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6年:第5期

影視劇角色配音的音聲形象化途徑研究

張汝杰 袁曉寒
2016年06月01日14:45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隨著當代影視劇市場的蓬勃發展,對影視劇制作流程、各個部門的研究也更加系統和完善。但是對於影視劇制作后期當中角色配音的訓練方法、創作過程等方面尚缺乏更加系統和全面的梳理。本文主要探索配音演員如何在劇本提供的規定情境下,分析角色的性格特點和語言特征,潛入角色的情感世界,從而達到與演員的心理節奏一致,帶動外部語言節奏的一致。本文試圖尋找出一條影視劇角色配音的音聲形象化途徑,以期對我國的影視劇角色配音產生積極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角色配音﹔性格塑造﹔規定情境﹔角色動作

隨著當代影視劇市場的蓬勃發展,對影視劇制作流程、各個部門的研究也更加系統和完善。但是對於影視劇制作后期角色配音的訓練方法、創作過程等方面尚缺乏更加系統和全面的梳理。影視劇作品中,時有演員表演和演員的語言表達不一致的情況出現,有口型不一致,也有配音形象與畫面角色形象不一致的情況。如何在劇本提供的規定情境下,分析角色的性格特點和語言特征,潛入角色的情感世界,從而達到與演員的心理節奏一致,帶動外部語言節奏的一致,仍然是值得深入探究的課題。本文結合試圖尋找出一條影視劇角色配音的音聲形象化途徑,以期對我國的影視劇角色配音產生積極的借鑒意義,解決影視劇配音中“隻聽聲不見情”、虛假做作的問題。

一、挖掘規定情境,貼合角色動作

由於錄音棚租賃成本較高,后期制作時間緊張,配音演員進入錄音棚后,多數情況下沒有時間細致分析備稿,造成了多數配音演員拿起稿件,對照畫面就開始配音。對於故事情境無暇分析,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配音時情感虛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談到演員創作角色時寫道:“首先你應當把從劇本中、從導演的排演中、從演員自己的幻想裡取得的一切‘規定情境’,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想象一下……假使把這一切都做到了,那麼你們內心便會自然而然地產生熱情的真實和情感的逼真。[1]”可見,演員要飾演角色首先要從劇本出發,從劇本的台詞和故事中分析規定情境、分析人物、人物關系、劇中的事件,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和藝術想象力去豐富規定情境,從而激發真實的情感體驗。反觀配音演員亦是如此,在發聲前,首先要定調,這個基調從哪來?即從劇本中來,挖掘規定情境,進入情境,才能與原片中角色的行動保持一致,才能達到言而由衷。這當中提到的“規定情境”即為“演員扮演的角色面臨身處的各種情況的總稱。包括劇本的情節、事件、時代、劇情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人物活動的環境、人物關系,人物在此之前和此時此刻所處的情況的總稱。[2]”具體在分析規定情境時,應該抓住劇本中三個方面:人物所處的環境,時間,地點。(包括時代背景,風俗民俗等)﹔過去與現在發生的多種多樣的事件。必須強調是對人直接影響的事件﹔關系——人與人的關系[3]。

這三個方面是演員進行創作的基礎,亦是配音演員獻聲的基礎。例如在影視劇《我的野蠻女友》中,男主角牽牛送女孩宋明熙回家,兩人在地鐵上玩游戲,在商量贏者的獎勵時,牽牛趴在明熙的耳邊說:“一個吻怎麼樣?”這句話既是在地鐵這一公眾場合說出的,又是趴在女孩耳邊說出的,怕被別的乘客聽見。兩人的關系是戀愛關系,就決定了牽牛的語氣絕不是隨意的說出,而是充滿了愛情關系的進一步試探。可見,隻有把規定情境分析透徹了,我們才能明白角色的心理欲求究竟是什麼,為了達到這一心理欲求,角色會做出什麼樣的動作,配音演員的語言才能貼合原片中角色的心理狀態。

有一種誤解,認為配音中貼合原片中角色的“動作”指的就是口型,即口型的長短、開合和口部肌肉的鬆緊。其實,動作不僅是口型,還有更重要的部分在於角色的心理動作。我們挖掘規定情境的原因就是為了貼合原片中角色的心理動作。動作是在規定情境的制約下,為完成既定的任務而進行的心理、形體、語言的活動。貼合角色的動作,絕不僅僅是形體上的、口型上的,而是心理動作引導下的形體、語言動作的統一。隻有准確的把握角色的心理動作,與原片中演員的形體動作一致,才能賦予劇本台詞以生命。有些配音演員只是抓住了角色的形體動作的一致,認為達到口型的吻合,身體狀態的一致就是把握住了角色的動作,忽略了角色的心理動作,從而導致配音不“走心”,不打動觀眾。

在分析劇本提供的規定情境之后,僅僅貼合原片中演員的動作,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將原片中角色的情境化為自我的真實體驗,才能與原片中的角色達到心理上的契合。原片中故事的情境愈真實,配音演員對角色的體驗就應該越自然,愈逼真。在激情片段的配音中,經常有演員無法迅速的進入角色的情境,畫面上角色明明聲淚俱下,配音演員卻不能跟隨角色的情感流動起來,而是做哭泣狀﹔畫面上角色“哈哈”大笑,配音演員卻不能調動自己的情感,隻能發出蒼白無力的“哈哈”,而不是符合角色情感的歡樂﹔畫面上角色中彈,有被子彈擊中,發出“啊”的一聲慘叫,配音演員不能符合生理狀態,真實感受到中彈的身體反應,只是把這一聲“啊”喊出來。齊士龍教授在《電影表演心理研究》中指出:“一般情況下,情感對自我表現最‘愚忠’的一個,隻要不是自我的事情,它絕對不出馬,然而一旦發現角色中有‘自我的真實’,正如前面所說,演員以自我的經驗替代了角色的部分經驗,於是感情馬上就‘扑上去’體驗也就開始了。[4]”即從心理層面對演員及配音演員虛假的表演提出了原因,即沒有將規定情境化為自我的真實體驗,自我的情感沒有出馬。演員應該相信規定情境,化規定情境為自我的真實體驗,調動自己的情感,覺得自己就是角色,身處角色的情境,展開合理想象,從而尋找角色應有的激情和動作。

