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保定:將多樣產業植根於貧困村脫貧工作
中國經濟網保定4月29日訊(記者 楊淼) 近幾日,記者團齊聚河北保定,走進了多個鄉村農戶,走上了田間地頭,看到了阜平縣、易縣、淶水縣當地多個村鎮精准扶貧戰略的主要成績和經驗做法。
中國經濟網記者發現,利用當地優勢資源來發展產業,從而帶領村民致富是一項極為有效的脫貧手段。
梁格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種植業發展已帶動1500個村民實現穩步脫貧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梁格庄農業園區目前涉及流轉土地面積6500多畝,涉及兩個貧困村。記者在參觀過程中,看到了漫山遍野的蘋果樹、櫻桃樹,據負責人介紹,目前已經摘植果樹3000多畝,其中優質櫻桃500畝,年內蘋果產量將會達到近30萬斤,園區初見效益能達到300多萬元。
項目負責人汪宏偉告訴記者說:“園區內涉及的貧困村之前年均收入不足3000元,現在有了這個項目,人均達到了6000元。”
項目的土地來源主要靠流轉,而果園本身又需要大量勞動力,這樣村民收入將會有流轉土地和勞動務工的工資。據汪宏偉介紹,果園為務工人員每天支付80元並給他們上四險。這樣一來,在產業園區的帶動下,目前已經1500人因此受益並實現了穩步脫貧。
白澗村:養殖業發展讓村民對脫貧充滿信心
圖為村民向記者展示長毛兔。中國經濟網記者楊淼攝
白澗村位於淶水縣西部深山中,是精准扶貧建檔立卡貧困村,淶水縣扶貧辦主任丁樹才介紹,白澗村脫貧任務十分艱巨,2012年,全村1800人中有1400人還未脫貧。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2015年年底,白澗村還有296人尚未脫貧,短短三年間,如此艱巨的脫貧任務取得如此成效很大程度上歸功於長毛兔的養殖。
村支書介紹說,白澗村設立了長毛兔飼料加工廠,並成立了長毛兔養殖股份合作社,貧困戶以財政扶貧專項資金為入社股金獲得合作社年度的分紅。
據丁樹才介紹,2014年、2015年貧困戶每人每年分別獲得股份制長毛兔合作社分紅350元、400元。除此之外,村裡還會從貧困戶中選取一些村民在養殖大棚打工,一個月可以拿到1800元,這樣一年下來一戶村民就可以獲得20000多元的收入。
鬆樹口村:結合生態資源 開發鄉村旅游
中國經濟網隨記者團來到保定的最后一站——淶水縣鬆樹口村,據了解,這個村子位於淶水縣西北部山區。鬆樹口村有一個非常大的優勢就是可以依托野三坡景區,利用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生態資源建立鄉村旅游。
由於本身的優勢,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輕人都回家鄉創業,政府結合當地特色,整合各方資源,新建了統一風格的農家院55個。
圖為村民王術芝的農家院安逸的小院子。中國經濟網記者楊淼攝
隨后,記者採訪了當地經營一家農家樂80后創業者王術芝。她介紹,從前家裡靠務農每年也就能收入2000元左右,雖然吃喝可以自足,但是還需要購買一些生活用品,這些錢勉強夠用。
圖為王術芝在整理客房。中國經濟網記者楊淼攝
后來,野三坡景區的游客逐漸增多,王術芝開始在景區當導游來貼補家用,年收入也達到4萬元左右。之后由於政府的支持,再加上本身對旅游行業的了解,她決定創業。前期她通過貸款和向親友借錢的方式投資了100多萬蓋起了農家院。她說:“自從農家院蓋起來以后,每年的旅游旺季,兩個月的純收入能達到20萬元左右。”這些回報讓王術芝更有信心繼續創業下去。
據中國經濟網了解,除了農家院,該村還延伸了旅游產業鏈,用股份合作制的模式打造“翡翠谷”生態觀光採摘園,財政基礎設施投入作為村集體股份,村民個人出資入股,貧困戶用扶貧資金入股,收益按股份分紅。數據統計,2015年,全村人均純收入超過6000元,實現了穩定脫貧。
阜平縣:打造綠色農產品 探索電商扶貧之路
2015年10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部署加快發展農村電商,通過壯大新業態促消費惠民生。
阜平縣想到了依靠發展農村電商來吸引青年回家想創業,帶動村裡的經濟發展。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阜平縣政府與河北省供銷社簽訂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交易平台框架協議,組建阜平縣農副產品電子商務交易中心。
圖為阜平縣電商創業園中經過包裝待銷售的農產品。中國經濟網記者楊淼攝
中國經濟網記者參觀阜平縣電商創業園發現,他們主要致力於建立“互聯網+特色農產品”的農村電商產業模式。據相關負責人介紹,2015年在淘寶和微信平台開展棗醋、杏福樹認領等眾籌項目,開展了“福蛋出山記”、“土蛋攻城記”、“尋找‘杏福樹’”等促銷活動,全年網絡銷售達500多萬元。不但電商收益,在搞促銷活動的過程中,還用高於市場收購價的價格收購村民手中的原材料,為其增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