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6年:第3期

學術期刊的品牌特色建設探索

謝  群
2016年05月26日13:36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學術期刊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商品,其品牌競爭日益激烈。如何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是期刊從業人員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學術期刊的品牌特色建設主要在於形象特色建設、欄目特色建設和服務特色建設三個方面。編輯應把握重點,努力突出自身的品牌特色,更新辦刊理念,堅持質量第一,以便在國際化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關鍵詞:學術期刊﹔品牌﹔特色﹔形象﹔服務

近年來,傳統學術期刊發展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學術期刊建設不僅要面臨國際化和數字化等社會發展帶來的壓力,更重要的是還要接受各大學術評價體系的考核。影響因子和文章所屬項目級別等量化考核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使期刊從業者成為“帶著鐐銬的舞者”。各種評價體系的導向作用使得很多名刊面臨沉重的投稿壓力,稿件多如牛毛,但可用者則寥寥無幾。這在很大程度上大量消耗期刊的人力物力,而作者和讀者對期刊的評價卻不高,事倍功半。當今的學術期刊界競爭激烈,如何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是期刊從業人員思考的重要問題。

一、形象特色建設

形象建設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外在的,也包括內在的。一本好的期刊不僅要能為讀者提供新的學術思想,也要有自己獨特的外在形象。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無疑是科學雜志中的名牌產品。它創刊於1888年,創刊之初,該雜志也沒有自己的固定封面設計。直到1910年二月黃色邊框出現在雜志封面上,並一直被沿用至今,已經申請了注冊商標。現在,亮黃色的邊框和月桂紋圖案已經成為《國家地理雜志》的標志,未經同意不得轉用。黃色的邊框十分醒目,使得讀者可以輕易地從眾多雜志中辨識出《國家地理雜志》,並易於讀者記憶與雜志的推廣傳播。這一成功案例被后來的同行爭相效仿,例如《中國國家地理雜志》使用紅色的邊框等。此外,國內某外語類核心刊物自2013年起堅持採用深藍色封面,嘗試通過固定的、與其他同類雜志反差較大的顏色創意來構建自己的外在形象特征。特定的外在形象有利於讀者的識別和記憶,也有利於期刊的傳播,可以為受眾留下一個深刻的視覺印象。

二、欄目特色建設

“如何使自己期刊的欄目從泛化雷同的同類欄目中跳出來,富有新意,是每一個期刊編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1]。例如《咬文嚼字》多次發起“社會找錯字”活動,還經常以知名作家和大眾媒體為對象,“咬”“嚼”各種語病和錯別字。這種欄目的設置可以達到雙贏的效果,既有利於提高讀者的語文素養,又能提高雜志的知名度。欄目特色是期刊的內容特色建設。在辦刊過程中,編輯不僅要費勁心血策劃欄目、包裝欄目,更要不斷推陳出新,讓欄目成為期刊的賣點。目前國內的學術期刊普遍面臨同質化研究的困境,在某一領域內,一篇文章可以同時適合在該領域的所有期刊發表。這就大大降低同行期刊之間的區分度。欄目特色不明顯就會使期刊作者群和讀者群不穩定,也就會使得同行競爭中缺乏立足根本。例如,在外語類核心期刊中,幾乎每本期刊都刊發外語教學和翻譯研究的文章。當然,這也與這兩個領域的研究者人數眾多有關,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各大學刊在這兩個領域的特色不明顯,未能給作者明確的指引。

三、服務特色建設

學術期刊的服務對象無外乎讀者和作者。但是,與其他類型的期刊不同,學術期刊的讀者和作者幾乎是重合的。學術期刊作為一個媒介,應該做好服務工作,力爭將優秀的學術思想從作者傳播向讀者。“目前,學術刊物層出不窮,卻鮮有肯放下姿態,面向公眾”[2]。近年來,由於受到高校科研量化考評的影響,各個學術期刊編輯部的收稿量猛增,尤其是各大核心期刊,這使得編輯部的人員力量略顯薄弱,以致審稿太慢或發稿周期過長。這些都影響學術期刊的品牌形象。為了應對這些改變,很多期刊開設了網站、微博、微信和郵箱,以便提高工作效率,縮短作者的投稿周期。遺憾的是,網絡安全的不完善性給不法分子帶來可乘之機,使得某些期刊形象反而受到影響。隨著智能手機和微信的普及,很多期刊通過公共微信平台第一時間發布最新一期的期刊目錄,充分利用手機的便攜性來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宣傳自己的期刊。由此可見,編輯部的服務特色建設不僅面臨人力與物力的考驗,同時還要解決網絡安全的問題。也有一些期刊進一步發展傳統的服務模式,採用線下合作的方式來聯合征稿,開創自己的服務特色。例如,幾個編輯部為作者提供選題來進行聯合征稿,再對征集來的稿件進行遴選與修改,同時,邀請相關作者共同參加稿件討論會,以便進一步提升稿件的質量。最后,各家雜志相約在同一時間推出圍繞同一主題的專欄。這些無論是數字時代的微信平台,還是線下的專欄組稿,都體現出編輯部主動不斷創新自己服務特色的理念。

