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6年:第4期

美國經濟新聞報道的價值選擇

——以2005~2015年普利策經濟新聞獲獎作品為例

馬雲飛
2016年05月31日11:26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眾所周知,美國是世界上傳媒業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其媒體在國際傳播中也舉足輕重。就經濟新聞報道而言,普利策經濟新聞獲獎作品對某些經濟現象報道的頻率及與此相關的社會反應值得研究。同時,該獲獎作品對經濟新聞報料的選擇往往多有取舍,這與傳播者對經濟新聞報道的價值選擇密切相關。該文選取2005∼2015年普利策經濟新聞報道獲獎作品的內容進行分析,通過報道數量、報道議題、報道傾向性等方面,據以研究美國經濟新聞報道的價值選擇,以及對我國媒體經濟新聞報道的啟示。

關鍵詞:普利策新聞獎﹔經濟新聞﹔內容分析﹔價值選擇

一、研究動機

在當前經濟、文化和信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美國媒體憑借其強大的政治背景、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先進的技術手段,左右著國際傳播界信息流的走向,影響著國家政策、人民生活以及與他國外交事務的方方面面。近年來,我國媒體事業正處在蓬勃發展壯大階段,有效的借鑒美國媒體報道的經驗,取其精華,並結合我國國情,為我國媒體報道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指導。因此美國新聞媒體報道的價值選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經濟學家阿爾弗萊德•馬歇爾曾說:“影響人類行為的因素及其繁多,但是隻有兩種力量是最持久和最普遍發生作用的,其一是宗教的力量,其二是經濟的力量。[1]”經濟新聞報道對國家政策實施、社會制度改革,經濟生態調整,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作為美國新聞界公認的最高獎——普利策新聞獎,於1917年根據美國報業巨頭約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的遺願設立,德國魯爾大學海因茨•杜特裡希•非吉爾教授曾說:“普利策獎獲獎作品的重要性無論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單篇報道作品顯示了文本的高度純熟,而主題和對這些重大歷史事件解釋則具有恆久的意義。[2]”鑒於此,本文將以2005∼2015年間普利策新聞獎中經濟新聞報道作為文本,通過內容分析的方法據以研究美國新聞媒體對經濟新聞報道的價值選擇。

二、內容分析

(一)研究設計

1.研究方法

本文對2005∼2015年間普利策新聞獎獲獎作品中關於經濟新聞的報道,採用內容分析的研究方法進行分類研究,包括報道數量、議題分析、報道傾向性,然后對美國經濟新聞報道的價值選擇進行深入研究。

2.樣本產生

本文研究的文本源於普利策獎官方網站,初步選取2005∼2015年普利策獲獎作品中與經濟主題相關的報道,共計14組,分為132篇。從132篇樣本中,人工逐一剔除和經濟新聞報道偏差過大和弱相關樣本,最終得到有效樣本10組,共計88篇。

(二)內容分析

1.宏觀層面

(1)報道總量

在10組有效樣本中,2015年和2011年各佔2組,除過 2005 年、2006年、2009年為空白之外,剩下每年各一組。這10 組獲獎作品的報社、內容、數量、時間和獲獎類型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見,在這10年的普利策獲獎的經濟新聞報道中,涉及美國本土的經濟報道佔很大比重,約佔89%。這表明國內經濟仍是美國新聞媒體優先關注的焦點。這也充分說明美國媒體把新聞的接近性作為經濟新聞報道價值判斷的重要標准之一,體現出美國媒體一致的觀念即認為媒體受眾傾向於關注與切身利益有關或相關的經濟話題。媒體在選擇報道什麼,把什麼內容作為重點時,都會以國家和民眾的利益息息相關,使其引起美國本土民眾的共鳴。

(2)報道側重點

所選文本中有關經濟新聞報道主要側重點如下:逃避稅收、金融危機、就業與失業、財產保險和工人工資等,各側重點的報道百分比統計結果如圖1所示。

如圖1所示,在2005∼2015年普利策經濟新聞獲獎作品中,有半數以上的是宏觀經濟話題,如逃避稅收、金融危機等。除此以外,還有微觀經濟話題,如工人工資等。從這些報道側重點中可以看出,美國快速的經濟增長模式加劇了原已存在的經濟不平衡狀態,自由主義經濟的公平性已存在嚴重問題,人民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這些普利策獲獎作品折射出美國新聞媒體在揭露商業弊病,深究泡沫經濟的根由,維護美國自由經濟民主公平與正義的過程中勞苦功高。

