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互動時代家中"逛"商場 VR重新定義電商購物?

買家具,市場裡看著挺好,運回家一擺就是另一個樣,鬧心。日前,國內首家AR(增強現實)購物體驗技術低調上線,用戶隻需要打開手機APP,就可以把虛擬的3D商品“擺放”到自家房間的任意位置,還能隨意移動、替換顏色,看效果如何,再決定是否購買。
不光是家具,服飾、玩具等多個領域也已被各家AR、VR(虛擬現實)技術企業搶灘。用手機“擺量”家具,用眼睛“試穿”衣服,用戶在家中就可以直觀看到1:1大小的商品模型、查看細節、甚至模擬試穿試戴。業內認為,AR、VR等技術實現的虛擬互動購物,或將解決網購痛點,重新定義電子商務。
體驗:
家具還沒買,就能“放”進家
不用往返奔波於各家賣場,不用擔心堵車停車,坐在自家沙發上,用手機對著房間的一個位置,在手機APP裡選擇想要購買的家具,當即就可以感受這件家具是不是擺得下,擺下之后效果是不是漂亮。
同時,家具的樣式、尺寸、材質還可以自由選擇切換,擺放的位置也可以360度旋轉。如果不確定,還可以隨手發給親友征求建議,這樣足不出戶就可以把中意的家具“搬回”家,告別了測量、估算、拉回家又不滿意的購物尷尬。
這就是電商“必要商城”低調上線的AR購物體驗技術,成為國內首家將AR技術應用到網購中的電商平台。
與阿裡即將推出的VR購物體驗不同的是,在必要商城使用AR技術購物,消費者不需要VR眼鏡或頭盔等特殊的硬件設備,隻要一部手機就可以把虛擬商品疊加進現實世界。
VR和AR有什麼區別?VR是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AR是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簡單區分來說,VR看到的場景和人物全部都是假的,是把人的意識代入到一個完全虛擬的世界。而AR看到的場景和人物一部分是真一部分是假,是把虛擬的信息帶入到現實世界中。
更直白來說,就是在肉眼所見之時,AR技術依據客觀物體使用智能設備補充更多的相關信息,主要包含語音和圖像。此前火熱一時的Google眼鏡就是AR技術的應用結果之一。
“AR技術最根本的獨特之處,是把用戶購物帶入了空間感。以前消費者不知道這個沙發擺在家裡是否適合自家風格,現在可以通過手機來直觀感受。”必要商城CEO畢勝在接受採訪時透露,“而對於這個沙發的大小是否適合我的房間,這種具體物品和空間尺寸的關系問題,預計在今年三季度新算法升級完成后得以解決。”
接下來,AR購物技術還將實現自動測量功能,即消費者用手機攝像頭對著自家房間拍一圈,房間的長寬高等數據就會自動測量得出。
據了解,必要商城此次上線的AR購物體驗技術,目前隻覆蓋必要商城的家具和燈具品類,也就是涉及到空間擺放的產品,而商城其余的品類商品計劃在今年8月份完成全部覆蓋。
突破:
網購終於也能“試穿、試戴”了
網購的優點是方便、快捷,性價比高,但因為網購商品呈現出的大多為圖片信息,不可感知觸摸,這樣網購就有一個難以解決的痛點,那就是消費者隻能靠想象來判斷網上的衣物穿戴在自己身上是否合適,效果如何。
正因為此,多數消費者隻能跑到實體店裡試穿試戴,真實體驗一番后,再到網上找到相同的型號商品,下單購買。然而,VR和AR的互動技術,或將解決這一網購痛點。
“利用計算機生成一種逼真的虛擬環境,通過各種傳感設備使用戶沉浸在該環境中,讓虛擬的網上商品和用戶之間實現感知交互,讓原本呆板的商品展示變得可觸可碰。”曾供職於法國科學院Limsi實驗室虛擬現實組的研究員陳維亞介紹說。
不久前,阿裡透露了其VR購物體驗,戴上VR設備、打開BUY+,消費者躺在自家沙發上,就能一秒鐘“穿越”到世界各地的商場集市,自由挑選逛街了。據了解,BUY+還利用了三維動作捕捉技術捕捉消費者的動作,並觸發虛擬環境的反饋,實現虛擬現實中的互動。比如,利用帶有動作捕捉的VR設備,你眼前的香蕉、書籍在BUY+中可以化身為衣帽,雨傘,架子鼓,讓消費者有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感。
這是不是跟之前推出的360度虛擬試衣有些相似呢?記者通過採訪發現,早在去年,淘寶與優衣庫在官網上推出了類似3D試衣間計劃,消費者在輸入自己的性別、身高、腰圍等十幾項數據后,可以選擇一個跟自己體型相近的模特,然后隻需點擊模特的各個部位,就可以“換上”試穿不同款式的衣服。但是未來BUY+的體驗會有很大不同,而是更有親自感受的感覺。
前行:
重新定義電商購物?
2016年被稱為VR元年,各大互聯網公司動作頻頻。扎克伯格宣布成立VR社交團隊。谷歌與《紐約時報》合作,向超過100萬訂閱用戶贈送紙板VR眼鏡。早先英國《金融時報》也曝出蘋果正秘密組建VR研究團隊。
據騰訊日前發布的全球首份AR行業報告預測,到2017年,AR市場將增長至52億美元,年增長率竟逼近100%。隨著大量資金注入AR項目,隨著谷歌、佳能、高通、微軟等大公司入場,AR有望成為消費、醫療、移動、汽車以及制造市場中的“下一件大事”。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與VR打造封閉式虛擬現實不同,AR是將計算機生成的虛擬物體或提示信息疊加到真實場景中,從而增強用戶對現實世界的感知,因此,對計算能力的要求比VR高一個數量級,技術實現難度更大。業內普遍預計AR產業爆發時間至少比VR晚5年左右。
上個月,阿裡聚劃算聯合寶潔在世貿天階上演“AR購物秀”,隨意走進一扇門,消費者就會被投影至大屏幕中的國外購物場景中,在虛擬與現實的穿越中了解這個國家的“尖貨”。去年9月,瑪莎百貨在傳統展廳中也加入了VR體驗館,通過使用Oculus Rift 和Leap Motion虛擬眼鏡,幫助消費者在不同的商品中做出更好的選擇。
隨著越來越多的零售商和電商企業入局,線上和線下購物的界限也將愈發模糊。移動互聯網最注重“場景”應用,從購物前的品牌和樣式挑選,到購物中的換裝、試衣,再到購買后的“相似品推薦”,VR、AR技術有望在多個場景中發力。(范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