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6年:第4期

數字時代黑白影像的藝術研究和創作實踐

王曉峰
2016年05月31日14:40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身處當下數字化時代,再來討論黑白影像的藝術魅力,容易陷入“過時”和“藝術高冷”的窠臼,但黑白影像所獨有的魅力一直延續,並在電影創作的視覺化和思想性兩個層面起到無可替代的作用。技術的進步並未舍棄黑白影像,反而賦予其新的和更廣泛的應用價值。本文試圖從當代視角出發,探討黑白影像的藝術價值及在當代影視創作中的作用,探討其新的、多方面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黑白影像﹔色彩學﹔視覺化

電影始終在藝術和技術兩個緯度進行著深度和廣度上的探索,對感官體驗的追求深植在其發展歷程的每一步。作為一門視覺化的藝術,一代代電影工作者努力呈現著客觀世界並依此傳達藝術理想和創作理念。近些年來,隨著電子化、數字化技術的巨大發展,審美觀念和視覺感受得到了長足的革新和進步。技術的進步同時也賦予了黑白影像新的和更廣泛的應用價值,本文著力於數字化電影時代黑白影像藝術的創作手法,研究其藝術價值,並對數字時代黑白影像藝術的前景進行分析。

一、黑白影像藝術獨特的藝術價值

電影視覺化經歷了從黑白影像,到現實還原,再到數字中間片強大的調色能力,以及各類新奇視覺效果的紛繁呈現。技術的演進,使得我們在如今的影視藝術創作中,得以隨心所欲的運用各種手段和工具表達藝術理念,其中黑白影像依然在諸多方面體現著獨特的藝術價值。

1.對過去時代的重現和致敬。黑白電影在影史相當長時間內都是主流,亦創作出了諸多傳世之作。如今,不斷有電影工作者從中吸取給養,並不斷向黑白電影時代致敬。如取材於神秘恐怖片導演艾德•伍德人生經歷的同名電影《艾德伍德》中,科恩兄弟用黑白影像重塑了好萊塢默片時代末期的電影制作場景﹔喬治•克魯尼導演的《晚安,好運》,模仿20世紀50年代黑白膠片的畫面效果,重現了歷史上CBS新聞演播室的播報場景﹔而最為明顯的例証則是獲得第84屆奧斯卡獎的《藝術家》,它以1927年到1932年的好萊塢為故事背景,完全採用傳統的好萊塢敘事手法和視覺表達,用黑白默片的方式還原了發生在那個年代的一場愛情故事。

2.體現歷史凝重感。色彩作為一種情緒表達手段和心理刺激手法,是電影視覺造型的重要元素,在奠定影片基調、渲染環境氛圍等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從色彩學上探究,黑色具有強烈的收縮性,是一種負面的、不幸的顏色,黑色給人深邃、昏暗、壓抑的感覺,適合營造恐怖、哀傷、陰暗的藝術效果:黑色在心靈深處叩響,像沒有任何可能的虛無,像太陽熄滅后死寂的空虛,像沒有未來、沒有希望的永久的沉默[1]﹔而白色作為黑色的對比色,被稱為冰冷的完美之光,可以是完美、理想、潔淨的意思,也可以是哀悼、空洞的顏色,在與黑色的對比使用中,往往能達到某種理想化的心理效果和象征效果﹔灰色作為中等調和色,依照其所佔比重,調整著黑色和白色的比例,從而產生相應的意義指向。黑白影像所具有的色彩學上的效果,使其成為表達歷史題材或重塑歷史時刻的不二選擇,在《辛德勒的名單》中,運用黑白影像所具有的凝重感和歷史真實性,斯皮爾伯格成功地將故事放置在了原有的歷史時空中,成就了史詩般的藝術效果。而中國導演陸川拍攝的《南京!南京!》則用充滿顆粒感的黑白影像,配合晃動的畫面語言,為觀眾營造了抗日戰爭時期絕望、黑暗的南京城景象。“我覺得彩色是那種很繽紛的世界,黑白的把這種吸引人的東西全部洗掉,對於那個時代的表現,真的無法用色彩去表現。”黑白所具有的冷靜、陰暗、沉重的意涵傳達出了一種歷史的厚重和真實的力量。

3.表達獨特的藝術思考。當人們在追求極致視覺、聽覺體驗的時候,另一方面也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忽視影片所傳達的深層意義,而黑白影像可以抹去彩色的紛繁錯雜,能夠讓觀眾更關注於影片的內在表達,洗淨觀眾之眼。在《缺席的人》中,正如科恩兄弟所說:“我們認為如果不拍成黑白片的話,人們不會意識到這部電影的重要性。”科恩兄弟借鑒了很多20世紀40年代好萊塢黑幫電影的攝制手法和鏡頭語言,成功塑造了一出充滿瘋狂和荒謬的懸疑劇,並以其獨特的電影風格向好萊塢經典類型片和希區柯克致敬。在談到為什麼要用黑白影像制作《內布達拉斯》時,導演Alexander Payne說,黑白影像能賦予影片一種經典的、符號化的感覺。而此片攝影師則講得更為通俗:黑白能把風景和人文活動聯系在一起。雖然這部電影並未為黑白影調而在色調對比、光線營造等方面進行相應的、過多的考慮,黑白影像也是由彩色轉制而成,但這種更接近消色的灰蒙黑白片,卻營造出了一種獨特的、如同夢境般的沉悶、壓抑氣氛,作為一部表現老年人的電影,隨著故事推進,我們甚至能深刻感受到那種生命的、激情的褪去,被焦躁感、無力感裹挾。