(3)議題分析

普利策新聞獎中有關經濟報道的內容十分龐雜,涉及經濟問題的多個領域,筆者按每篇報道內容和報道對象,將88篇報道大致劃分為2個議題。

①宏觀經濟議題

從2005∼2015年的普利策新聞獎中有關經濟報道的研究結果中發現,美國媒體重視對美國宏觀經濟內容的報道,這一議題佔所有報道的54%。在所研究的10個系列的文本中,幾乎每一系列的文本都有涉及到美國的宏觀經濟話題,這凸顯出新聞媒體重視多角度報道國家重大經濟問題。美國作為超級經濟大國之一,其國家經濟的走勢,經濟政策的變化,不僅影響美國本土,且影響著世界各地區的經濟走勢。而這些獲獎的作品以多視角審視美國經濟,不僅為宏觀經濟政策的改革提供參考,也為投資者提供了投資決策的指導。

②美國企業經營狀況議題

研究發現,美國新聞媒體對美國企業經營狀況這一議題佔所有報道的46%,同時報道具有一定側重面,主要以美國的上市公司,在海外有投資經營活動相關的公司等有代表性的企事業單位為主。媒體在報道時,層層深入,不惜成本的追蹤企業經營中存在的問題,並敢於揭露企業資本家的丑陋面,對其進行全面的剖析和披露。在此,媒體報道主要是以反面角度向廣大民眾解析資本家在自由主義市場經濟中存在的問題,這也彰顯了美國媒體在報道這些商業公司時,也將媒體監督權發揮到了極致且卓有成效。如2013年獲得普利策釋義性報道的“i Economy”中對蘋果公司的報道,前期主要是揭露蘋果工司代工廠惡劣的工作環境,低廉的勞動力等,但到了“i Economy”最后一篇《中國代工工廠顯現蘋果改革曙光》,“數十位電子公司高管、勞工權利倡導者甚至是對這家工廠的批評者都認為,正如iPhone為消費電子科技帶來的變革一樣,中國目前發生的變化對全球制造業的變革也具有深遠意義。[3]”該篇提到了企業如何積極展開對用工條件的改革措施,正是對蘋果公司存在問題的披露和社會監督,最終才促使得蘋果公司進行實質性改革。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媒體的經濟議題與媒體對於報道的價值選擇密切相關,媒體對於自身價值選擇的定位通過議題的設置影響更多的受眾,從而起到主導社會輿論的作用,進而推動經濟的改革並促進相關經濟制度的完善,這正是媒體為社會服務的特殊價值之所在。

2.中觀層面:傾向性分析

一般地,根據新聞報道的傾向性,我們常把報道分為三類,即正面報道、中性報道和負面報道。據統計,在2005∼2015年普利策獲獎的經濟新聞88篇報道中,正面報道10篇,中性報道16篇,負面報道62篇。三者佔據報道總數的百分比分別為:11%、18%、71%,如圖2所示。

圖2表明,普利策經濟報道的獲獎作品仍繼承著普利策慣有的傳統——傾向於負面報道,這也體現了美國記者的批判性精神。這些記者將具體的揭露一個個經濟現象背后的社會腐敗行為為己任,這符合普利策新聞獎創始人約瑟夫•普利策的新聞價值觀,他曾經這樣評價新聞記者的作用:“倘若一個國家是一條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聞記者就是船頭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觀察一切,審視海上的不測風雲和淺灘暗礁,及時發出警告。‘守望者’的角色使得美國新聞界對‘不測風雲’、‘暗礁’的關注程度遠勝於‘風平浪靜’、‘萬裡晴空’。[4]”通過對2005∼2015年普利策經濟新聞獲獎作品的深層剖析,發現這些獲獎作品雖大多是以“揭丑”為主的負面報道,但這符合普利策本人新聞揭丑思想的初衷,而且最終逐漸演變成美國新聞報道觀念的主流理念。

