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6年:第4期

我國網民媒介素養的提升及其傳播學思考

潘  彤
2016年05月31日10:49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網絡的迅速發展和網民數量的激增促進了社會的不斷發展,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相應的社會問題,網民媒介素養的問題成為討論焦點。文章充分肯定網絡時代網民媒介素養的提升,並運用“靶子論”“議程設置”“意見領袖”等傳播學經典理論深入剖析網民媒介素養提升的表現以及在網絡社會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討網民從自身的角度提高媒介素養的方法。

關鍵詞:媒介素養﹔傳播學﹔方法

隨著網絡的迅猛發展,網民數量激增,截止2015年12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6.8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0.3%[1]。網民參與網絡事件的程度不斷加深,並在網絡建設和社會發展中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2006年度互聯網使用者甚至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風雲人物。網民的力量為何如此之大,為何能影響網絡事件的發展走向,為何能影響社會事件的處理結果,筆者認為,是網民的媒介素養逐漸提升的結果。

一、我國網民媒介素養的發展現狀

媒介素養是指人們面對媒介各種信息時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評估能力、創造和生產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應能力[2]。一般而言是指普通大眾,而非記者和其他傳媒從業者。網民的媒介素養則指網民在面對互聯網鋪天蓋地的信息時能否正確有效的選擇信息,實現享用網絡媒介資源的能力,這種能力包括網民利用網絡資源的動機、使用網絡資源的方式方法和態度、利用網絡資源的有效程度及對網絡信息的批判能力[3]。

當然隨著傳播科技與資訊媒體的加速發展、運用和普及,以數字化為表征的新媒體對媒介環境乃至社會環境的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並對網民的媒介素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包括網民對信息技術以及新媒介的認識能力、辯証批判的認知能力、主動生產及傳播信息的能力等,新能力的提出要求網民更加積極主動的融入互聯網環境,而不是消極的等待和接受信息。

專家學者對網民媒介素養問題進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有學者認為,網絡上存在的大量諸如“網絡打手”“人肉搜索”“網絡暴力”和“網絡犯罪”等問題,嚴重影響了網絡參與的秩序。有些網民信息傳播素養不高,不顧他人隱私大肆進行“人肉搜索”,通過網絡追查並公布、傳播當事人的個人信息,並在博客、論壇、微博上造謠誹謗、惡意攻擊,煽動和糾集人群以暴力語言進行群體圍攻,使當事人遭到嚴重傷害並對其現實生活產生極大威脅[4]。網絡犯罪層出不窮,呈現出案件數量多、案件類型復雜、犯罪手法多樣、受損面廣、受損嚴重等趨勢,為網絡的安全使用帶來了巨大隱患,嚴重危害人民和國家的利益。

網民的媒介素養與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緊密相連,總的來說,國民整體媒介素養還處於相對低下的水平,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正在不斷地提高,並在網絡社會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二、從傳播學角度看網民媒介素養的提升

(一)從“靶子”到積極主動的選擇和甄別信息

20世紀初到30年代末,傳播效果研究的觀點是:傳播媒介擁有不可抵擋的強大力量,它們所傳遞的信息在受傳者身上就像子彈擊中軀體,藥劑注入皮膚一樣,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應﹔它們能夠左右人們的態度和意見,甚至直接支配它們的行動[5]。這個時期,人們認為受眾是“靶子”,面對媒體以及大量信息一擊即中,沒有任何反抗和應對能力,施以某種特定的“刺激”便能引起大致相同的“反應”。

21世紀網民開始積極主動的尋求對自身學習工作乃至生活有用的信息,也具備了辨別網絡信息品質品位良莠高下的能力,對有害信息的免疫力逐漸增強。這種“刺激—反應式”理論和“子彈論”也隻能生存在於30年代保護主義的媒介素養范式之中了。網民不再是任憑媒介影響和控制的“靶子”,他們學會了選擇和理解信息,更重要的是他們開始質疑、反思並反饋網絡信息。

(二)從“靜觀”到“變通”影響媒介議程設置

“議程設置功能”是1972年麥庫姆斯和肖提出的,他們認為,大眾傳播具有一種為公眾設置“議事日程”的功能,傳媒的新聞報道和信息傳達活動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的方式,影響著人們對周圍世界“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斷[5]。網絡參與中受眾地位的提高,傳授雙方互動性的加強,網民信息收集、處置和傳輸的便利性,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網民的主動性,媒介議程設置的能力因此被削弱,受眾議程設置的能力逐漸增強,某些情況下,網民已經開始設置媒體的議程,開始創作和生產信息。

在網民中引起反響或網民共同關注和關心的事件往往能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也成為傳統媒體深度報道和進一步挖掘的重點,繼而引發廣泛的社會討論,使單獨 “草根議程” 變成了 “社會大眾議程” 和“主流媒體議程”。網民不但通過自己的力量影響了輿論走向,更創造了各種身份提出新的“社會議題”,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網民參與改變了傳統媒體“主流媒體議程設置”→“大眾議程設置”→“社會決策議程設置”這一原始的議程設置方法,創造了網絡社會新的“議程設置”邏輯:“網民議程設置”→“小群體議程設置”→“大眾議程設置”→“主流媒體議程設置”[5]。

(三)高媒介素養的輿論領袖大量涌現

輿論領袖也稱意見領袖,是“兩級傳播”中重要的傳播學概念。拉扎斯菲爾德認為,信息常常是從廣播與報刊流向意見領袖(大眾傳播過程),然后經由意見領袖流向人群中不太活躍的其他部分(人際傳播過程),這一過程被稱為兩級傳播。在活躍的人際傳播網絡中,經常為他人提供信息、觀點或建議並對他人施加個人影響的人物被稱為“輿論領袖”[6]。

