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6年:第3期

專題紀錄片在弘揚地方旅游文化的實踐研究

陳世燈 胡方達
2016年05月26日14:44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當前,旅游形象塑造是城市打造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專題紀錄片在弘揚地方旅游文化上具有深度和廣度上的優勢。本文以國家衛生文明城市湖南永州為例,探討專題紀錄片在弘揚地方文化上的可行性,並對城市的自然景觀、歷史遺產、文化遺產等方面進行具體的策劃,總結在制作實踐中紀錄片的表現手法,以期對地方歷史文化題材的專題紀錄片的策劃、創作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專題紀錄片﹔策劃﹔表現手法﹔結構與節奏

一、研究的背景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費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需求。為吸引游客,各個城市紛紛與媒體聯合打造旅游形象,宣傳城市的熱門景點、景區,推出一批批著名的人文、自然景觀。這些景觀就如同一張張活的名片,為城市樹立了獨有的品牌,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然而,由於各城市之間旅游開發的進程日益加快,大量模仿、同質化的旅游形象層出不窮,城市品牌的獨有性界限越來越模糊。

基於當前熱門城市、景點被消費過度的客觀形勢下,有一種顯著的趨勢,是人們的旅游觀念逐漸發生了變化,從熱衷於集中時間出游向周末出游轉變,從熱衷於城市游逐漸向鄉村游轉變,從熱衷於人文景觀逐漸向自然景觀轉變,從景觀游逐漸向文化游轉變。因此,以往注重打造城市景觀形象、物化環境的形象片,在創作的思路上,也逐漸向打造自然生態、人文宜居、美食風尚、民俗風情等方向轉變,從而凸顯文化內涵、地方特色。

二、專題紀錄片與旅游形象塑造

專題類紀錄片是指圍繞某一特定主題或領域,集中深入地通過非虛構的藝術手法,直接從現實生活中獲取視聽素材,真實地表現客觀事物以及作者對事物的認識與評價的紀實性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1]。在以往的專題紀錄片中,創作者往往注重科學、真實性,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影片的藝術性、趣味性。而《故宮》《美麗中國》《舌尖上的中國》等一批優秀的系列紀錄片的出現,則創新性地將歷史、文化、人文、地理、科技、民俗、美食等藝術形式和內容以平易近人的鏡頭和視角,帶到觀眾的面前,播出之后引起了極大的好評。尤其是《美麗中國》《舌尖上的中國》播出后,引起社會各階層的廣泛關注和熱議,片中出現的自然地理、文化民俗、傳統文化等內容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這些地區旅游形象的提升。

所以,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形象,並不一定單純地依靠城市宣傳片、旅游形象片來完成。相比較上述兩種媒體形態,專題紀錄片對打造地區旅游形象有獨特的優勢。雖然兩者在傳播中屬於不同的媒體類型,自有各自的優劣,本身並不具有可比性,但在宣傳推廣旅游形象這一功能上而言,又具有許多相通的特征,權且作一比較論述。

首先,在內容的廣度上,專題紀錄片有優勢。城市宣傳片、旅游形象片時長較短,在內容上基本都是遍歷城市或者景區具有代表性的環境、建筑、景觀、民俗,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是無法真正體現城市或者景點的方方面面的。而專題紀錄片因為時長較長,在內容上可以涉及面較廣,能較全面展示歷史、文化、人文、自然、建筑、民俗、美食、環境等因素,在內容的廣度上優勢明顯。

其次,在內容的深度上,專題紀錄片有優勢。旅游在表面上是消費自然與物質資源,而其內核卻是文化。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發展的沉澱物,是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的集合。而這些作為城市旅游的內核,是打造城市形象的關鍵因素。雖然城市宣傳片、旅游形象片可以通過廣告詞來展示文化內涵,但畢竟就幾句詞,在挖掘深度上還遠遠不夠。專題紀錄片則可以針對上述內容進行深入淺出的解說、展示,在深度上佔據優勢。

再次,在敘事文本上,專題紀錄片更能體現多樣化。目前大多數宣傳片、形象片在敘事文本上,還是以廣告詞為主,影像、圖片、文字、標識、音樂等形式為輔,目的在短時間內能讓觀眾留下品牌的名稱、標識,是迎合快速消費的特點、以廣告品牌為主要目的。而專題紀錄片則可以全方位地通過解說詞、影像、動畫、文字、音樂、音效等元素展示內容。從傳播學的角度上而言,文本類型越豐富,觀眾能取得的視聽感受就越強烈。

最后,在傳播效果上,專題紀錄片的影響力更強。在傳播渠道上,紀錄片佔據的時間長,傳播渠道寬廣,可以在電視上以固定節目的形式播出,也可以放置於網絡上播出,還可以在社交網絡上廣為分享和傳播。在受眾上,紀錄片的收視人群更為集中,傳播的指向性更強。而宣傳片、形象片則以廣告的形式,面向非特定的收視人群,因其本質上是廣告,可能會被收視人群手中的遙控器給忽略。

