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6年:第5期

探析新媒體語境下中國形象的跨文化傳播

——基於TED演講對中國國家形象的塑造

程文靈
2016年05月31日17:10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新媒體在跨文化傳播中的作用日益顯著,需要研究者持續關注在新媒體語境下的中國形象跨文化傳播。在風靡全球的最大互聯網演講平台上,TED演講對中國國家形象的塑造有以下特征:作為崛起的發展中大國,中國對全球發展既存在威脅又是有利的合作伙伴,同時國內矛盾突出。TED演講需要更多的中國聲音來爭取更多的跨文化傳播主動權,以樹立良好的中國形象。

關鍵詞:新媒體﹔跨文化傳播﹔TED演講﹔中國國家形象

跨文化傳播在西方新聞傳播業誕生之前,已作為一種精神交往現象而存在了。學者孫英春認為:“跨文化傳播指不同文化背景的社會成員之間的交往與互動,涉及社會成員之間發生的信息傳播與人際交往活動,以及各種文化要素在全球的流動、共享和滲透的過程。[1]”隨著媒體形態不斷迭代,數字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重構了人類社會生活實踐的方式,如今新媒體在跨文化傳播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隨之產生的跨文化交流、碰撞、融合也值得進一步的關注和研究。

作為全球最活躍的網絡學習社區和互聯網演講平台,TED演講匯聚全球精英登台演講,分享各自領域的前沿探索與創新成果,在新媒體平台上進行知識和信息的全球化傳播。這一創新網絡平台重新整合了全球的教育資源,打破了以往傳統媒體的區域劃分,營造出全新的網絡景觀。但不可忽視TED演講席卷全球的深層背景,是演講者意識形態的擴大和傳播。這可能會給國家形象的跨文化傳播帶來新的特征和挑戰。因此,筆者試圖分析TED演講者話語之外的意識形態特征,分析中國國家形象在新媒體語境下是如何塑造和傳播的。

一、研究背景與綜述

國家形象作為學術概念長期是學界的熱點話題,指“對一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與地理等方面狀況的認識和評價”[2]。而本文中的TED演講塑造的中國國家形象,有其濃郁的社會歷史烙印。長期以來,中國國家形象塑造忽略了開放、多元與互動的全球語境,較多集中在國家形象商業化的宣傳推廣、單一化的輿論控制和支配型的形象管理上。從而導致媒介版圖的擴張與國家形象的跨文化傳播並未有效消除國際社會對於中國國家形象的負面消極印象[3]。

國內關於“新媒體與跨文化傳播”研究中:有提出電視與互聯網新媒體的聯合“加速了不同傳播語境界限的消解,使后傳媒時代文化呈現出多元化結構。[4]”還有文章認為目前新媒體語境中的跨文化傳播需要處理“信息傳播失衡、文化認同危機”等倫理困境[5]。肖珺還提出,在基於國家形象塑造的網絡跨文化傳播中已經出現“認同危機”[6]。綜合來看,依舊缺乏對新媒體平台上的跨文化傳播個案實証研究,因此無法驗証新媒體平台的跨文化傳播中,中國國家形象塑造的實際效果。

二、研究設計

1.研究問題。國內主要門戶網站上都開設了TED公開課視頻專題主頁,內容涵蓋社科、藝術、自然科學等多個領域。2013年,中西政治學學者李世默在TED環球大會上發表了《中國崛起與“元敘事”終結》的演講,又一次在互聯網上引發了關於中國問題的大討論。TED上有關中國現象的演講態度褒貶不一。因此,本文以TED演講對中國國家形象的塑造和解讀為切入點,試圖探討在體現全球網絡民意的新媒體語境下的跨文化傳播中,TED演講是如何塑造和解讀中國國家形象的?

2.研究數據收集。筆者在百度以及各大門戶網站上搜集截止到2015年,包含中英文字幕的TED演講視頻資料,選取其中標題和簡介提及中國和中國標志的視頻建立文本分析庫。採用內容分析法,對這些視頻進行觀察研究,對其中涉及“中國國家形象”等標簽的話語文本進行統計和分析。

三、研究結果分析

1.TED演講中的涉華題材統計。統計發現,在范圍廣泛的TED演講中,專門談論中國現象和中國文化標志的演講視頻卻很少,僅找到12個相關視頻。主要包含政治(4個)、文化(4個)、社會問題(2個)、經濟(1個)、新聞傳媒(1)五個方面,並沒有完全涵蓋塑造中國國家形象的所有元素。同時,TED演講分享的全球前沿發明成果大多都以西方發達國家尤以美國為展示者,幾乎未出現中國人談中國領先世界的最新創新或是西方談中國引領全球的新發明。在涉及中國的演講中,有7名演講者是華人,但一直居住在中國國內的中國人僅3名。大部分視頻仍選擇了西方視角談論中國。証明在TED涉華演講中,西方論調主導了中國國家形象的塑造。