四、辦刊理念更新

何為品牌?中國期刊協會原會長張伯海指出:“品牌就是期刊媒體裡面那些由內在的豐富底蘊與外在的完美風採結合而成的高智力產品的特定形象,是期刊的辦刊理念、經營理念、服務理念、行為理念、視覺理念的高度抽象和概括”[3]。社會科學期刊在某種程度上應具有較快的響應功能,充分關注讀者感興趣的話題,對熱點和爭議做出快速反應和深度解讀。我國目前有大量的優質稿件外流,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目前我國的學術期刊整體水平還有待提高,缺乏高水平、領軍型的期刊,在國際學術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還不夠。學術期刊的品牌建設就是要力求解決這些問題,提升自身的知名度。這要求期刊編輯要不斷提高意識、更新辦刊理念。在日常工作中,編輯應注重自身素養的提高,關注學科的前沿動態,吸收好的稿源,嚴把質量關,認真編輯加工[4]。同時,編輯要有注重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善於思考,能夠在合理的范圍內對文章進行二次創作。隻有從意識和理念上與國際接軌,我們才能辦出高水平的期刊,才能更好地為讀者、作者和我國的科研學術發展服務。同時,學術期刊編輯還要注重自身學術水平的培養與提高。作為編輯,我們要審閱和修改作者的稿件,這就要求我們要具有相對更高的學術水平。“學者辦刊”的理念可以使得好的稿件能夠得到恰當有效的處理。同時,在編輯的過程中,提高編輯的專業學術水平也可以有效避免一些低級錯誤的發生。更新辦刊理念是期刊品牌建設的重中之重,隻有提高意識、改變思維方式,才能從根本上改善期刊運營理念,推動期刊的品牌型建設。

五、堅持質量第一

質量是一切產品生存的基礎。編輯應當“隻看質量,不問來源﹔隻講原則,不徇私情﹔隻對學術負責,不向關系妥協”[5]。談質量,仿佛是老生常談,但是這也恰恰說明質量的重要性。對於學術期刊來說,讀者群體小,但是相對穩定。怎樣才能留住已有的好作者,同時又能爭取其他刊物的優秀作者投稿?說到底,還是編輯能否將稿件質量視為錄用的首要,也是唯一標准。近年來,受到各高校學術水平量化評定的影響,有些作者利用學術交流等機會對編輯施以“幫助”或“小惠”,或以各類形式或名目“賄賂”。羅爾夫•多貝裡指出,這些容易對編輯產生“互惠”的心理偏誤,而編輯往往意識不到,但或許會對其學術評判產生影響[6]。另外,作者在投稿時一些心理偏誤也容易影響編輯對稿件質量的判定。例如,很多作者喜歡在文章署名時挂上一個“大牌”作者當第二作者,認為這樣可以提高投稿的命中率。從另一個角度看,這種情況也是對編輯能力與態度的一種考驗。編輯應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以文章價值為唯一判斷依據,忽略作者的身份地位。切記在編審過程中形成權威崇拜的思想。堅持匿名審稿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

公平、公正的選稿和用稿制度是吸引優秀作者和讀者的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作者寫出的好文章自然是希望發表在口碑好的期刊上,肯定不願意明珠暗投。如果編輯部和作者之間能夠形成一個投稿和用稿的良性循環過程,那麼期刊的質量也自然能夠得到保証。

六、結 語

學術期刊的品牌建設是一個較長的過程,不可速成,但也不可拖沓。目前,學術期刊出版面臨多種考驗,國內期刊受到國外期刊的沖擊,大量優秀稿件外流﹔紙質版的期刊受到電子期刊的沖擊,成本居高不下,傳播速度也相對較慢。如何能夠突破重圍、在傳統出版模式下創建高層次的學術期刊品牌,是期刊從業者當前亟需思考的主要問題。本文認為,在不斷更新辦刊理念,並堅持質量第一的情況下,形象特色、欄目特色和服務特色的品牌型建設是期刊品牌特色建設的重要方面。好的形象是期刊的門面,可以幫助讀者認識和記得自己﹔好的欄目是期刊的內涵,可以讓讀者了解和認可自己﹔好的服務是期刊的售后,可以讓讀者和作者肯定自己。堅持好這三個方面,共同協作,才能使期刊不斷創新、發展,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品牌特色是無價的無形資產,也是保証期刊生存的基礎。作為編輯,我們應努力全面地建設期刊品牌,提升其國際影響力,減少我國優質稿件的流失,為我國的學術研究在國際市場中爭取話語權。

參考文獻:

[1] 王樹槐.期刊欄目如何策劃成市場賣點[J].編輯之友,2015(6).

[2] 王燕,黃品全,胡益波. 社科學術刊物與公眾交互的可行性研究[J].編輯之友,2015(10).

[3] 董小英.以品牌建設保持期刊活力[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09-08.

[4] 謝群.學術期刊國際化與編輯素養探析[J].今傳媒,2013(5).

[5] 關華.學術期刊的編輯素養問題[J].新聞愛好者,2008(5).

[6] 譚業升.學術期刊作者心理偏誤舉隅[J].編輯之友,2015(8). 

(責編:王妍(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