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媒體融合報道做好"加減法"
在互聯網時代,依靠單一媒介形態進行新聞生產、傳播已不能適應社會和讀者需求,因而各家行業媒體基本形成報紙、網站、微信、手機報、客戶端等全媒體傳播形態。原有報紙發行量遞減,新媒體平台亟待開發,且行業媒體間競爭日趨激烈,現階段到了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期,作為為行業和企業服務的行業媒體,其原有的新聞產品和內容還能否滿足讀者需求?各行各業現在都在推行供給側改革,行業媒體如何從供給、生產端入手,以受眾需求為導向,找准結構性改革著力點,優化新聞信息產品的供給結構,提高新聞產品質量和傳播效率,以激發行業媒體持續發展新動力呢?
我們必須看到,近年來,行業和企業的需求以及讀者的需求都在發生變化。
當前,各行各業已趨於完全市場化,行業媒體定位也要與時俱進予以調整。行業媒體雖然為某個行業服務,但行業不是孤立存在的,有其上下游產業鏈,作為行業媒體,近年來已樹立服務大行業、大產業的理念,打破行業局限。以筆者所在的《中華合作時報》為例,涉農行業媒體要研究大農業,如近年來土地流轉政策、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轉變農業生產方式以及農業結構性供給側改革等,都關乎到供銷合作社、農資企業、農業龍頭企業等涉農組織和企業服務方向、內容、模式的轉變。為此,涉農行業媒體不能隻關注行業這個點,而是要關注、研究農業產業鏈條,要關注大農業,研究生態農業、綠色農業、現代農業等。財經類行業報也是同樣的道理,既要研究行業和其上下游產業鏈,也要研究宏觀經濟,把脈行業發展方向,引領行業發展。
與此同時,企業需求呈現多元化,在行業媒體刊登廣告、報道宣傳的需求在逐步弱化,行業媒體亟待開發多元化產品。
在新形勢下,行業媒體僅靠傳統媒體運營方式和新聞傳播形態已經不能滿足行業和企業以及讀者的需求,亟待推行供給側改革。作為涉農行業媒體的《中華合作時報》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今年年初,報社提出要做好媒體供給側改革,要求樹立精品意識,找准著力點,通過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多平台做深做透各個涉農產業,為“三農”提供全媒體服務新模式,逐步形成媒體融合服務新優勢,激發新的發展動力。
著力點一:樹立團隊精品意識,提升紙媒報道質量
目前,行業媒體已基本形成全媒體傳播形態,但是,報紙仍是行業媒體賴以生存的支柱平台,新媒體還僅僅是一個輔助傳播的平台。因而,現階段提升行業報報道質量至關重要,這是行業媒體供給側改革的一個重點。
其一,新聞策劃是提升深度報道質量的關鍵。好的策劃和好點子關鍵是要抓住行業熱點,把握行業脈搏,找准企業需求,通俗地說也就是能否抓住行業和企業的“痛點”,能否“點”到企業心裡。這就需要行業媒體要有一支創新意識、新聞意識較強的採編團隊,形成良好的選題策劃機制,激勵採編人員人人想選題,定期碰選題,並由牽頭人做好統籌、組織、審稿等,以團隊為主體精心打磨好作品、好稿件。
其二,深度報道既要深入行業問題,又要跳出行業看問題。一些記者時常採寫的報道不溫不火,沒有高度和深度,讀者看后總感覺“不解渴”或“隔靴搔痒”,關鍵原因在於記者隻鑽進去了,卻沒有跳出來看問題,僅停留在就事論事上,而沒有通過現象看到問題的本質。就拿行業會議報道來說,各個行業會議和活動較多,對於行業報來說如何做好這方面的報道至關重要。每個會議信息量很大,從何角度報道,突出哪一主題,直接關乎報道質量和影響力。因而,記者既要深入了解會議內容,抓住現象和每一個細節,又要跳出會議,多聽“會外音”,站在行業角度去理性分析會議內容,通過分析一些現象抓住本質,做深做透做實,做到報道新穎、視角獨特。
