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互聯網時代的廣播 從“狼來了”到“與狼共舞”

2016年05月04日14:09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從“狼來了”到“與狼共舞”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傳統媒體帶來顛覆性影響。廣播面臨空前挑戰。因此,大多數業界人士用“危機”“狼來了”描述包括互聯網在內的新媒體給廣播帶來的生存壓力。

對於此觀點,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新聞節目中心副主任侯東合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之前大家總喊著‘狼來了’,其實對於廣播行業來說,互聯網是匹友好的狼。”

向“廣播+音頻”雙平台升級

“危機不是沒有,只是機遇會更大一些。”侯東合認為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現都是對舊有秩序的破壞,都會以其強大的變革性打破原本的平衡。

眾所周知,廣播一直是電台面向聽眾一對多的交流手段。然而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聽眾的需求也隨之產生了變化,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對於很多聽眾來說,傳統廣播在一定程度上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了。

“面對當前的挑戰,傳統廣播必須發揮自己的專長,在做好傳統無線電廣播的基礎上,積極‘與狼共舞’,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才能保持既有優勢,吸引更多忠實聽眾,不被市場淘汰。”侯東合表示。

其實,廣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已不是新鮮話題,國內外眾多廣播電台都已開展了與互聯網融合的實踐和探索。

據侯東合介紹,一些走在前列的傳統廣播電台與新媒體的融合嘗試是在原來“廣播+互聯網”的基礎上,打造“移動互聯網+廣播”“移動互聯網+音頻”的移動互聯網音頻產品生產和發布平台,為以手機和車聯網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接收端提供全方位的內容及服務,從而使傳統廣播由單純的無線廣播向“廣播+音頻”雙產品、雙平台的新廣播升級。

與傳統廣播不同的是,新廣播增加了以互聯網思維向用戶提供音頻產品的交互式平台。

在這個平台上,用戶不僅可以通過直播收聽節目,而且還可以進行點播和上傳各種音頻,從某種意義上講,徹底改變了傳統廣播的單向傳播方式。

像對待親人一樣對待受眾

新廣播形式已經顯現,其最大特點就是除了原來的收音機收聽,用戶還通過手機和互聯網收聽與互動。

新的業態,對於傳統廣播節目來說,競爭更加激烈。“想要真正與互聯網融合,在眾多競爭中脫穎而出,就要把世界先進廣播理念和國內受眾實際相結合,使無線廣播與移動互聯網音頻傳播相融合。”

具體如何才能做到理念與受眾相結合、廣播與音頻傳播相融合?

“當下傳統廣播電台的第一要務,是要打造一個用戶認可、市場接受的共用移動互聯網音傳播平台。”侯東合進一步解釋道,並要根據中國受眾的實際需要和收聽習慣,在一些先進理念上進行加工改造,找到符合受眾收聽習慣的傳播方式。

侯東合用六個字給記者介紹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之聲在新聞報道上的探索之道。

一是“快”,從傳統廣播的第一時間報道向網絡時代第一時間求証、解讀、評論升級﹔二是“在”,互聯網時代,新聞第一現場更加吸引用戶,所以要追求第一時間到達現場,第一時間採訪現場當事人、目擊者﹔三是“深”,深度報道體現一個媒體的高度和水平,所以要第一時間播報后進行深度解讀和評論﹔四是“專”,互聯網時代,更需要專業的匠人。要培養專業的人員和專業的節目﹔五是“網”,廣播有新媒體基因,要善於用網絡克服傳統廣播傳輸弱點,使編輯記者全媒體化﹔六是“親”,通過節目,多與用戶進行網絡互動,通過地面活動多與聽眾面對面交流。最終使聽眾變成用戶。

作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長子”,擁有7億多聽眾的中國之聲頻率的探索之道,值得大家關注。

“不管時代如何變化,隻要廣播人與時俱進,與技俱進,致力創新,像對待親人一樣對待受眾,他們就會對廣播不拋棄、不放棄,廣播就將永遠擁有希望。”臨近採訪結束,侯東合說道。(見習記者 張雪嬌)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