從表1可看出,TED演講中涉華主題較中立客觀。並未出現某一題材的傾斜,但仍對中國題材的關注不夠全面詳細。

2.TED演講中的中國國家形象的解讀。(1)中國崛起,對全球舊有秩序產生威脅和挑戰。中國經濟迅速崛起,讓世界開始了解新的中國形象。而美國提出的“中國威脅論”一直叫囂於西方國際關系界。基於此國際輿論背景下,筆者分析發現:TED演講者非常關注中國崛起現象。演講者談及中國崛起對世界的威脅和挑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經濟的崛起。在西方看來,中國制造遍布全球,當西方發達國家經濟不斷出現頹勢而中國經濟仍保持了驚人的增長力。並且預測中國將會在不久的未來超越美國而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這種論斷一方面展現了中國經濟持續利好的事實,塑造了積極有力的中國形象﹔另一方面演講也在試圖將中國塑造成為美國甚至整個西方世界的潛在威脅。演講《21世紀權力的變遷》中提出,“目前大國的崛起和沒落大都是指美國的衰落和中國的崛起”。還指出了中國經濟對國際經濟和市場秩序的沖擊,如大量假貨的涌現等。第二是中國特有的政治體制對西方民主的挑戰。西方長期對中國所推行的政治體制充滿質疑和好奇。在《資本主義的困局:兩種制度的傳說》演講中,演講者指出“外國一直存在對中國一黨制的誤讀”。李世默向全世界介紹了中國政治體制成功的核心要素以及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他的核心觀點是中國模式的意義在於實踐上証明了良政的模式不是單一而是多元的,各國都能找到合適本國的政治制度。世界需要多元模式共存的發展。這個TED演講在互聯網上影響巨大,有利幫助西方民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更客觀的理解。除此之外,TED演講中也包含西方對中國政治體制的誤讀。比如在演講《民主政治是否遏制經濟增長——從中印兩國對比開始》中,演講者將中國與印度進行比較,分析中國經濟發展為什麼比印度快那麼多。同時他認為中國的政治改革仍在不斷進步,將會是中國保持經濟騰飛的重要環節﹔(2)中國內部矛盾重重。《2014年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中指出:“國內治理被認為是中國未來發展的最大挑戰”。針對現實語境中西方對中國國內的政治、民生、交通、環境和衛生健康等眾多領域的擔憂,在TED涉華視頻中卻並未出現較多相應題材的討論,僅有中國工人階級、社會拆遷、網絡防火牆等問題的討論。例如在演講《來自中國工人的心聲》中,演講者提到了中國目前容易被忽視的進城農民工群體。演講者通過親身採訪調查,發現了中國南部沿海的女工人們渴望學習、自我提升的一面。而在《隱形人》演講中,通過介紹藝術家劉柏林的藝術作品,反映中國和世界各地在城市化進程中易消失、易被忽略的歷史建筑和歷史記憶。因此,在TED涉華演講視頻中,並沒有過多地傳播中國內部問題,並未夸大或扭曲中國的國內矛盾現實。西方對中國的反對論調並未完全滲透到TED演講對華形象塑造中﹔(3)中西方不斷相互融合,中國需要更加包容開放。TED演講的流行充分體現了當前全球化趨勢下不同國家、不同文化間的交流和碰撞。在《讀懂中文好容易!》演講中,在美的中國人薛曉嵐向現場的外國觀眾介紹漢字的博大精深,通過認識中文字的形與義來學更復雜的漢字詞語。使得中西方的語言和文字得到融合。在演講《左宗棠雞的由來》中,留美記者講述在美非常受歡迎的中國菜,還介紹了世界各國結合當地飲食文化特色的中餐館,體現了全球的飲食文化與中國飲食文化的交融傳播。在中國著名主持人楊瀾演講的《中國的新一代》中,她向世界介紹了中國的新一代——社交媒體上的中國年輕人的真實生存面貌。他們與世界各國的年輕人有共性,都會成為國家未來改變的主力軍。

四、結 論

筆者分析TED演講中對中國國家形象的塑造,研究發現:TED演講題材廣泛,西方仍扮演了主導者的角色﹔涉華題材並不豐富,並未涵蓋塑造中國國家形象的所有元素﹔作為一個崛起的發展中大國,中國對全球化發展既存在威脅又是有利的合作伙伴。同時中國國內還存在眾多矛盾和沖突,需要進一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另外,中西方文化不斷交融,共享全球化趨勢,中國需要以更開放包容的姿態融入國際環境。此外,TED演講對中國負面形象著墨不多,子虛烏有的偏見和誤解尚未出現,卻還出現針砭時弊的分析和建議。

因此,TED演講並未完全將傳統跨文化傳播中的文化隔閡和傳播障礙延續到網絡跨文化傳播中﹔TED演講對中國國家形象的塑造較中立客觀,但由於受目前題材限制,還未能與中國自身對外傳播中的國家形象塑造達成平衡。中國政府應該努力贏得更多的網絡跨文化傳播主動權,讓TED演講出現更多的中國聲音,隻有這樣才能在新媒體環境下更好地引導國際輿論走向,在國際舞台上樹立並展現全新的中國形象。

參考文獻:

[1] 孫英春.跨文化傳播學導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2] 孫有中.國家形象的內涵及其功能[J].國際論壇,2002(3).

[3] 肖珺.認同危機:基於國家形象塑造的網絡跨文化傳播研究[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3(4).

[4] 吳斌.后傳媒時代電視文化的選擇——網絡電視傳播透視[J].現代傳播,2004(4).

[5] 孫宜君,葛志宏.論新媒體語境下跨文化傳播倫理困境與建構原則[J].現代傳播,2013(10).

[6] 肖珺.認同危機:基於國家形象塑造的網絡跨文化傳播研究[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3(4). 

(責編:王妍(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