二、黑白影像在當代的應用方式

影視技術的進步,為黑白影像的使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除了全片採用黑白影像外,更為常見的情況是彩色與黑白影像的藝術化配合,黑白影像在其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和意義,可能是區分現實和回憶的視覺化工具,可能是對極端場面如暴力、血腥的某種消解,也可能是對現實或人物內心的某種映射,亦或是創作者獨特理解的體現。

1.在黑白電影中穿插部分彩色畫面。

在《戰艦波將金號》中,最后出現的一面運用底片手動上色展現的紅旗出現在屏幕上,引起了觀眾強烈的視覺沖擊和情感共鳴,這面紅旗成為一場革命宣言的標志。而這種將視覺化與思想性相結合的最為著名的即為《辛德勒的名單》中出現的紅衣女孩。在接近形式主義的高反差黑白影像裡,這位獨自穿行的小女孩在敘事上成為主人公思想轉變的關鍵因素,同時,全片唯一的紅色也具有了某種象征意義,在影片結尾階段,在一輛裝滿尸體的車上,觀眾又遠遠望見了這個女孩。這抹紅色也成為影史上最刺眼的顏色,它代表著對歷史的控訴、命運的掙扎以及希望的“存在”。斯皮爾伯格對這一場景的處理方法更成為影史上的經典。至於《鬼子來了》為什麼要選用粗糙的黑白影像展現這場日據時期的瘋狂鬧劇,有種說法是,導演姜文為了影片最后血色的鏡頭才在之前選用黑白影像。影片最后,在一場充滿荒謬感的行刑儀式上,馬大三被日本人殺害。他的眼中充滿鮮血,這抹猛烈的紅色變成解脫的、荒謬的、自嘲的、悲哀的表達,是對人性、對這場農民與農民之間戰爭的反思。

2.在彩色電影中穿插部分黑白影像。

(1)黑白影像是區分現實和回憶的視覺化工具。《烈日灼心》開場用黑白影像配合說書的形式講述了一場發生在多年前的滅門慘案。而在《我的父親母親》中,黑白和彩色影像卻出現了某種互換,表現當下發生的父親的葬禮被處理成了黑白色,而回憶階段則成為彩色。這既是與故事情緒相呼應,同時也是導演張藝謀對色彩的深刻理解及某種時代情懷的體現。

(2)黑白影像是對現實或人物內心的某種映射。在《美國X檔案》裡使用了大量的黑白影像來表現主人公轉變之前生活中暴躁、極端、瘋狂的一面,色彩的運用成為人物心理轉變的外在表達。同樣的還有《春光乍泄》,用黑白影像來表達主人公的回憶段落,而用色彩表現兩人之間的親密關系。黑白和彩色的應用也被藝術化的解讀為“有你有色彩”。而在《刺客聶隱娘》中開篇採用黑白段落,同時利用畫幅比的變化,很好地呼應了聶隱娘從封閉到開放的境遇轉變,同時也是從“絕情”到“溫情”的過程。類似的應用還有如《天生殺人狂》《記憶碎片》等影片。

(3)黑白影像也往往成為消解暴力、驚悚的工具。此類影片有《罪惡之城》《殺死比爾》等。黑白影像在影片中的應用往往不是起到單一的效果,而往往是多重效果相疊加,例如表現空間、時間的轉變,同時也蘊含著某種情緒的轉變,對暴力的消解的同時也表達了時空變化等。

三、數字時代黑白影像藝術的前景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黑白影像作為影視藝術工作人員一種重要的表達工具,成為一種極富色彩感的特殊化的電影語言。同時,黑白影像也可以成為調和濃重色彩的一種視覺轉換的工具,起到避免視覺疲勞、增強對比、表達意義,進而達到拓展影片思想深度的途徑。同時,如果能巧妙利用黑白影像消解暴力、血腥的作用,也可以為影片發行開拓更為廣泛的受眾。另外,黑白影像相對於彩色電影,在置景、場景連接等方面都具有優勢,對於院校學生創作、青年團隊創作等都具有成本意義上的作用。

四、結 語

正如美國電影評論家羅杰•艾伯特在《偉大的電影》一書中所說:“如果你想了解電影的歷史、想真正愛上電影,就一定要了解為什麼黑白電影的效果不但不比彩色電影差,而且可以比彩色電影更加豐富。[2]”身處當下數字化時代,技術的進步並未舍棄黑白影像,反而賦予其新的和更廣泛的應用價值。正如科恩兄弟在拍攝《缺席的人》時,受制片方的壓力,他們最終制作了彩色和黑白兩版,藝術的堅持是電影得以發展延續的核心,而在此之間,黑白影像將繼續發揮其特定作用。

參考文獻:

[1] (德)海勒.色彩的性格[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

[2] (美)伊伯特.偉大的電影[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 程沖.彩色電影時代的黑白影像藝術探究[D].河北大學,2011.

[4] 劉靜.黑白藝術的文化內涵與審美接收[D].上海師范大學,2013.

[5] 特別報道:南京!南京! [J].看電影,2008(4).

(責編:王妍(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