在配音演員的訓練中,隻有先理解了人物所處的規定情境,才能從自我走進角色,體會角色的心理狀態,從而組織角色應有的行動。規定情境是一種藝術的假設,演員要想真正地把握住人物的行動,並且在自己的心中引起內在的、有機的行動欲求,隻能以角色的角度去感受劇本提供的規定情境才能做到。

二、音聲形象化的塑造

完成了前期對規定情境的分析之后,如何把醞釀的內心感受化為具體的聲音形式,完成音聲形象化的過程,則是角色配音的關鍵。表演是將劇本的文字形象轉化為視覺和聽覺形象的過程,原片中演員的表演已經完成了視覺上的形象,而配音演員在這一階段最需要的就是觀看原片,與原片當中的角色“溝通”。從原片當中看到畫面上演員的視覺形象,看到演員的年齡、氣質、職業特點,尋找到與角色氣質相符的聲音形象。青年人音色明亮,可以將發聲位置靠前,發聲器官唇齒舌適當用力,使吐詞清晰,發聲靈巧﹔中年人說話比青年人語速偏慢,說話沉穩,發聲部位適中﹔老年人的聲音在辨識度上比較蒼老,語速緩慢,發聲部位靠后,聲音渾厚,略帶沙啞,可以用發泡沫音“啊”尋找到老年人說話的感覺。不同的人物氣質在聲音塑造上也應有所區別,有的角色溫柔文雅,可以在說話時語調柔和、圓潤,塑造角色文雅,風度翩翩的氣質﹔有的角色潑辣,直爽,可以在配音時中聲區為主,聲音實聲,語調干脆、爽朗,運用這樣的聲音塑造角色外放鮮明的性格。當然,人物是不同情境下的多面體,同樣的角色有含蓄的一面也有潑辣的時候,在不同的心境之下,也會有不同語言狀態的時刻,不同的聲音塑造依舊需要遵循規定情境的設置進行調整。

觀看原片時,“看臉”同時還要“聽聲”,有一些演員的聲音具備很強的辨識度,在配音時,就需要配音演員盡量的模仿原片中演員的原聲,與原片中演員的音色相近,與演員的發聲狀態相一致。剛才所說的是在試音定調時,符合音聲的外在的形象化,配音演員賦予角色的聲音,符合原片角色的年齡、形象、氣質和發聲狀態。配音時,還要注意角色內在的形象化,即符合角色的性格特點,在性格詮釋上下功夫,尋找到角色的鮮明性格,加以適當突出。“大家很多都是通過韓劇熟悉了配音演員陳紅的聲音••••••她把《人魚小姐》中女主人公漂亮優雅、堅強又有點倔強的雅儷英比作是一杯‘上等的苦咖啡’。在給雅儷英這個人物配音的時候就要了解這個人物的成長歷程對她的影響,要能看到她笑容背后、面具之下的真實的心理﹔當陳紅為《加油,金順》中金順配音時,對這位女孩兒的定位是就像一隻‘快樂鳥’。這是一位雖然歷經坎坷但是內心依然善良、快樂的人,所以在給金順這個人物配音的時候,她發揚了自己音色甜美的優勢,還特意把語氣變得更輕快,給人一種蓬勃向上的朝氣,十分符合人物的性格氣質。[5]”當然在同一部影視作品中,角色的性格也是隨著劇情推進在不斷變化的,但是角色的性格基調是穩定的,配音時要充分考慮到角色之間的性格差異,從而調整自己的聲音氣質,使聲音形象與畫面中的視覺形象彼此貼合。通過配音演員的創作使影視劇中的角色形象鮮明,性格突出,則是配音演員最應該達到的目標。

三、結 語

藝術來源於生活,生活語言受制於生活中不同的情境。同樣,劇本中的規定情境也限制了角色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狀態,配音演員也應該借助語言中豐富的潛台詞向觀眾傳達角色所處的規定情境。配音演員隻有明確了規定情境,才能在情境中尋找角色的心理動作,貼合角色的形體動作,最后做出准確的、符合情境和角色性格的語言表達。演員要想真正的把握住人物的行動,在內心激起欲求和願望,也要從人物的角度去感受規定情境,去想像如果自己是這個角色在這種情況下會怎麼做,從而組織語言動作。在規定情境下使自己的聲音貼合角色的視覺形象,繼而落實到外部表達上,從外部尋找符合角色形象氣質的聲音形象,緊接著從內部充分詮釋角色的性格和心理動作,做到語氣的精微貼切,即為影視劇角色配音的音聲形象化途徑。

參考文獻:

[1] 林陵,史敏徒譯.鄭雪來校.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2卷)[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59.

[2] 許南明,富瀾,崔君衍.電影藝術詞典[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

[3] 林洪桐.表演藝術教程[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

[4] 齊士龍.電影表演心理研究[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0.

[5] 賈悅.論影視配音中角色塑造的“貼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5(7).

[6] 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學術委員會《中國播音學》編輯委員會.中國播音學[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4.

(責編:王妍(實習)、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