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6年:第3期

淺談大數據時代科技期刊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徐偉娟  蔡雯雯  江雨蓮
2016年05月26日15:20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2013年,人類社會正式邁入“大數據元年”,這標志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大數據既是一種資源,又是一種技術和理念。在大數據的浪潮中,科技期刊在出版形態、業務流程、評價規則、營銷模式、出版編輯理念等方面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生存環境日趨激烈、傳統盈利模式遭遇淘汰,以及對從業人員的要求不斷提高等前所未有的挑戰。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科技期刊﹔出版﹔編輯

20世紀80年代初,著名未來學大師及社會思想家阿爾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便預言大數據(big data)將成為“第三次浪潮的華彩樂章”。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上至國家的重大決策,下至人民生活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信息均被數字化,並得到有效的儲存。邁入21世紀,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大規模生產、分享和應用數據的時代——大數據時代,它強調信息技術的重點由“技術”轉變為“信息”。因此,在以信息為基礎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領域,大數據勢必引發其組織決策和業務流程等方面的根本性變革。而為學術研究服務的科技期刊在大數據時代浪潮中,又將面對怎樣的機遇和挑戰呢?

一、大數據的概念與特征

大數據,又稱為巨量資料或海量資料﹔其是由數量巨大、結構復雜、類型繁多的數據資料構成的數據集合,是以“雲計算”為基礎技術支持的數據處理和應用模式。大數據技術是通過集成共享數據,將分散的數據資源轉變為集中的智力資源和知識服務能力。研究機構Garter定義“大數據”為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源。簡而言之,從各種類型數據中,快速獲得有價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數據技術。

大數據的特征通常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數據體量巨大(Volume)、數據類型繁多(Variety)、價值密度低(Value)、處理速度快(Velocity)。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大數據的4V特征,也是大數據區別於傳統數據的顯著特征。

二、大數據時代下科技期刊面臨的機遇

1.出版形態的多樣化。大數據時代,在計算機、互聯網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創新環境下,傳統科技期刊的出版模式已悄然向大數據平台、多媒介及全媒體模式轉型。科技期刊數據化集群建設得以實現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大數據技術的成熟與推廣,隨著大數據平台技術的建立,科技期刊實現了內容的自主優化、信息服務的個性化,以及出版發行模式的多元化,科技期刊將向著在線投稿及評議系統、編輯管理系統和增值服務系統一體化的方向發展。大數據期刊平台的構建將通過期刊內容推薦系統、流計算、期刊數據庫和期刊信息整合與治理四大功能板塊完成[1]。大多數科技期刊所採用的紙質媒介,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已不能滿足讀者的閱讀體驗,網絡、無線、手持閱讀器的全媒體出版要求凸顯。傳統紙質科技期刊傳播媒介將呈多樣化、全媒體的發展態勢,物聯網、互聯網、移動智能終端等技術平台,都已成為科技期刊傳播的重要媒介。科技期刊利用數字化、多媒介、全媒體的出版模式,在為讀者提供平面媒體與數字媒體相結合的全新視聽閱讀感受的同時,也獲得了更多途徑和更深層次的推廣效果。

2.業務流程的智能化。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雲計算技術的成熟,使得任何復雜的數據都可以實現定量化分析[2]。因此,導致編輯工作流程中的信息收集、加工、傳遞等過程的智能化成為可能。科技期刊編輯的目標是將知識差大,且讀者或該領域從業人員感興趣的論文從眾多稿件中挑選出來,體現在編輯出版過程中就是組稿策劃和審稿過程[3]。而過去這一編輯流程基本依靠編輯人員的經驗、價值觀或學術專家提出的建議完成。而現在大數據技術將科技期刊歷史出版物數據化,將全社會、全行業的科技成果數據化,並將這些數據進行整合、分析,從中獲得真實、客觀、准確、全面的學術信息,從而為科技期刊的選題策劃、組稿及審稿提供依據。可以想象在大數據技術提供的真實、客觀、准確、全面的學術信息下,那些“一稿多投”或學術不端、學術腐敗的問題稿件,將無處遁形。在信息的加工過程中,大數據及雲計算技術將過去編輯流程中,因編輯習慣不同或各期刊要求各異,而無統一標准的編輯規則模式轉化為統一、有序的編輯規則模式。在這種編輯規則模式下,利用人工智能工具或軟件,有可能實現稿件的計算機“預編輯”。從而減少編輯的重復勞動和簡單勞動,提升編輯質量和編輯效率。

3.評價規則的多元化。目前,對科技期刊及論文的質量和影響力的評估,普遍採用基於文獻計量學的評價體系,如影響因子和被引頻次。然而,由於模擬數據時代採集的數據樣本量小、種類少,導致科技期刊界對定性或定量評價的優劣爭議不斷[4]。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解決了這一問題。通過文本分析、語義分析、專家印象評估及同行評估等方法,可以實現對科技期刊的定性評價。通過期刊影響因子動態跟蹤、論文被引動態跟蹤、論文瀏覽及下載量動態跟蹤等方法,可以實現對科技期刊的動態評價。通過專家反饋信息採集、同行引用反饋信息採集、讀者反饋與推薦信息採集、廠商應用效果市場反饋信息採集等方法,可以實現對科技期刊客觀評價。因此,基於大數據平台的科技期刊及論文評估是定性與定量、歷史與現代、靜態與動態、學術價值和經濟效益、主觀與客觀相結合的多元化、綜合性科學評價機制[5]。

