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虛擬形象變為現實 《消失的世界》如何插上AR翅膀

2016年05月23日13:16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當出版業遇到新技術

通過AR技術,冠龍從《消失的世界》中呼之欲出。電子工業出版社 供圖

在如今這個信息社會,家長和孩子們對童書的內容和表現形式都有著更多的期待。為了增強少兒科普圖書的吸引力,讓孩子在輕鬆的娛樂中獲得知識的啟迪,電子工業出版社積極探索,將增強現實(AR)技術應用在科普繪本上。2016年1月,圖書《消失的世界》借北京圖書訂貨會的春風出版上市,兩個月后就進行了重印。

利用新技術將童書裡的一些虛擬形象變為現實,讓孩子們通過新媒體直接跟圖書內容互動——打開手機應用,對著《消失的世界》一書掃描,早已消失的生物如冠龍、巨脈蜻蜓、劍齒虎等在屏幕上紛紛“亮相”,實現了書籍和讀者互動效果的增強。

選題構思:尋覓研發團隊巧結良緣

2015年,圖書市場上已有一些“吃螃蟹”的出版社在嘗試AR項目運作。電子工業社的編輯們不禁想到:既然AR技術在低幼教育中那麼受歡迎,那些稍微大點的孩子呢?他們也應該享受到AR技術帶來的有趣的體驗感才對啊。

根據這個新的市場動向,編輯們開始在國內尋找研發團隊。很快,電子工業社高等教育出版分社編輯秦淑靈就帶來了一個好消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媒體研究院有研發團隊想做AR技術項目,他們也在找合適的內容。《消失的世界》內文裡精美靈動的古生物形象,令他們“一見鐘情”。

有“紅娘”牽線,“待字閨中”的《消失的世界》覓得“良緣”,在幾次交談后,雙方爽快地決定“牽手”。

版權溝通:爭取開發演繹作品授權

《消失的世界》一書原版為法文,一本引進版圖書在國內的二次加工制作,外方能否授權,是所有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於是,編輯們就立即著手跟外方洽談,詢問外方是否同意並授權。

編輯們前后3次與外方溝通,直到將事先創作的古生物立體形象動態圖、動畫片頭片尾和詳細的出版計劃等資料一並發給外方,外方看了詳細方案后,才謹慎地確認回復。

內容創作:制作不斷碰撞創意火花

《消失的世界》一書詳細講解了26種滅絕生物,對其全部模型還原,有進場、出場動畫,該生物的代表性動作,配有書內知識的朗讀聲音,並可以實現拍照(與生物合影)功能。除此之外,編輯們還設計了片頭和片尾的視頻。這樣一個龐大工程,需要出版社編輯、藝術設計、營銷團隊與技術研發團隊反復討論。

合作方採取的是分階段開發的方式,即“第一批先選七八種動物,然后陸續豐富”的策略,以爭取圖書先上市。讀者拿到手后的圖書,內容是會逐漸豐富的。最終讀者手中的圖書會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

封面之爭:服從技術需要還是遵循美感

圖書在付印前還有個小插曲——封面設計之爭。

美編精心設計的封面預案,被中國科大團隊以技術識別率太低不能使用而否決。為了讓封面更容易被AR算法識別出,該團隊針對圖書提出了多種優化辦法:如整體畫面的對比度拉大,大標題文字改成白色與背景色對比更明顯,背景中加入一些有尖角的幾何圖形……

在探討解決方案時,受到色彩、構圖和比例等各種細節影響,隻有冠龍圖最適合用在封面上。最終,編輯們決定將書名從醒目、協調的明黃色換成白色,這也成了對美感有要求的美編心中的一種遺憾。

但編輯們沒有人后悔選擇了服從技術需求。因為出版提供的是一種服務,尊重讀者的閱讀體驗,一切就以讀者需要為首。

(蘇琪 作者系電子工業出版社少兒與藝術分社策劃編輯)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