城市的現代美態。

廣州的南獅、武術、花車三大元素作為嶺南文化的代表在舞台上呈現。起源於明代,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南方醒獅,在廣東被認為是驅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成為嶺南文化的典型代表。此外,頗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東方交響樂”潮州大鑼鼓、錢鼓等一系列表演元素也都融入於節目之中。舞台后側花車整體設計採用了宮燈、鑊耳屋等嶺南元素。放於車頭位置的是運用佛山傳統手工藝制作的大型宮燈,上有嶺南畫壇的三位大家關山月、黎雄才、高劍父的畫作。而在花車上,表演者打扮成黃飛鴻、李小龍、葉問三位武術大師的形象代表了嶺南武術精神。

“小康成就,科技城市”,廣州分會場演員表演與科技元素充分結合,炫酷的機器人與無人機是秘密武器,讓人視覺震撼。在盛大的“燈光秀”背景襯托下,當張杰唱起《發光時代》,數架無人機從空中放起璀璨的焰火﹔而在孫楠演唱的歌曲《沖向巔峰》中,伴舞的除了歌舞演員,還有540個機器人,隨著歡快的音樂,用身上的燈光打出“沖向巔峰”的字樣,將氣氛推向高潮。

(四)呼倫貝爾:草原文化,民族團結

“深入牧區,深入邊陲,貼近百姓”是今年央視春晚呼倫貝爾分會場的一大特色,晚會的直播地點選擇在享有“天堂草原”美譽的呼倫貝爾草原國家公園內。

呼倫貝爾分會場的場景搭建分為內場和外場兩個部分,重點突出了民族特色和我國北方地區過年的習俗。外景主要展現了冬日塞外草原的蒼茫與壯闊,以及牧民以天地為家的情懷,鏡頭對准了這裡的牧民,表現了大草原的自然環境和民族風情﹔內景主要體現“各民族大團結”的主旨,展現的是多民族大家庭節日聚會的氛圍。

春晚節目的表演者三分之二為當地的牧民,原汁原味地展現了草原民族風情。蒙古族歌曲將呼麥、長調、馬頭琴等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巧妙融入,展示了民族文藝原生態的超強魅力。由生活在呼倫貝爾的鄂倫春、鄂溫克、達斡爾、布裡亞特、巴爾虎5個古老草原部落的孩子們合唱的一曲《酒歌》中,蒙古族的兄弟姐妹們圍著篝火騎馬縱歌,在溫暖的蒙古包裡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一邊摔跤一邊唱歌,淳朴而熱烈的年味體現出了獨特草原風情。

四大分會場獨具地域特色與文化風情的民俗表演,讓觀眾在賞心悅目之余,更領略到神州大地的豐饒之美和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深厚積澱。四大分會場從舞美設計到節目編排,充滿了多元的文化內涵,增加了春晚文化符號新的生命力。

三、四大分會場文化符號的生命內涵

春晚本身是一個具有生命的文化符號,這一文化符號的建構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有著重要的社會整合作用。

(一)喚起國民的“集體記憶”

作為一種“大眾的盛大節日”的代表性符號,春晚使人們進入“社會的神聖中心”,喚起大眾的“集體記憶”。猴年春晚四大分會場的設立,就是團結多元民族,喚起不同地域“集體記憶”的創新之舉。各地人們通過觀看各個分會場的演出,能夠發現與自身記憶相關的文化符號,從而想起其對應的文化意蘊。例如,呼倫貝爾分會場“吉祥三寶”布仁巴雅爾、烏日娜和女兒諾爾曼再登春晚舞台演唱《春天來了》,喚起了觀眾的“集體記憶”:十年前正是他們帶來的一首歌曲《吉祥三寶》,憑借既童真又有內涵的民族特色,隨著春晚的直播火遍大江南北。

(二)展現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春晚文化符號的建構與中華民族數千年傳統文化的“歷史沿襲”密不可分。春晚不僅僅是一台電視直播的文藝晚會,更是中華民族對傳統文化的集體遵從和膜拜。中華民族多元的傳統文化在四大分會場的設置上,表現得極為突出。東南西北四個不同的地域,都有著各自獨特的傳統文化,匯聚於一起更是展現了中華民族多元傳統文化的全貌。東部分會場泉州,呈現了閩南文化與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特色﹔西部分會場西安,書寫了歷史古都與路上絲綢之路的厚重底蘊﹔南部分會場廣州,展現了嶺南文化與改革開放的現代化成就﹔北部分會場呼倫貝爾,演繹了民族團結與草原文化的地域風情。

(三)凸顯“一帶一路”的發展方針

“一帶一路”是2015年重要的國家發展戰略,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一帶一路”是對古絲綢之路的傳承和提升,同樣致力於發展區域貿易和合作。在猴年春晚的分會場設置中,西安帶有“絲綢之路”的文化符號,而泉州同樣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象征代表,這兩大分會場的創新設立,凸顯了“一帶一路”的發展方針,為春晚文化符號注入新的內涵。

四、結語

通過對央視猴年春晚文化符號的解讀,我們可以認識到,四大分會場的設置在喚起國民的“集體記憶”、展現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以及凸顯“一帶一路”的發展方針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以春晚為介質,將中華文化進一步傳播,這是春晚應有的使命。因此,如何設計好春晚的文化符號,凸顯春晚的文化價值,是目前傳媒業界和學界都應當重視的問題。

注釋:

①費爾迪南•德•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M].商務印書館,1980:100-111.

②③克利福德•格爾茨.文化的解釋[M].譯林出版社,1999:5,8.

④徐雷.視覺藝術中符號的象征性和隱喻性[J].美術大觀,2005(12):32.

(作者系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新聞學專業碩士生) 

(責編:王妍(實習)、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