其三,採取“活動+選題”形式做深度報道,突出“人物+觀點”。為了深入研究、探討行業熱點、難點問題,中華合作時報社每年聯合科研院所、協會、企業聯合舉辦20多個活動,會后推出深度報道,圖文並茂,突出人物觀點,深受業內好評,並逐步形成了一種報道風格。
其四,採取“綜述+評論”或“綜述+記者手記”的方式。深度報道也不能一味板著面孔,長篇大論,報道形式需要創新。近年來,《中華合作時報》多次嘗試採取這一方式,有意培養記者在報道新聞事件的同時把採訪的感受、建議及影響力通過評論或記者手記的形式表達出來,既活躍了版面,報道也有了深度和高度。
著力點二:新媒體拼“專業”,需強化“兩專”記者培養
行業媒體開發新媒體平台,需要一支具有互聯網思維的“兩專”採編團隊,尤其需要“兩專”記者,應及早強化培訓,這是行業媒體供給側改革的一個關鍵點。
行業媒體要拼“專業”,一方面,從行業角度來說要專業,不說外行話,就必須通過“點面結合”培養一支專家型採編隊伍。首先,行業媒體記者要逐步樹立調查研究行業的意識,善於發現問題。其次,行業媒體記者要各有側重分析研究行業各個板塊,如農資有氮肥、磷肥、鉀肥、復合肥、農藥等品種,《中華合作時報·中國農資周刊》將各個品種分別固定由專人負責分析研究,並設立鉀肥觀察家,有意識培養專家型記者。同時,針對某一方面或某一話題,通過問卷調查、分析,不定期推出行業發展報告,有意識讓記者研究、分析行業問題。另一方面,從新聞角度來說也要專業。一要有新聞敏感,二要抓主題,三要有前瞻性。
著力點三:調整產品結構,以融合做服務
在互聯網時代,搶新聞成常態,紙媒受到新媒體的沖擊,其傳播速度慢的短板日益凸顯,行業報也不例外,且媒體間競爭加劇,而媒體與企業、機構、協會間也逐步形成競合關系。但行業媒體也要充分認識到,新媒體的出現使行業媒體有了更多為行業服務的手段和平台,雖然行業報發行量在遞減,然而其傳播范圍卻更廣泛了,微信、網站、報紙的讀者因年齡、工作崗位、閱讀習慣的不同而不同,互為補充,且能實現多次傳播。
其一,行業媒體平台多了,報道內容就要重新布局。一些短平快的消息及市場動態等適合快速傳播的,可以通過微信傳播,報紙主打深度報道,而網站容量較大,除了及時更新專有欄目板塊,微信和報紙的內容還可以通過網站實現二次傳播,進一步擴大行業媒體影響力。
其二,採取“消息+深度報道”相結合的互動形式。新媒體快速發展給行業媒體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拼速度、質量還拼傳播范圍。在互聯網環境下,行業媒體也要改變報道節奏,除了做好深度報道,還要樹立搶新聞的意識,採取“消息+深度報道”相結合的互動形式。
其三,行業媒體的微信公眾號也要注重選題策劃。其運行也不是孤立的,而是要與行業報、網站、客戶端互動,形成融合服務新模式。
著力點四:發揮媒體優勢,開拓創新服務產品
隨著各個行業完全市場化,企業間競爭加劇,企業市場意識在加強,為行業媒體提出了新的服務需求。如近年來,為了開拓市場、精耕細作市場,一些涉農企業除了常規宣傳、報道外,還急需營銷培訓、營銷策劃、咨詢、影視制作、會議組織、主持、數據分析報告等更加落地的服務產品,真正對接終端,這也是行業媒體亟待開發的智力產品。首先行業媒體要發揮了解、熟悉行業優勢,有意培養一支復合型人才團隊。其次,整合多方資源,為企業提供套餐式服務方案。
總之,在互聯網時代,新的形勢為行業媒體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行業媒體唯有及早找准著力點推進供給側改革,以行業和企業發展需要為切入點,既要打好行業報自身深度報道這一張牌,又要開發新媒體平台,形成融合服務行業新模式和新優勢,同時開拓創新服務產品,激發發展新動力,方能真正扎根行業並服務於行業。
(作者單位:中華合作時報社)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