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女不強大天不容》 寫給媒體人的"一封情書"

鄭雨晴(左)(海青飾)與劉素英(陳小藝飾)因為一起突發事故連夜趕稿子。東方衛視 供圖
看了那麼多年新聞,到底記者是一個什麼樣的職業?
“青蔥”的女記者,總是干勁十足,又不那麼懂得保護自己。在暗訪地溝油制造工廠時,被發現了身份,與同伴駕車逃跑卻出了車禍受傷﹔在調查醫院涉嫌販毒后,冒著墜樓風險、嘔心瀝血寫出來的採訪報道,報社領導卻說:“新聞稿就不發了。”
35歲,臨危受命擔任都市報報社社長,面對網絡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強大沖擊,搶在突發事件時趕出特刊,讓人不由得贊嘆:“微博快算個屁,都是碎片,我們這個有深度。”
這些,都是東方衛視即將於5月31日開播的都市女性成長勵志劇《女不強大天不容》中的片段,5月19日,該劇在上海舉行看片會,《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得以提前拆開這封寫給媒體人的“情書”。
聚焦轉型期的傳統紙媒
作為東方衛視“都市女性成長三部曲”的壓軸大劇,《女不強大天不容》呈現了海清飾演的女主角鄭雨晴成長、成熟、蛻變的全過程,講述了鄭雨晴從報社實習生開始職場生涯,到臨危受命35歲便晉升都市報第一任女社長的經歷,真實演繹了傳統媒體人在互聯網浪潮沖擊下不得不強的心路歷程,以及大時代背景下小女人的婚姻、家庭、社會角色迭變過程。
編劇六六一向以話題犀利著稱,曾創作出《蝸居》《心術》等多部熱門電視劇劇本。此次也不例外,《女不強大天不容》將目光投射處於互聯網的沖擊下無奈轉型的傳統紙媒,還用媒體人更高的視角審視起房地產、保健品、金融業等諸多行業的發展變革。為了真實再現主角鄭雨晴媒體人的身份,海清和六六都曾親身花費數月到合肥一家報社當“實習生”。談及這段經歷,海清說:“好幾回都沒採成,被認出來了然后我就變採訪對象了。”
談及創作該劇的動機,六六解釋道:“這部劇是根據我的生活經歷和身處的社會環境來改編創作的。新媒體的發展讓很多人的生活方式被迫發生改變,但並不意味著過去承載著合理優質、符合道德規范的標准就可以被推翻。”該劇從媒體視角切入,展現了新媒體對傳統媒體以及人們生活的巨大影響。為了真實了解傳統媒體現狀,六六特意走訪報社,採訪行業人員,收集素材,為創作而採訪的人物多達上千個,“我的採訪庫每天都在擴大,每天除了寫作就是聽故事”。除了精心創作,六六更是借此在“制片人”身份上嘗鮮,親自督導現場拍攝等制作環節,反復溝通協調。經過4個月的拍攝期,文字轉化成影像,六六直言制片人著實辛苦。
而此劇的另一名編劇九枚玉則是一名真正的報社記者和編輯。她與六六是多年閨蜜。在開拍前,六六和海清就曾在九枚玉的報社學習了解過記者行業和具體工作。對於劇中反應的新舊媒體沖突問題,九枚玉回應道:“新媒體沖擊得很厲害,幾年前我和六六剛開始合作的時候,新媒體就已經發展起來了。在寫以及拍攝這部劇時,我們還將微博設定為新媒體的代表,戲拍完了,微信朋友圈已經比微博更火了,可見平台更迭非常快。盡管如此,我選擇堅守紙媒!”
女記者是怎樣煉成的
在劇中,鄭雨晴不光是一個記者,更是一名“女記者”。除了深挖媒體人的心路歷程,表現出這個群體的職業特點以外,該劇對於“女記者”格外關注。
劇中鄭雨晴在職場上披荊斬棘的同時,因為工作上的巨大責任,和丈夫呂方成(杜淳飾)的婚姻也遭遇了重大危機,面臨著事業和家庭的雙重壓力,如何兼顧兩者成為《女不強大天不容》的另外一大重要看點。
在看片花時,大部分女記者都表示感同身受,並為六六寫到的一個橋段點贊——呂方成因為忙沒能去學校接孩子,鄭雨晴與之發生爭執,為了孩子已經“女主內”了7年的鄭雨晴終於爆發,怒吼道:“不能總是我妥協。”一名女記者,要同時兼顧女兒、妻子、母親的角色,不容易。
這部劇對於女性的關注,其實從片名就能夠看出來。事實上,在電視劇開拍之前,包括海清在內的許多人都對六六取的劇名有過疑慮,認為這個劇名太“過”了。但六六看來,所謂的“女強主義”不是“女權主義”,真正的“女強”是求仁得仁。
六六一直專注於現實題材的寫作,但在看片會上,六六卻表示:“曾經想過不寫現代劇了,就像自己養孩子一樣,寫得心累。”而問及堅持下來的原因時,除了自身對寫作的熱愛以及觀眾的支持,她還借用了司馬遷撰寫《史記》的事例:“在‘仁’面前是不能讓步一分一毫的,這是天然的責任感,是‘天選’。戲裡的人物給了我很多感動和成長,也給了我勇氣讓我繼續往前走,而我也一直在挑戰我自己人生的高度。”(記者 楊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