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明曝《大唐玄奘》拍攝花絮 玄奘於我是場修行

導演說拍攝這部電影就像跟玄奘一起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一樣辛苦,玄奘用了4年的時間從長安走到印度,這條路對他而言困難重重,對我們也是一樣的。沙漠的酷熱,雪山的嚴寒,還有西域地貌的險峻,這些困難貫穿始終。
6月的時候在新疆開機,拍攝沙漠上的戲,極度暴晒和干燥的天氣,整個劇組都迅速減肥了。烈日之下我穿著裡外好幾層衣服,每次拍完都處於脫水狀態。制片部門說劇組一天就要消耗掉60多桶超大桶的礦泉水。因為日照時間長,拍攝時間也跟著加長,所以每天隻能睡幾個小時,那陣子隨便在哪裡都能迅速睡著。
拍攝過雪崩的戲后,我癱坐在雪裡,雙手紅腫,工作人員過來幫忙,當時手指已經完全沒知覺了。到印度的時候,正值酷夏,當地氣溫非常高,需要光著腳踩在超高溫的石板路上,像踩著“火板”一樣,但又不能表現出來,要顯得很自然的樣子,最后腳底被燙出了泡。
印象最深的就是玄奘找水那場戲,當時玄奘干渴得幾乎快要失水而死,他的馬將他馱到一個水潭旁邊,摔下馬背看到水的時候是一種絕處逢生的狂喜。但是那個拍戲的水潭是沙漠裡不流動的死水,又臟又臭,為了追求畫面真實,劇組還故意在裡面放了很多水草和污泥。面對這樣一個水潭,我要表現出對水的極度渴望,要不顧一切扑進去,最后還要把自己整個人淹沒在裡面,當時嘴裡、鼻子裡都是臭水,非常刺鼻,就這樣重拍了四五次才結束。
現在回憶起這些仍歷歷在目,不光是我自己,整個團隊在拍攝中都面對巨大的困難。而這段經歷,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在人生中都是很特別、很難忘的。之所以選擇在電影上映這一天,用這樣一種方式將這些幕后的故事記錄下來,是希望有更多人能看到這部充滿誠意的作品。相信這部電影能夠帶給大家的,是一種很寧靜卻很強大的力量。也許我出演的玄奘,並不是你心中最完美的,但我想為你們展現的,卻是最真實的玄奘。玄奘大師是一個偉大的人,他的故事和他的精神值得我們所有人敬仰。這一路上是玄奘大師的精神支撐著我,雖然身體很痛,但心靈是純粹和安靜的,玄奘於我是一場修行。
既已西來,誓不東去,心懷天下,慈悲眾生。今天見。
(電影《大唐玄奘》4月29日上映當天,本片主演黃曉明在微博發布長文章,分享電影拍攝時遇到的“九九八十一難”。)
有一說一
歷史上,大唐高僧玄奘法師用十余載孤獨的西行腳步連接了中印兩國的文化路途﹔大銀幕上,這部具有史詩氣質的影片亦經歷了多年苦心醞釀和藝術跋涉,終驗証中國電影工作者秉承歷代知識分子求索真理的執著信念: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魯迅先生在1934年曾寫過一篇文章《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先生列舉歷代仁人志士、聖哲先賢,堅定地寫下了這麼一段話:“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從這一層面看,《大唐玄奘》既是故事片,更似紀錄片,它記下玄奘大師杖策孤征、求悟真諦、百折不撓的精神力量,這力量在中印兩國對話交流的文明橋梁上,閃爍著以文化人、德濟天下的心靈之光。
——《文匯報》
從《蕭紅》《秋之白華》開始,近年導演霍建起推出多部人物傳記片,此次《大唐玄奘》瞄准歷史人物,霍建起並沒有將玄奘塑造成“高大上”的精神領袖,而是降低還原到“人”的角度來直敘這段經歷,讓觀眾更了解玄奘這個人和他留下的故事。
此外,為展現1300多年前玄奘法師求法之路的艱辛,霍建起堅持實景拍攝。實景拍攝對於導演來說是對作品近乎苛刻的要求,但對於鏡頭前的我們來說,則是一場視覺盛宴:從極致的黃沙,到一片素白的雪山,最后到色彩濃烈的古印度,無一不是視覺的高度享受。
——《山東商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