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人際傳播的形態和特征探析
(來源:西部學刊)
摘要:科技的發展必然帶來媒介的革新,隨著傳播工具的改進,人際傳播的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本文主要立足於互聯網時代,力圖呈現出人際傳播新的形態和特點,從而更好地說明人際傳播是真正意義上的“多媒體”傳播。
關鍵詞:網絡人際傳播﹔形態﹔特點
“人際傳播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信息傳播活動,也是由兩個個體系統相互連接組成的新的信息傳播系統”,[1]這是郭慶光教授《傳播學教程》裡對人際傳播下的定義。人際傳播是兩個獨立主體的交流活動,被認為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最直接、最豐富的傳播形式,滿足著人們生存和發展的需求,但由於時代的差異,不同階段人際傳播呈現的形態和特點各有不同,本文把人際傳播置於互聯網視域下,考察其呈現的形態和特點。
一、網絡人際傳播的形態
學者薛可和余明陽認為“網絡人際傳播是個體間借助計算機、互聯網,運用文字和網絡符號所進行的非面對面的傳遞信息、交流情感的傳播活動。按反饋的即時性可以將其分為同步傳播和異步傳播”﹔ [2]學者鄭智斌也認為“就技術應用的普及性而言,網絡人際傳播主要可分為同步與非同步的兩大類型”。 [3]所以在此我們也將網絡人際傳播分為同步和異步兩大形態進行剖析。
(一)同步傳播
同步傳播即在網絡空間中人際交流的即時性,主要利用聊天等軟件,活躍於網絡社交娛樂中,進行同步互動。我們常見的形式分為社交和娛樂兩大塊,社交聊天如騰訊QQ和微信等,娛樂如三國殺和英雄聯盟等。我們以微信為例來進行說明。
微信是騰訊開發的用於滿足個人人際交流需要的即時通訊軟件,所包含的功能包括發送語音、視頻、圖片(包括表情)和文字等,以滿足日常的人際交流﹔微信朋友圈鏈接分享、點贊等互動活動﹔微信紅包、微信支付等線上功能則改變了人們的需求習慣﹔比之微博和QQ等,微信擁有更多的私密性。微信還可支持一對一私聊和多人群聊,這種集多種功能為一體的工具,使得人們早已不用擔心傳統人際交流時“隔牆有耳”等困擾,也符合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狀態。
(二)異步傳播
異步傳播主要以電子郵件、留言板或論壇等進行交流,同樣分為公開性和私密性兩種,如電子郵件是屬於私密的,而BBS是屬於公開性質的,我們接下來主要分析電子郵件。
電子郵件“是一種用電子手段提供信息交換的通信方式,用戶可以用非常低廉的價格(不管發送到哪裡,都隻需負擔網費即可),以非常快速的方式(幾秒鐘之內可以發送到世界上任何你指定的目的地),與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的網絡用戶聯系,這些電子郵件可以是文字、圖像、聲音、視頻等多種方式。同時,用戶可以得到大量免費的新聞、專題郵件,並實現輕鬆的信息搜索。”[4]它適用於對傳播速度要求不是特別高的人群,雖非同步性但便於儲存和翻閱,主要為一對一或者是一對多的形式。
綜上兩種傳播形態,我們可得出,同步傳播有利於營造會話的氣氛,話題更加隨意,交流的頻率和效率更高,而異步傳播則側重共同話題的談論,內容便於儲存和提取,時間更為自由。但有一點是兩者所共有的,即無論傳播技術如何發展,分為公開性和私密性兩種傳播屬性是不變的。
二、網絡人際傳播的特點
人際傳播的范疇包括線上和線下兩部分,線下的人際傳播,能進行面對面談話,擁有書信等人際交流的工具,那麼通過電子介質進行的網絡人際傳播到底有何不同,我們從它的特點著手一窺究竟。下文主要根據傳播過程的五要素來進行說明。
(一)傳播主體——匿名性
“匿名性原理指的是不少平時循規蹈矩的常人做出了越軌行為,是因為集合行為使他淹沒在人群中,沒有人能夠知道他的姓名和身份,處於一種沒有社會約束力的匿名狀態中,這種狀態使他失去社會責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在一種‘法不責眾’心理的支配下,做出種種宣泄原始的本能沖動的行為”, 在互聯網中,網絡給予傳播者這樣的一層外衣,讓傳播者不再顧慮熟人的眼光,充分享受匿名的自由,而利弊也隨之產生。
一方面是緩解壓力。隨著現在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壓力也跟著增長,升學壓力、就業壓力、房貸壓力等從各方面加劇了人們物質方面和精神方面的緊張,而網絡剛好是個“泄壓閘”,在這裡沒有貧富懸殊、沒有上下級,這種平等交流舒緩了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另一方面是產生問題,不僅有語言環境的惡化,各種污穢性、暴力等詞語充斥屏幕﹔還伴隨著謠言等問題的誕生。
(二)傳播受眾——擴展性
人是依靠圈子而生存的動物,即需要人際關系,這使得人際傳播有別於大眾傳播。陳力丹教授認為“人總是生活在具體的文化氛圍中的,因而人際傳播中會有一種無形的‘文化契約’,決定著人際關系,並影響傳播的內容、情感的表露,盡管傳播雙方或多方並沒有實際簽訂什麼契約,規則卻是潛在的”。[5]