所以,對於那些影響力較弱的城市或者景區而言,要與已知名海內外的競爭者競爭,通過在形式上的模仿、不注重內容深度的挖掘、傳播無特定指向的人群的手段,在旅游形象塑造的效果上勢必是蒼白無力的。制作和傳播專題紀錄片,以相對多樣化的渠道進行傳播,才能營造較好的傳播效果。

三、專題紀錄片的策劃

(一)核心主題

歷史、人文是當今中國紀錄片創作的主要題材,以宣傳文化、旅游為主要目的的專題紀錄片也是如此。在本項目中,攝制組以湖南省永州市為攝制對象,探索專題紀錄片在弘揚地方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永州古稱零陵,因瀟水與湘江在此匯合,自古雅稱“瀟湘”,區域內自然風光秀麗,歷史文化底蘊厚重,歷史文化遺產豐富,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要展示一座城,就要追尋過去、探索未來,既要記錄表象,又要深挖內涵。專題紀錄片共通過5個專題,分別為詩韻瀟湘、山水文學、字裡行間、理學文化和瑤族風情,採用真實再現、扮演手段相結合的表現手法,從多角度對永州自然、人文、歷史、文化等幾個方面的內容進行全方位的展示。 核心主題是展示區域內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的全貌。

(二)主要內容

永州具有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每集影片要表達的主題。

1.詩韻瀟湘

永州地處湘、桂、粵三省交界處,是丘陵和喀斯特地貌混合區,行政區域內山水鐘靈毓秀,自然之美妙不可言,共有國家森林公園三個、省級自然保護區五個、風景名勝區三個,眾多的名勝古跡、自然溶洞交相輝映,猶如一副巧奪天工的美麗畫卷。

瀟湘之地,富有美麗傳說的九嶷山,有神奇險峻的陽明山,有山水秀麗的舜皇山﹔境內崖刻眾多,舜皇岩、朝陽岩、月岩、陽華岩、紫霞岩、淡岩。此外,文化遺跡諸如萍洲書院、浯溪碑林、柳子廟、寧遠文廟、高山寺、文昌閣、周家大院等名勝古跡。

永州悠久的歷史文化與秀麗的山水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古人描繪永州山水的詩詞文章數不勝數。

在本集中,專題片以主觀者的視角進行敘事,遍歷永州境內的著名地貌、山水、歷史、人文等方面的內容,提綱挈領,為后續的影片奠定好基調。

2.山水文學

從詩詞的角度上來說,柳宗元是永州重要的名片之一。他的詩詞歌頌永州山水,借物詠志,對中國山水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柳宗元在公元805年被貶為永州司馬,此后在永州的10年是他人生中最輝煌、最重要的十年,期間著作多達390余篇,佔到生平著作總數的一半以上。柳宗元的山水文學寄寓世相悲苦和人生理想於山水意象之中,其作品的荒寒孤寂意境與屈原一脈相承。

柳宗元的山水奇文千百年來為永州增添了無限光彩。“永州八記”已成為宣傳永州的不朽篇章,歷代無數文人墨客慕名前來觀光,豐富了永州名勝古跡的內容,使永州的山水成為了人們心馳神往的佳境。

世人為稱頌柳宗元的功績,特地修了柳子廟以示紀念。廟宇座落在零陵瀟水之西的柳子街上,面朝愚溪,背靠青山。廟分為三進三開,最前面是一座雙檐八柱戲台,每逢節日都會上演頗具特色的祁劇,后行至二進中殿,再后為三進,三進是正殿,殿中有柳宗元塑像。正殿后牆有三絕碑《荔枝碑》,碑文為韓愈所撰,由蘇軾書寫,頌揚柳宗元的生平事跡。

在本集中,編導以旁觀者的視角,採用虛實結合的攝影手法,結合動畫、圖片的展示,介紹柳宗元作品創作的背景、環境遺址、文化遺址,及其包含的民本思想和對后世文化的深遠影響等。

3.字裡行間

除了詩文,書法也是永州文化的一大精粹,“書聖”懷素7歲為僧,自幼對書法興趣濃厚,以蕉葉代紙練字,成名后其庵得名為“綠天庵”。零陵的綠天庵、祁陽浯溪碑林、高山寺都留有懷素的遺跡,現存懷素的作品《干字文碑》《瑞石帖》《秋興八首》等都屬中國書法珍品。清代書法家何紹基也是永州人。

永州的碑文化源遠流長,名人的詩文碑刻之多、價值之高為國內之最。祁陽的浯溪公園內現存世界最大的古書法摩崖石刻群“浯溪碑林”,有唐以來的石刻五百余方,涉及書家三百余人,囊括了唐宋元明清各個朝代、篆隸楷行草等各種書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走進碑林,就如進入了一座書法藝術的殿堂。三絕堂內的元結撰文,顏真卿的《大唐中興頌》和柳子廟裡的《荔子碑》在歷史上並稱“三絕碑”。

