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備鈴走起,“一丹大姐”要來“人民講堂”啦!

大家好,我是“人民講堂”的主事兒,人稱“堂主”是也。“研究事兒”公號開業不久,堂主迫不及待地請求“現身”,一來呢是向大家問個好,感謝您百忙之中瀏覽我們研究的事兒,有關“人民講堂”的任何事兒,您都可以隨時來問我﹔二來是提前爆個料,本周四(26日)下午兩點半至五點,知名主持人敬一丹來到“人民講堂”授課,和人民日報的筒子們一起探討記者如何出鏡的話題。“人民講堂”在“研究事兒”第一次露面,就請到了一丹大姐,大家有木有覺得很開森呢?
敬一丹這個名字,恐怕對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堂主還是要不厭其煩地說上兩句:被許多人稱為“國民大姐”的敬一丹,曾經在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欄目工作了整整二十年,以其親切、溫暖、真誠的主持風格而深入人心,成為一個時代的記憶。堂主自己也是看著一丹大姐的節目逐漸長大的,每次看到熒屏上的她,那種公平、正義、誠信、友善的感覺便油然而生。如今,已經退休一年多的她,並沒有在公眾的視線中消失,回憶曾經的出鏡經歷,講述一幕幕出鏡的故事,必定會給人們以知識的啟迪。
提到“出鏡”這個詞兒,您要是覺得這只是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專利”,那真真是OUT了!在如今這個媒體融合發展的新時代,不僅人人都有麥克風,而且人人都有攝像頭。您可能覺得自己沒太多機會在電視、電影中露面,但是萬一遇到這樣的機會,您又該如何展現自己的風採呢?您也許從小就習慣了在拍照時用喊“茄子”來定格自己最帥、最靚的瞬間,但是在家人或朋友給您拍攝視頻的時候,你該如何讓鏡頭中的自己表現得大方得體、游刃有余呢?您也許不像新聞記者那樣經常有做現場視頻連線的機會,但是在沒有專業記者的突發新聞現場,您在手機攝像頭前的一次出鏡,會把新聞現場更真實地傳播給他人……
所以呢,堂主覺得,出鏡這個事兒,與新聞記者相關,與普通公眾同樣相關,面對人生大舞台,人人都有出鏡的機會,人人都要懂得出鏡的一些個門道。一丹大姐的這次講座,是人民日報社內部的一次培訓,由於場地和接待條件所限,講座現場不能面向社會公開,堂主會在講座當天當好大家的眼線,在講座之后盡快整理出有關新聞記者如何出鏡的精華版在“研究事兒”發布,到時您可千萬不要錯過嘍。
2015年5月11日,敬一丹攜新書《我遇到你》來到北京大學,和白岩鬆、崔永元、水均益一起,與學子交流。 (圖片來自網絡)
今天是堂主第一次主事兒,為了滿足身在北京又不能參加內部報名的朋友的要求,堂主特意請示了有關方面,為人民日報以外的朋友准備了十個聽講名額。參與方式是長按本文下方二維碼關注,然后給我們留言,說明緣由及個人聯系方式,我們將從回復中選出十位朋友親臨現場,與人民日報的筒子們一起來上課。
預備鈴已經響起,您還等什麼?請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吧,研究事兒的主事兒們一定不會讓您失望。
(原創作品 轉載請注明來自“研究事兒”)
統籌:李霖 王寶平 策劃:王向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