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特色國貨意外走紅外國電商網站 品牌輸出還剛起步

2016年05月26日07:39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新老國貨牆內開花牆外香

  “就像涂了玫瑰色的冰淇淋那樣,清涼而持久。”“這個產品簡直是人造奇跡,必須讓全世界知道它的存在。”“謝謝亞馬遜,謝謝中國!”這些飽含深情的描述,來自亞馬遜網站美國用戶對一款“東方神藥”的評價。近日,有關國產藥品馬應龍痔瘡膏在美國大受歡迎的帖子在網上熱傳,由此引發網友對於國貨海外熱銷的討論。

  在那些牆內開花牆外香的國貨中,有性價比高的電子科技類產品,比如華為手機、海信電器,也有主打東方傳統的“中國特色產品”,比如老干媽、馬應龍藥膏、回力鞋。外國人購買中國品牌,看上的也是其物美價廉和中國獨有。不過,與如今中國產品大量輸出相比,營銷宣傳還沒跟上海外遠征的步伐,一些產品也沒有貼近當地市場需求。

  口碑傳播

  特色國貨意外走紅

  在美國亞馬遜官網上,輸入“馬應龍”的漢語拼音,第一個出來的就是馬應龍旗下的王牌產品痔瘡膏,出現在產品頁面中的評價和回復讓人感到非常驚訝。目前,經過1003名用戶打分后,這一產品的評分達到4.3分,在滿分5分的標准中,這個分數已經相當高了。

  國外用戶的溢美之詞,讓國內網友大感意外。一些國外用戶對馬應龍痔瘡膏的褒獎,甚至已經上升到了贊揚中國的層面。

  就價格而言,一隻10克裝的馬應龍麝香痔瘡膏在美國亞馬遜的售價為11.78美元,約合人民幣77.21元,而國內同款在天貓上的售價僅為16.9元。與之類似的是,一瓶210克的老干媽辣椒醬在國內售價不足10元,而在美國亞馬遜上的價格是11.99美元,折換成人民幣約為78.58元。

  對於產品在網絡上的爆紅,馬應龍藥業董事長陳平表示,在亞馬遜走紅純屬原生態口碑爆發,是消費者感知體驗的一種表達,並非社交營銷的結果。“我們沒有這麼大的能力和能量運作,只是做好產品,還做了一些創意視頻進行健康教育。作為中華老字號藥企,我們還需加倍努力,確保品質。”受海外熱銷的影響,馬應龍股價在過去8個交易日裡表現相當強勁,逆市上漲超過20%。

  除了馬應龍、老干媽等爆款國貨,青島啤酒在海外的口碑也非常不錯。“歐洲人普遍覺得青島啤酒非常好喝。有一次我們到飯館吃飯,那些外國人一看到來了中國人,就舉著酒瓶朝我們一直喊‘青島啤酒’。我認識的所有美國人也都非常喜歡青島啤酒,覺得口感爽滑,比美國啤酒好很多。”在京留學生莫凡妮說。

  物美價廉

  國產手機撬開海外市場

  除了馬應龍、老干媽、青島啤酒等獨具中國特色的產品,國產電器和電子類產品也在靠物美價廉撬開海外市場的大門。

  “當時他正好用手機看時間,我抬頭一看,發現手機上有華為的太陽花logo。”在西班牙讀研究生的中國留學生小江意外發現,老師用的,居然是華為手機。這一發現,讓漂泊在外的他倍感親切。“沒想到遠在千裡之外的歐洲,還能看到有外國人用中國的手機,覺得挺自豪的。”

  相對於蘋果、三星等進口手機而言,國內消費者對國產手機的印象一貫是低價、低端、不好用。然而,華為、Oppo、小米等手機品牌卻逐漸打開了海外市場,在國際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Garter發布的最新報告,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的總銷量是3.49億部,其中三星和蘋果分別以24.1%和17.9%的市場佔有率領跑銷售冠亞軍。在這兩大巨頭之后,便是3個國產手機品牌——華為、Oppo和小米。Gartner研究總監安舒·古普塔表示:“新品牌正在顛覆現有品牌的商業模式,三大中國品牌一季度進入了前5名,總體市場份額為17%。”

  這些國產手機在國外暢銷,要歸功於其低售價和高性能的產品定位。

  美國留學生David Schultz的爸爸去年在網上買了一部中興手機,低價是吸引他購買的最主要原因。“我爸爸比較喜歡便宜的東西,當時網上正在做活動,有優惠,他就花100多美元買了這部手機,覺得還挺好用的。”

  不過,Schultz也表示,就手機而言,中國品牌在海外並不佔主流。“美國人對韓國、日本的手機比較熟悉,中國品牌相對較少,最近幾年才開始變多。我估計中國手機在美國市場的佔有率可能僅在5%左右。”

  除手機外,電器類產品也是海外市場中比較成功的國貨。“我在歐美很多國家都待過,海信是讓我很吃驚的一個品牌,大小城市的賓館裡,經常能看到海信電視機。”留學生莫凡妮表示。

  營銷短板

  品牌輸出還剛起步

  盡管有了一批讓國人驕傲的產品海外爆紅,但中國在全球叫得響的世界級品牌卻鳳毛麟角。在全球最大的品牌咨詢機構Interbrand發布的“2015最佳全球品牌排行榜”中,前一百名中隻有兩家中國品牌,那就是華為和聯想。其中,華為排行第88名,聯想排行第100名。

  “直到今天,絕大部分中國企業還沒有全球營銷的意識,依然停留在口碑傳播的低層次營銷階段。”品牌管理領域的專家崔洪波分析,這在消費品領域尤為明顯。

  以爆紅的馬應龍痔瘡膏為例,其在海外市場的銷售份額還不足產品總銷量的2%。馬應龍的中成藥復方產品也還沒有進入海外主流市場,主要集中在東歐和東南亞區域。

  營銷宣傳跟不上產品輸出,是造成中國品牌在國外認知度不高的主要原因。小江表示,他在國外4年多,盡管身邊有人用中國手機和家電,但他在街上幾乎沒看到過廣告,沒看到過他們的形象代言人,更感受不到中國產品所代表的生活方式。

  “我覺得國貨拓展海外市場的成績有目共睹,但是品牌形象的輸出還不夠。比如蘋果產品讓人直接聯想到科技魅力,但我們的品牌,在營銷宣傳方面不太給力。”小江認為。

  不能貼近當地市場,解決國外用戶需求,也是目前中國品牌國際化有待解決的一大問題。

  “我一直想給媽媽買一部小米手機,但是大部分中國手機都沒有韓文版,用起來會很不方便。”在北京工作的韓國姑娘李京姬表示,小米、華為等中國手機因為價格便宜,在韓國很有優勢,一些韓國人甚至為了買小米手機,專門去下配套的翻譯軟件。“如果能解決語言問題,在韓國的市場肯定會更大。”

  引人注目的是,一個星期前,中興手機大手筆包下了美國華爾街日報的整版廣告,並打出“感謝3000萬美國消費者因為更佳的體驗而選擇中興”的致謝感言。一向低調的中興如此高調打出營銷牌,或許可以看做國貨在海外品牌推廣上的一次大膽嘗試。

  “中國品牌走出去,應先用低價策略切入,然后再走品牌化道路。”崔洪波評價。(袁雲兒)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