4.營銷模式以品牌營銷為主。大數據時代科技期刊的營銷模式是將文化價值、創新價值、版權價值和廣告價值融為一體的新型商業模式。文化價值即科技期刊的學術品牌,是科技期刊建設的最主要目標,有文化內涵、科技含量及藝術價值的品牌形象,不僅保証了科技的發展和文化的繁榮,更是吸引讀者的關鍵,從而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影響力,實現科技期刊的良性發展。創新價值即是以創新為突破口的跨媒介融合出版,利用大數據技術獲取受眾群體的核心信息,通過大數據分析掌握市場動向,並及時提出有創新性的營銷策略,是科技期刊出版單位需要具備的專業能力。印刷時代建立的傳統版權原則和制度,在大數據時代受到了根本性動搖,傳統版權規則所確立的利益觀、價值觀,以及商業模式也被逐漸解構,特別是隨著數字出版的蓬勃發展,版權資源潛在的巨大市場和價值被重新挖掘和開發。版權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版權資源成為爭奪主戰場,版權資源的價值亟須重塑[6]。大數據時代,出版載體已向跨行業全媒體模式轉變,出版形態也更加豐富,廣告形式不僅僅局限在傳統期刊投放的平面廣告,聲音、動畫、影像等多媒體形式的廣告將有效地與科技期刊的主題報道內容相結合,讀者在閱讀雜志內容的同時,也反復接受了產品的展示與推廣,加強了品牌宣傳效果,真正達到廣而告知的目的。

5.出版編輯理念面臨的機遇。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要求科技期刊的編輯工作從傳統的文字編輯加工,轉變為全媒體新出版語境下的數字編輯。數字編輯的定義是:在數字圖書、數字報紙、數字期刊、網絡原創文學、網絡教育出版物、網絡地圖、數字音樂、數字視頻、網絡動漫、網絡游戲、數字音像制品、手機出版等出版過程中,從事選題策劃、組織稿件、審核把關和加工整理的專業技術人員[7]。這就要求科技期刊編輯首先從思想上樹立數字編輯理念,深刻理解大數據時代,數字出版背景下編輯工作不斷追求創新和數字技術應用的要求。科技期刊數字出版編輯在推廣重要學術成果、傳播科技文化知識、促進科技期刊發展進程中,不僅是實現期刊全媒體化的先行軍,更是數字出版技術創新的開拓者。數字出版編輯應順應數字出版的潮流,更新數字化出版的編輯理念,主動參與文化、科技成果的數據化,並積極實現數字信息的加工與傳播。在讀者服務方面,編輯也利用大數據技術提供的精准信息,實現對目標消費群體的個體化信息推送,提供更為精准服務。數字出版編輯要不斷適應數字理念的創新,以適應大數據時代不斷深化的移動互聯網終端輸入內容智能化的趨勢[8]。

三、大數據時代下科技期刊面臨的挑戰

1.信息透明化導致期刊生存環境競爭激烈。通過大數據技術,所有科技期刊都將在一個更為透明的環境中生存。所有科技期刊的評價指標,都將作為公共信息,而被公之於眾。例如,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每年都會將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收錄期刊的主要計量指標,如核心總被引頻次、核心影響因子、核心即年指標等,以引証報告的形式,提供給大眾。在這些細化和量化的數據信息面前,科技期刊的優劣勢一目了然。這必將造成優秀期刊的良性發展和劣質期刊的自我淘汰。這種數據公開機制,有可能導致某些優質期刊或優勢學科領域的期刊獲得更多的讀者和作者資源,而對於新創辦的期刊和某些弱勢學科領域的期刊將進入一個更為不利的生存態勢之中。

2.對科技期刊編輯人才隊伍提出了新的要求。隨著大數據理念深入人心,大數據技術的日臻成熟,數字化出版必將成為科技期刊的主要出版形式[9]。因此,數字化編輯也將成為科技期刊編輯工作者的新要求。編輯工作者不僅應具備組稿策劃、文字編輯加工能力外,還應具備內容擴展、內容研究、內容創作等能力,以適應科技期刊在大數據時代下的數字化發展。

3.傳統的盈利模式不再滿足期刊的發展需求。在科技期刊數字化進程中,科技期刊文章無償向全社會提供閱讀已成為必然趨勢。因此,依靠紙質發行、有償下載閱讀的傳統盈利模式,已不能滿足期刊的發展要求。然而,在將來期刊出版社或編輯部是否能成為數據運營的主體,也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數據庫運營商有可能通過與科技期刊共同建立和運行數字化出版平台,或開發數字化產品,來分享雜志的發行和廣告收入。

由此可見,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科技期刊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作為科技期刊的從業者,我們要抓住這些機遇,迎接挑戰,完成科技期刊的完美轉型,盡早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數字化期刊集群化。

參考文獻:

[1] 丁田.大數據時代科技期刊的未來形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4(2).

[2] 賈曉青,王萍,陳清蓮.大數據時代科技期刊編輯思維拓展[J].出版科學,2014(6).

[3] 張小強,張蘋,呂賽英.從信息傳播角度看科技期刊編輯出版過程及其優化[J].編輯學報,2007(3).

[4] 朱劍.量化指標:學術期刊不能承受之輕——評《全國報紙期刊出版質量綜合評估指標體系(試行)》[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

[5] 柴英,馬婧.大數據時代學術期刊功能的變革[J].編輯之友,2014(6).

[6] 張勤.試論大數據時代版權資源的價值重塑[J].中國出版, 2015(11).

[7] 李超.數字出版人才培養:職稱評定的作用[EB/OL].中國數字出版信息網,2013-05-23.

[8] 李海峰.大數據下數字出版編輯的理念和職能創新探析[J].寧波 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5(2).

[9] 賈曉青,王淑華.大數據時代科技期刊發變革斷想[J].編輯學報,2014(6).

(責編:王妍(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