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微信公眾號——“研究事兒”

識破西方媒體“潛規則”

——事兒姐帶你看看西方媒體報道亂象

事兒姐 研究事兒
2016年05月30日10:4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
小字號

這期研究事兒,我們遠渡重洋,去看看國外媒體報道的“秘密”。現在,很多媒體人或學界的研究者,常常唯西方媒體報道方式的馬首是瞻,一味地、單純地認為西方媒體的報道就是絕對客觀、絕對真實,殊不知這種想法其實並不符合實際。事兒姐這麼說,可不是捕風捉影,特地去國外主流媒體網站查實了一番。現在,就讓事兒姐嘗試撥開迷霧,帶你去看看西方媒體的四大亂象。

1 美國白宮散布不實消息,操控媒體報道。

紐約時報雜志網站《一個有抱負的小說家,成為了奧巴馬的外交政策專家》的報道截圖。

美國《紐約時報雜志》5月6日發表了一篇關於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本•羅茲的報道(《一個有抱負的小說家,成為了奧巴馬的外交政策專家》),披露了白宮在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上故意散布不實消息,操控媒體。消息一出,引發了美國公眾對政府與媒體的不滿和批評。

事兒姐發現,羅茲為記者和專家制造了一個“回音室”。記者和專家們該說什麼,羅茲團隊都會事先告之。在文章中,羅茲指出,隻需要待在華盛頓便能報道天下事的美國記者其實“什麼都不懂”,他們唯一的從業經驗就是報道過政治競選活動。

對很多人推崇的美國新聞專業主義,經此風波,頗讓事兒姐咋舌。

2 英媒爆炒女王私話,嘩眾取寵,違背新聞整體真實。

英國《衛報》網站關於“女王私話”的報道截圖。

 

路透社網站關於“女王私話”的報道截圖。

事兒姐記得,清華大學的李希光教授曾經寫過一本專著《妖魔化中國的背后》,揭示西方媒體故意丑化中國形象的報道傾向。雖然時代在進步,現在的世界局勢和當時又有了很大不同。但偏愛炒作與中國相關話題這件事兒,在事兒姐看來,至今並沒有改變。

就在不久前,北京時間5月10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白金漢宮花園舉辦下午茶會,其中有一段倫敦女警官德奧絲與女王的聊天內容泄露,被英國媒體爆炒。

德奧絲負責去年中國領導人對英國國事訪問的安保工作。視頻中她向女王抱怨中方官員“粗魯”,做得“不合外交禮儀”。女王以“確實是這樣”應和了她。英國媒體對這段視頻如獲至寶,不僅充斥在各大知名媒體的“頭條”位置,還分別向英中外交部以及英王室進行問詢。

看了這段視頻,事兒姐不得不澄清一點,這次中國領導人對英國的國事訪問是非常成功的。訪問期間,中英雙方在經貿、人文交流等方面達成了59項協議和共識,並決定共同構建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另外,此次中英雙方簽署的商業協議多達28項,總價值接近400億英鎊,可謂碩果累累。這麼多影響兩國人民福祉的成果他們不感興趣,卻對不明就裡的隨口聊天大報特報,是何居心明眼人可知,我們不做定性。

3 利益卷入,冷處理“民主之春”等運動。

雅虎網站關於抗議者在國會大廈前舉行示威活動的報道照片。

號稱“事實第一性”的美國媒體,並不完全以客觀事實為新聞報道的唯一依據。在事兒姐看來,其實美國媒體最關心的是金錢利益。

4月2日,美國公眾發起了一場直指“金錢政治”的“民主之春”運動。運動中,很多示威者因“非法示威、集會、妨礙司法”被逮捕。其中在國會廣場的抗議活動打破了被逮捕人次最多的記錄。然而令美國公眾憤怒的是,美國主流媒體對發生的一切出現了集體失聲。示威人群中不時發出“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在哪裡”的質問。

臉譜網上美國網民感慨CNN對此事件反應過於遲緩。

說到這,事兒姐還想起了2011年美國發生的一件驚動全球金融界的大事兒——“佔領華爾街運動”。面對這次抗議游行,美國媒體同樣採取了冷處理的態度,最初報道十分有限。而且,這些報道大多帶有偏見。一名曾經親身經歷“佔領華爾街”運動的當事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到,“主流媒體的報道中總是說抗議者漫無目的、沒有效率、缺乏明確的目標。主流媒體所傳播的信息不中立”。

4 《大西洋月刊》有償信息交換,只是冰山一角。

高客網上關於此次信息交換的郵件內容的報道截圖。

今年2月,某網站曝光了美國《大西洋月刊》政治新聞編輯馬克•艾賓德與希拉裡•克林頓曾經的發言人菲利普•萊因斯之間的一樁報道交易。2009年,艾賓德為了在希拉裡政策演講之前看到講稿,應萊因斯的要求,在報道中使用“作風強悍”來形容希拉裡的個性,並明確點出希拉裡在出席華盛頓智庫活動時,座位被安排在一些外交官之后“明顯並不是巧合,而是意在傳遞某些信息”。

類似這種信息交易,在西方媒體中,尤其涉及政治問題時,非常普遍。此次事件的發現,只是揭開了美國報道內幕交易的冰山一角。

根據皮尤調查中心2015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在美國,65%的公眾已經不相信媒體。早前,蓋洛普公司一份調查也顯示,公眾對媒體的信任已經跌到歷史低點。

事兒姐覺得公眾對媒體的不信任,主要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媒體本身存在的弊病,二是公眾自身的媒介素養問題。

很多美國媒體的所有者屬於社會富有階層者,與精英群體更有共識。另外,美國的媒體與資本已經緊密聯系在一起。以事兒姐之前提到的“佔領華爾街”運動為例,華爾街各大銀行控制著美國媒體的信用投資和債務資金。許多媒體老總同時也是各大銀行、金融機構的股東或合伙人。不難看出,最能決定美國媒體導向的是與自己關系最密切的強大資本,而不是客觀事實或普通民眾。

另外,媒體生活化的現狀,使我們每天都要面對海量的媒體信息。如何對信息進行理性的甄別與選擇,對公眾自身的媒介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假作真時真亦假”,假信息多了,人們無力辨別,自然會認為一切信息都不可信。

孰真孰假?事兒姐不得不提醒大家,在看待西方媒體的時候,可要睜大眼睛嘍。

(本文根據紐約時報雜志、路透社、英國《衛報》、CNN等國外媒體﹔人民日報、環球時報、北京青年報等國內媒體相關報道整理分析。)

原創作品 轉載請注明

統籌:張天培 耿 磊 技術:張 翀

(責編:戴莉莉、程惠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