在口語社會,人際關系主要是由親宗氏族等血緣關系形成的紐帶,人際傳播主要在內部進行,這種以“關系”建立的圈子使得階層得以形成,比如上層階級和下層階級,上層人際交流討論的是國家管理,而下層則可能討論的生活瑣事或鄰裡見聞。
而網絡環境打破了以血緣為紐帶的人際關系,當然血緣紐帶還是重要存在之一,但是以血緣為中心擴展開來的,有某一明星粉絲圈、游戲結盟圈、文化圈等,這就使得人際傳播依靠的是“共同話題”來運行,這個圈子更多地是陌生人因為某一共同興趣組建起來的,人際傳播的形式從宗親為主擴展到以利益訴求為主,大大增加了受眾的人數。
(三)傳播內容——廣泛性
傳播內容從空間和時間上都有延伸。在空間上,中國以前與絲綢之路沿線帶過來的外國人民交流比較多,但現在和各國各地區人民進行人際交流都廣泛。唐朝李白的詩“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此詩雖用這情景不合適,卻可看出當時繁華的“長安”經常與胡人來往並交談,但該人際傳播的影響力仍較小,隨著現在網絡的發展,使得人際傳播大大突破了地域性,可以和任何一個國家的國民通過互聯網進行人際交流。在時間上,從古到今的知識,都可在網上搜尋以用來交流,使雙方交流時可以迅速的接上話題而沒有知識隔閡。
(四)傳播渠道——平台化
電子媒介的出現,顛覆了原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形式,最重要的是賦予了我們新的溝通平台,受眾體驗的是方便快捷的網絡和社交平台,這種新的方式體現在五方面。一是個體直接交流的形式仍存在,但轉向了QQ、微信等即時工具的交流,多種方式可供選擇,語音、視頻、文字、動畫等,同樣能達到聲情並茂﹔二是守望功能由以前的口語傳播,比如村裡的大喇叭廣播,現在變成了動態的網上公告,並且出現了新聞媒介,起著對社會監督的作用﹔三是人際交往的擴展性,不必為了了解其他地區親自游記,隨時隨地能和任何地方的人交上朋友,了解各地的訊息﹔四是網上購物和交換替代了傳統集市交往,雖然集市仍定期存在,現在卻通過互聯網和別人隨時交換物件和信息﹔五是市井“說書”的形式已轉換成以屏幕為介質的人際傳播,雖仍是一對多小眾傳播,但反饋是多樣豐富的,不用顧忌時間和發言順序,直接就在聊天窗口發表反饋信息。
(五)傳播效果——增值性
“面對面交流,隻有經過極大的努力,才能使信息增值”,[6]說明口頭交流的東西難以保存,但網絡人際交流,互相交流時可以保存文字、音頻、視頻等,體現著現代人際傳播的一大優勢。譬如保存傳統的民謠等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這裡民謠能得到及時迅速的分享、反饋,人際關系的圈子不是單獨存在的,每個圈子都有交叉點,這樣通過交叉點傳遞出去的信息不斷通過別的人際圈子,最終一層一層的擴散出去,這樣達到的效果不僅說服力強,而且有親和力。
三、結語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人際傳播一步步的發展,網絡環境形成了對傳統民間人際傳播巨大的擠壓,越來越多的人們採取社交平台的交流方式,使得人際傳播呈現著新的形態和特點,更加豐富著人際傳播作為真正意義上的“多媒體”傳播的內涵。但網絡人際傳播並非無缺點,比如訊息代碼轉換的差異,人們雖可以同時運用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進行交流,但由於交談雙方擁有各自獨立的傳播情景,就會致使傳受雙方在解碼信息時,因為缺少相應的情景因素等造成誤解。所以在互聯網視域下進行人際傳播,如何利用其好的一面,規避其不好的一面,又將是一個新的課題。
基金項目:陝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利用人際傳播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研究”(2014ZD07)
參考文獻:
[1]郭慶光.傳播學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2]薛可,余明陽.人際傳播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3]鄭智斌.飄在網海:網絡人際傳播論[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音像出版社,2004.
[4]孫飛顯,靳曉婷,張俊寶,王海龍.TCP/IP網絡編程技術與實例[M]. 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4.
[5]陳力丹.試論人際關系與人際傳播[J].國際新聞界,2005(03).
[6]施拉姆.傳播學概論[M].威廉•波特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作者系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13級傳播學碩士研究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