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傳媒書系>>馬克思的事業>>精選章節

第一章 馬克思與盧梭

引子 物質生產與社會再生產(2)

2016年05月18日16:11 |
小字號

今天,中國生產了接近世界產量一半的鋼、一多半的水泥,中國的棉布、洗衣機、電冰箱、電視機、電話的產量均居世界第一,發達國家超市裡日用品的70%都是中國制造的——但是,2008年“按美元匯率計算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結果卻是這樣的:中國人均國民收入為2 940美元,中上收入國家為7 878美元,高收入國家為39 345美元,世界平均為8 613美元。

今日之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業國家,是“世界工廠”,375億中國勞工(主要是農民工)作為支撐世界經濟的群像,還登上了《時代》雜志的封面。但是,按照美元匯率計算和評價標准,中國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貧窮國家,中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隻達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

這究竟是為什麼?

當然,這就是因為中國的制造業產品是以“美元匯率”來評價的。這就是因為,那個作為普世價值、普遍標准的“美元匯率評價體系”是一個完全外在於中國、外在於揮汗如雨的中國勞動者的荒謬尺度,而在這個外在的、荒謬的價值尺度的支配下,正如馬克思所說的:“工人生產的財富越多,他的生產的影響和規模越大,他就越貧窮。”

實際上,比“美元匯率計算法”更離譜(違背常識)的“觀念”還多著呢。

世界三大評級機構標准普爾公司、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和惠譽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是當今世界最具支配性的價值評價機構,它們將華爾街制造的垃圾債券評為最適宜投資的3A級,卻將中國的金融機構、融資信用評為3B級,於是,今天就出現了一幕戲劇性場面:3A級的歐盟反而陷入了信用危機,竟然需要信用等級很低的“3B中國”來救助——而前者還絕不承認后者的市場經濟地位。

所謂“完全市場經濟”,其實是個沒有人能夠說清楚的東西——也就是說,它只是一個“借以嚇人”的“觀念”罷了。但是,由於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不被西方承認,按照“巴塞爾協議”,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中央政府的債權風險為零,而中國國債的風險則為100%——換句話說就是,那種認為美國國債是白條、兩房債券是垃圾的說法確實是錯誤的,因為許多精英人士堅持繼續大規模購買美國債券的理由,絕非像“憤青”們指責的那樣簡單,即他們“不愛國”乃至是外國奸細,而是因為:按照“OECD們”制定的標准,中國國債的風險比美國的垃圾債券還高百倍呢!

今天的中國需要重新思考馬克思說過的那些話,包括:“通過異化的、外化的勞動,工人生產出一個同勞動疏遠的、站在勞動之外的人對這個勞動的關系”,“正像他把他自己的生產變成自己的非現實化,變成對自己的懲罰一樣,正像他喪失掉自己的產品並使它變成不屬於他的產品一樣,他也生產出不生產的人對生產和產品的支配”。“物質生產的領域”是怎樣為“社會再生產的領域”所支配?實體經濟為什麼會被虛擬經濟所支配?而這就是因為:既定的社會價值尺度和法則支配著包括經濟活動在內的一切生產領域,而發達國家的極少數資產階級恰恰是通過佔領人類社會再生產領域、壟斷社會法則和價值尺度,方才實現了對於人類勞動的剝奪,完成了對於世界的統治。

因此,生產什麼、生產多少,這並不是由市場那個所謂的“看不見的手”所決定、所能夠輕易左右的,因為生產什麼、生產多少,這是由社會再生產領域——由社會法則和價值尺度的制定者們來決定的。

但是,某種經濟學卻告訴我們說:市場是理性的,消費者是理性的,因為他會“用鈔票來投票”,這迫使社會生產那些能夠“滿足大多數人需要”的產品,從而促進社會福利最大化。這就是經濟學的一般觀念。

而對馬克思來說,這樣的一種學說只是達到了幼兒園的水平而已。經濟學教科書裡所說的那種“抽象的消費者”也僅僅是個觀念而已,它並不存在於現實社會裡。在現實社會裡,消費和消費行為都是分裂的,富人是具有最大能力的消費者,但他們的消費卻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而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即為了通過消費彰顯自己的社會地位和社會權力,勞斯萊斯、聯排別墅不是社會的真實需求,但是,它們卻反映了現實社會一小撮最具消費能力者的“品味”(商品社會中人表達信仰的特殊方式)和價值尺度,而這就是商品“拜物教”,它是資本主義“社會再生產”邏輯的實質。

馬克思說,商品並非簡單的“勞動產品”,商品的“價值”也並非勞動和勞動者所賦予的,因為商品的價值是由社會再生產領域的壟斷者即社會法則和價值尺度的制造者們賦予的。所謂商品的“二重性”是指:一方面,商品是各種不同的社會勞動的產物,它表現為商品的使用價值﹔另一方面,商品又是社會再生產的產物,表現為植入人們頭腦中的社會法則和價值尺度,是人們頭腦和精神的產物,是現代人的宗教信仰和價值依托,它表現為商品的“價值”。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責編:程惠芬、戴莉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