根據報道的傾向性分析,從負面報道角度,美國新聞媒體致力於揭露經濟大國在處理經濟事務中的邪惡面,追蹤大型商業公司在財務、人力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敢於維護民眾的利益,善於利用自身的力量維護經濟秩序。此外,獲獎作品也報道社會經濟危機事件,如2014年底特律金融危機,報道中大篇幅描述底特律金融危機的現象以及抨擊政府對此危機的無效作為。從中性報道角度來看,美國新聞媒體致力於揭示為民眾帶來直接經濟利益的經濟問題的真相,通常這些真相被政府或公司隱藏,而普通民眾所無法察覺。而在正面報道中,獲獎作品會注重發現問題、暴露矛盾之后推進問題解決。但正面報道在獲獎作品中比例相對較小。

三、研究結論

(一)普利策經濟新聞獲獎作品的價值選擇

普利策經濟新聞獲獎作品作為經濟新聞報道的經典,如何在眾多的信息中採集或選擇新聞,這關乎到它最終的傳播效果,亦涉及新聞媒體新聞選擇的標准。而新聞選擇的標准往往與媒體對於新聞報道的價值選擇密切相關。

通過對普利策獲獎作品的研究中發現美國經濟新聞報道的價值選擇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報道角度:充分體現對“人”的認知

在新聞報道中無論什麼題材,如果在人性的背景下考察民眾的生存與發展以及和民眾與國家、社會的利益關系,然后再確定報道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那麼,這個報道結果無疑是最為深刻,最具影響力的。在研究普利策獲獎的經濟報道作品中發現,這些報道的價值選擇往往從民眾生存熱點息息相關的角度發現經濟問題,充分將經濟現象中民眾的所思所想,以最容易被接受的方式傳達給受眾,以達到報道的切入點與讀者所關心的問題相吻合的目的,使新聞充滿了人情味和親和力。這也說明了普利策經濟獲獎作品在價值選擇上,凸顯在國家的經濟活動和全球化經濟浪潮中如何彰顯人性的一面。

2.報道對象:突出經濟現象中“人”的活動

在普利策獲獎的經濟報道中,報道對象多以個體為視角,當面對一個社會經濟問題時,大多數作品選取以個人為主的敘述方式,以具體個例展現普遍經濟問題,並將經濟報道與經濟現象中人的活動聯系在一起,更具有人情味。因此,將人的主體活動置於經濟現象的報道之中,有利於全面、深入、准確地報道經濟現象,更好地服務於讀者和受眾。

(二)美國經濟新聞研究的反思

普利策新聞經濟報道雖多為“揭丑”的負面報道,但是,這並不表明普利策獲獎作品是對美國自由經濟制度持否定態度,也不是非常極端的批判資本家榨取勞動者的勞動力。相反,普利策新聞獎的背后襯托出美國新聞媒體最大程度行使著輿論監督權,並維護著社會正義、自由意志,承擔著社會責任,彰顯出其在價值選擇中的人文關懷。

目前,中國是以市場經濟和國家宏觀調控相結合的經濟格局。因此在這種大背景下,經濟類新聞多為政府的宣傳窗口,推廣經濟政策的渠道,政府官員和企業主為主要的受眾。在一定程度上和普通民眾互動欠缺,實用性和接近性都有所不足。若以新聞事業發展而言,需要重新思考新聞媒介的社會職能及新聞媒體的價值選擇。結合中國實際國情,借鑒普利策新聞獲獎作品所反應出的美國媒體經濟報道的價值選擇,將會使中國的經濟新聞報道事業更加蓬勃發展,更加有生命力。這種新聞價值選擇的走向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參考文獻:

[1] 馬歇爾.經濟學原理[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

[2] 王若琳.淺析普利策國際報道獲獎作品中影響客觀性的因素[J].西藏發展論壇,2015(1).

[3] Signs of Changes Taking Hold in Electronics Factories in China,The New York Time[N].December 27,2012.

[4] 金夢玉,薛麗娟.普利策新聞獎評論類獎項透視[J].現代傳播,2004(4).

[5] (美)彼得•肯尼迪.新聞中的經濟學[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

[6] (美)N•格裡高利•曼昆.經濟學原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責編:王妍(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