在本集中,編導以旁觀者的視角敘事,採用寫實的攝影手法,適當結合動畫展示,介紹書法作品的背景,解讀作品神韻,探訪碑林文化遺址,深刻揭示書法、碑林文化在中國藝術領域的成就和影響力。

4.理學文化

永州是理學創始人周敦頤的故鄉。周敦頤,世稱濂溪先生,他開創的理學文化是中國的新儒學,它以復興儒學為旗幟,重釋儒學經典,同時又集佛、道兩家的宇宙哲學和思辯方法等大成於一體,成為了一種佔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把中國的儒學推向新的高潮,一直延續到晚清時期。著名理學家程顥、程頤都是他的學生。周敦頤的散文名篇《愛蓮說》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漣而不妖”成為名士的勵志名言。

在本集中,編導採用旁觀者的視角敘事,採用虛實結合的攝影手法,結合影視資料、靜態圖片的展示,介紹周敦頤與理學創始的背景,其弟子的代表作,解讀新儒學——理學文化的精髓,品析新儒學在政治、文化等領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作用和影響力。

5.瑤族風情

永州境內瑤族人口達四十余萬,約佔全國瑤族總人口的四分之一。瑤族的發源地——江永千家峒,千百年遺留下來的瑤族風情,是民族文化的一大特色。千家峒瑤族敬奉盤瓠為祖先,有 “盤王節”、“洪門願”、“度戒節”等傳統的民族節日。這些崇拜儀式隆重,文化內涵豐富,刻著深深的瑤族印痕。千家峒內風景如畫,岩洞、高山、流水、密林等不一而足。大泊水瀑布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都龐嶺之顛飛奔而下,百米之內,水勢逼人,極具震憾力。

瑤族的另一文化瑰寶當屬江永“女書”,又名“女字”,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種女性文字符號體系,其字根植於漢字,書寫從右至左,自上而下,筆法飄逸、流暢,宛若少女纖纖身姿,美不可言。千百年來,隻流傳在永州江永縣及其近鄰一帶瑤族婦女中,它靠母女、姊妹相傳一代代傳承下來。1983年,江永發現“女書”的消息向全世界公布后,海內外專家學者紛紛前往江永考察、學習。近年來,永州通過興建女書文化村,建立女書博物館,開發女書工藝品,發展女書文化產業,使女書文化薪火相傳,發揚光大。女書也成了書法藝術的奇葩。

在本集中,編導採用主觀者的視角敘事,採用虛實結合的攝影手法,結合影視資料、靜態圖片、動畫、現場採訪等手段,介紹瑤族村落的自然風情、風俗習慣,介紹女書文化的起源、發展和現今的保存、研究情況,品析瑤族文化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三)表現手法與敘事技巧

由於是紀錄片,且內容多為歷史性的內容,鏡頭隊列之間不以敘事為主,而側重表達某種思想感情,在時空關系上也並非是線性的關系,所以在表現手法上,多採用表現蒙太奇的手法,夾評夾敘式的手段,來傳達紀錄片的主要思想。

在結構上,紀錄片每一集採用板塊式結構敘事,即在一集內容中有兩條或更多條線索,但不是交叉安排,而是敘述相對獨立的內容,每一塊內容有一條自己的發展線索,可以說每個板塊中的小結構是一種順序式結構。

在節奏的處理上,紀錄片的外部節奏元素中,鏡頭的景別以全景、中景等大景別為主,輔以小景別來說明細節,鏡頭以固定畫面為主,側重構圖的完美和諧,注重色彩的搭配,注重鏡頭內部光影的變化,盡力讓每個鏡頭都能做到美觀。內部節奏元素中,鏡頭連接、轉場多採用模擬特技來完成,再輔以節奏平緩的解說詞、背景音樂,以達到“徐徐道來”的視聽效果。

四、總 結

專題紀錄片在弘揚地方旅游文化的功能上,比一般的形象廣告片有更深度和廣度,尤其適合在網絡上、當地有線電視台甚至衛視台上播出。作為一種宣傳文化的產品,專題紀錄片要求內容充實有深度,畫面生動形象,解說語言渾厚,在結構的安排上一般採用夾敘夾議的手法,既注重敘述內容的表達,又注重情感的傳遞。深入挖掘和繼承地方傳統文化在,結合專題紀錄片的傳播特長,兩者相得益彰,使文化價值與旅游效益能最大程度上結合起來,形成傳承與弘揚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 郭錚.淺析城市紀錄片對城市品牌的傳播[J].北方文學,2012(2).

[2] 萬小菡.新媒體時代城市紀錄片的攝制與傳播[J].視聽界,2014(7).

[3] 萬小菡.城市記錄影像的構成與表達[J].中國電視(記錄),2013(10).

[4] 金震茅.城市紀錄片的內容構成、特點及發展對策[J].現代視聽,2012(4). 

(責編:王妍(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