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從拯救報紙到拯救新聞 讀者需要"報"不需要"紙"?

2016年05月31日10:41 |
小字號
原標題:讀者需要“報”不需要“紙”?

“如果不是科特·蓋耶特挨家挨戶敲門的話,我們現在可能還在喝著鉛含量嚴重超標的自來水。”一位讀者說道。而蓋耶特是一名來自美國密歇根州的媒體調查記者。通過對密歇根州弗蘭特地區飲用水的反復質疑和詢問,他終於發現,官方掩蓋了飲用水中存在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這一事實。“我挨家挨戶敲門,直到獲取能讓我將真相全盤托出的足夠信息。”蓋耶特這樣對美國受眾說道。

他的發現讓其他記者更有底氣發出類似的質疑。美國賓夕法尼亞環境局上個月宣布,由於《論壇綜述》刊登的相關文章,他們將會對匹茨堡的飲用水問題提高警惕。在過去的近100年裡,報紙絕大多數的時間裡都把新聞當作商品,而把讀者當作顧客。對於贏利而言,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比現在要少很多,而廣告則需要通過此類大眾媒體才能將信息傳達給民眾,這就為報紙創造了價值。

讀者願為價值付費

“沒有人能想象報紙‘順理成章’地一天天減少,因為沒有人會相信它的功能不再被這個社會所需要。”科雷·施爾科——一位來自紐約大學的媒體科技研究方面的教授近日說。

在施爾科看來,報紙應該是無處不在的,就如同學校一樣。然而關鍵一點是,如何補償那些艱苦工作、調查棘手問題的記者。1996年《紐約時報》剛登陸網絡時,它和很多媒體產品一樣,免費提供閱讀內容。到2012年,讀者在免費閱讀10篇文章后,就需要開始支付相關費用來繼續閱讀。

出版商也並沒有辦法為此作出辯護,因為收取費用的只是電子版內容,而大多數讀者並不會選擇花這筆錢。他們要麼索性不再繼續瀏覽這個網站,要麼通過其他途徑來獲取這些內容。

根據哥倫比亞大學和印第安納大學的一份最新研究顯示,人們更願意在他們認為正瀕臨淘汰的東西上花錢。當人們被告知,報紙需要依靠電子訂閱來贏利時,他們並不情願去花這筆錢﹔而如果有人告訴他們,若不實行內容有償化這份報紙就會破產下架,那麼,他們掏錢注冊的幾率會更大。后者,把自己訂閱的行為看作是在拯救某個他們認為有價值的東西。

打造“開放式的新聞業”

“令人驚訝的是,對於所有把他們的工作看得非常神聖的新聞記者來說,他們不願意相信上述研究的觀點。”施爾科說道。

紙媒對提升社會事件的知名度發揮重要作用——大到剖析一個轟動全球的故事的方方面面,小到跟蹤報道日常的市政會議。這樣全面的覆蓋范圍給即使不是報紙讀者的民眾也帶來了好處。從政治家到街頭小販,從電台主播到網絡博主,每個人都在使用著新聞工作者的印刷成果。報社工作者常說,報紙讓整個社會受益。這一點不假,然而這對他們目前面臨的困境卻於事無補。“如果報紙消失了你會想念它的!”這句話在商界壓根不存在。那麼,如果現有的報社從業人員中重要的一部分人都失業了,新聞由誰來報道呢?

沒有誰能說出個所以然。要知道什麼會被淘汰很容易,而預測誰會替代它就沒那麼簡單了。然而毫無疑問,數字時代的到來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對於像英國《衛報》這樣的傳統主流媒體來說,挑戰同樣存在。衛報傳媒集團行政長官安迪爾·米勒說,在當今電子化轉型中,新聞行業正面臨巨大威脅。《衛報》正在尋求一種能在電子化模式下生存的方法,他們稱之為“開放式的新聞業”。《衛報》的嚴肅新聞報道將不僅體現在報紙上,也會涵蓋其他的社交媒體。

從拯救報紙到拯救新聞業

在《衛報》傳媒技術主管丹·薩巴赫看來,即將到來的挑戰是競爭激烈而又振奮人心的,它來自於一個人人都可以擁有十分驚人的創造力的生態系統。說到數字化給新聞記者帶來的改變,薩巴赫提到,10年前新聞記者隻能通過紙質印刷品和讀者們交流,而對於那些不讀報紙的人來說,這些記者像是不存在一樣,而現在交流的方式五花八門,這樣的轉變帶來了巨大的震撼和創造力。

“然而與之相伴的是客觀存在的財政壓力,這幾乎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在過去的5年~10年裡,財政投資對整個媒體行業大失所望。”薩巴赫說。

一直以來新聞行業常常遭受不被重視的待遇,然而,種種現實告訴業界,社會一定需要的是新聞。過去的一個世紀裡,對報紙的打造和對新聞業的構建被緊緊聯系在一起,兩者似乎成了同一個概念。但當這樣的美好終止時,就像現在發生在我們眼前的一樣,我們就需要不斷尋求其他方法從而提升新聞業的影響力。

當我們把注意力從“拯救報紙”轉移到“拯救新聞行業”時,就不得不適應從“保留現有的組織機構”到“不惜一切代價挽救新聞業”的轉變。同時,從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不再適應今天的需求。

也許在今后的幾十年裡,很多報刊業務板塊會依賴於像研究員和作家這樣的非報刊從業人員。廣告贊助、撥款和基金會將取代報刊發行收入,成為主要的資金來源,這其中或許有許多嘗試會以失敗告終,但依然要不斷嘗試。

(儲寶 編譯 來源英國《衛報》、美國《論壇綜述》)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