網絡上逐漸出現了大量具有高媒介素養的領袖,並且發揮越來越重要的功能。他們關注政治、經濟等國家大事和教育改革、反腐敗、民生等社會熱點問題,並在網絡中快速發聲搶佔輿論先機,憑借發言的質量和頻率積累了較高的聲望。輿情事件發生時,輿論領袖的言論和意見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和改變“沉默的大多數”和“追隨的大多數”,引導和推動事態發展,影響輿論走向,彰顯了“意見領袖作為媒介信息和影響的中繼和過濾環節”所起的重要作用﹝7﹞。一些網民在網站論壇發揮影響力的基本過程是,發帖引起回應——被加精華——被置頂/推薦到網站論壇主頁——被大量網友轉載——被其他網站轉載——被其他線下媒體轉載。

網絡媒體不但沒有削弱輿論領袖的作用,廣泛參與性還擴大了輿論領袖的身份構成,不僅有傳統意義上的政府官員和新聞媒介人員,更網羅了普通大眾加入其中﹝8﹞。由少到多,由個人到群體,這將是網民媒介素養全面提升重要且必要的環節。

通過分析,可以看到從進入網絡時代起,網民在獲取網絡信息、參與網絡對話、處理網絡事件等方面的轉變,即從被動消極、全面接收、片面參與到積極主動、批判接收、全面參與的轉變,這些轉變是網民在網絡參與中媒介素養提升的重要表現,也是構建和諧網絡、打造理性網民的必由之路。

三、提升網民媒介素養的方法途徑

認識到網民媒介素養一定程度的提高,有利於我們總結經驗,繼續保持和發揚網民在網絡中沉著冷靜且積極參與的態度,不因大量網絡信息的沖擊而喪失選擇理解、判斷質疑和創造生產的能力。但我國網民離真正的高媒介素養的標准還有很大的差距,要實現網民媒介素養整體水平的提高還有漫長和艱難的路要走。基於以上分析,可以進一步探討網民如何從自身的角度提高媒介素養。

第一,網民應該學會選擇性地閱讀網絡信息,提高信息篩選、過濾和尋找信息為我所用的能力。要有目的的尋找對自己學習工作和生活有價值的信息加以利用,對於一些新聞事件的報道,網民需掃描式或瀏覽式閱讀,了解基本的客觀信息以滿足獲取信息和社會交往的需要,不應流連於漫天飛舞的信息中不知所措。

第二,要對網絡媒介及信息進行評估和質疑, 提高理性批判能力。首先,要全面的看待網絡信息,在利用的同時保持批判和質疑的眼光,對於吸引眼球的“標題黨”和“噱頭”要提高甄別能力,盡可能地甄別出隱性失實的新聞﹔其次,在強大的輿論面前,應保持清醒的頭腦,不應喪失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第三,積極理性地關注和參與網絡公共事件,通過有效的“議程設置”,最大程度地促進網絡公共事件的解決,引導公眾對自身合法權益的關注,對邊緣弱勢群體利益的維護。避免為了吸引公眾的眼光,設置或者過多參與帶有庸俗化和娛樂化的本質的“議程”。

第四,網民應多方面獲取信息,尤其注意與傳統媒介結合,進行互補式閱讀, 防止思維定式和思維慣性,增加思辨的反應能力。通過與電視、報紙等傳統媒介的接觸,網民可以從不同角度獲得對事件的認識和理解,全面提高思考問題的能力。

第五,使用網絡時網民應增加個人修養,提高倫理道德與法律意識。網民在網絡交往中應自覺維護他人的隱私和合法權益,避免因不滿、憤恨等情緒進行“人肉搜索”和“網絡暴力”等違反道德和法律的行為﹔應遵守網絡公共安全的相關規定,不能從事泄露商業機密或國家機密等違法活動,自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提高法律意識。

第六,自覺接受媒介素養教育。媒介素養教育自進入網絡時代以來一直受到專家和學者的關注,無論是青少年、大學生還是農村網民亦或是官員都應積極主動的尋求或接受媒介素養教育,全面提高對媒介素養的認識,有意識的規范自己在媒介接觸中的行為,真正實現媒介素養的提高。

我國網民媒介素養的提升,這裡的“提升”包含兩個含義:一是至今為止,我國網民在過去的媒介交往中所實現的媒介素養的提高,二是在網絡發展更迅猛的今天,我國網民的媒介素養如何提升。筆者通過回顧我國網民在提高媒介素養中所取得的進步及其傳播學思考展望了在實現全民媒介素養提高的過程中,網民需付出的更多的努力。

參考文獻:

[1]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5年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http://www.cnnic.net.cn/gywm/ xwzx/rdxw/2015/201601/t20 2016年01月22160122_53283.htm.

[2] 邱沛篁,蔣曉麗,吳建. 媒介素質教育論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

[3] 馮資榮.泛信息時代的受眾媒介素養[J].現代視聽,2007(5).

[4] 楊焜棋.網絡傳播時代的媒介素養培育探討[J].才智,2010(15).

[5]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6] 劉暢. Web 2.0時代的“網民議程設置”[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

[7] 尚俊杰,霍曉丹,孫也程.高校網絡輿論領袖的作用及其引導策略[J].大學生研究,2010(8).

[8] 申雪風.網絡環境下“意見領袖”的嬗變[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6). 

(責編:王妍(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