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成風化人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深刻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工作長遠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豐富和發展了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理論,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不僅是新形勢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綱領性文獻,也是新時期新聞院校開展新聞人才培養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遵循,對新聞院校理論研究和教學工作具有重要的實際指導作用。
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關鍵在人,關鍵在於有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新聞院系直接擔負著培養人、造就這支隊伍的重任。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和教育部啟動了部校共建新聞學院的工作,由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和重慶師范大學共建的重慶新聞學院成為先行先試的試點之一。部校共建的新聞學院應該怎麼辦?這是重慶新聞學院自成立以來一直在認真探索的課題。習近平總書記2月19日的重要講話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和工作的著力點,那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貫穿新聞理論研究、新聞教學,使新聞學真正成為一門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學科,使學新聞的學生真正成為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優秀人才。下一步,重慶新聞學院將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積極探索,努力開拓部校共建新聞學院工作的新局面。
一是必須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貫穿新聞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聞觀是新聞輿論工作的靈魂。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定盤星”,是新聞輿論工作必須挺起的精神脊梁。新聞輿論都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立場不同,觀點也會不同,為誰服務自然也不相同。因此,我們必須在新聞學院師生中廣泛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讓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這個“魂”牢固在師生心中,付諸在實際行動上。必須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特別是黨性原則和人民情懷貫穿在新聞理論研究和教學中,貫穿到新聞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讓師生在科學研究、教育教學,學習知識、實踐鍛煉等過程中深刻領悟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豐富內涵,站穩政治立場,認清西方所謂“新聞自由”的本質,自覺抵制西方新聞觀等錯誤觀點的影響。近兩年來,重慶新聞學院探索出以實踐和體驗為抓手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六字訣”,即開展“情、魂、本、德、規、識”為主要內容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情”——愛國情懷,開展國情、市情教育講座和社會考察﹔“魂”——理想信念,參觀紅色基地,開展優良傳統和革命精神教育﹔“本”——求知問學,舉辦馬克思主義新聞經典讀書報告會、“新聞理想者部落”沙龍﹔“德”——品行修養,開展志願服務、義務勞動﹔“規”——紀律規范,開展違法案例教育﹔“識”——閱歷視野,與業界共同開展新聞“1+1”社會實踐活動。“六字訣”的核心是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融入學生培養和發展的全過程,通過師生共同參與實踐鍛煉和親身體驗,錘煉他們的綜合素質,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升華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認識和理解,進而牢牢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二是要把新聞學打造成一門真正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學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強的工作,從來不是單純的業務工作,講政治是第一位的。”這告訴我們,沒有清醒的政治頭腦,就無法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雖然新聞學是帶有人文學科屬性的社會科學,但部校共建的新聞學院對於新聞學這個學科的認識,絕不能把它等同於一般的社會科學,也絕不能單純地把它看成是一般的學科,它具有很強的政治性,引領著新聞學院發展的方向,決定著新聞人才培養的質量。我們培養的新聞人才不只是機器寫手,不只是擁有全媒型技能,而是要用靈魂講好故事,用價值傳遞正能量。因此,必須緊緊圍繞具有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人才的培養來建設這個學科,要從培養方案、課程設置、隊伍建設、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合作交流等方面精心設計,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貫穿始終,融入各個環節,使新聞學成為真正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學科。隻有這樣,新聞學學科才不會迷失方向,才能培養出黨和國家需要的合格的新聞人才。
三是要著力編寫出一部系統性、權威性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材。教材建設是課程開設的基礎和前提。從目前情況看,全國不少新聞學院還沒有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為一門課程甚至核心課程,雖然有的高校已編有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材,也有部分實踐中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案例教材,但教學內容以經典見長,教學實施時多以系列講座或理論講授呈現,將其與實踐鍛煉、實地調研、本土文化等有機結合的還不多見,特別是面向當代大學生、面向互聯網環境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特色教材還有待開掘。因此,如何編寫出一部具有系統性、權威性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材是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目前,重慶新聞學院正在著力推進這項工作,組建了以中國記協原書記處書記顧勇華為首席專家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教學和教材編寫團隊,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為核心課程,與《新聞學概論》《媒介法與媒介倫理》等課程一起構成緊密的課程群,同時正在著力通過構建課堂教學與實踐鍛煉為一體、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立體化課程體系,強力推進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材編寫工作。
四是要充分發揮部校共建優勢,積極推動新聞理論和新聞實踐結合。“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強調實踐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鮮明特色,部校共建新聞學院的出發點之一就是要著力促進新聞理論教育與新聞實踐結合、業界與學界互動,培養黨和國家需要、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人才。近兩年來,重慶新聞學院充分利用部校共建優勢,整合各種資源,通過開設“重慶新聞學院大講堂”、建設實踐基地、開展國情教育等方式,邀請敬一丹、白岩鬆、楊瀾等一線媒體人和澎湃新聞邱兵總裁、中國傳媒大學劉昶教授、中山大學張志安教授等學界專家為師生舉辦講座,讓重慶新聞獎評選、“逐夢他鄉重慶人”採播團隊走進重慶新聞學院,分享新聞從業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開闊師生視野。學院師生反響良好,有效激發了學習熱情和鑽研精神。
五是必須把培養優秀人才作為新聞學院辦學的落腳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媒體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媒體優勢核心是人才優勢﹔新聞輿論工作隊伍的政治素養、理論水平、政策水平、業務能力,直接關系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效果﹔要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加快培養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總書記對新聞輿論工作隊伍的期望和要求,就是我們部校共建新聞學院辦學和人才培養的指針,是我們教育教學的基本遵循,更是我們肩負的崇高責任和光榮使命。共建新聞學院擔負著培養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后備力量的重任,既要把准正確的辦學方向,更要不斷改革創新,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上著力,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上建功。
近兩年來,重慶新聞學院堅持把培養優秀新聞人才作為辦學的落腳點,努力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與時俱進修訂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著力推進“卓越新聞人才”培養,著力推進“全實踐”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初步探索出一條部校共建優秀新聞人才培養的有效路徑。未來,重慶新聞學院將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發揮部校共建的優勢,在優秀新聞人才培養上狠下功夫,為黨和國家新聞事業的繁榮發展貢獻自身力量。
(王國慶,作者系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重慶新聞學院院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