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6年:第5期

文化視角下《新疆新聞聯播》的內容分析

岳子荷 周  麗
2016年06月01日15:13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使得新疆憑借獨特的地緣優勢,成為了向西開放的重要窗口。同時,作為“喉舌”與“社會公器”的媒體自然也義不容辭地要履行自己的職責。媒體通過新聞報道,介紹新疆近年來的發展和變化,傳播新疆文化,向世界展示新疆和中國的文化及形象。《新疆新聞聯播》作為新疆最具權威性的新聞欄目,自然承擔起了此重任,讓世界了解新疆,了解中國,對新疆和中國的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文化﹔《新疆新聞聯播》﹔一帶一路

一、引 言

自習近平提出了大力推進“一帶一路”戰略,新疆憑借其獨特的地緣優勢和資源優勢,成為了面向西部開放的窗口,新疆加強與中亞、西亞、南亞等國家的交流與合作,打造亞歐路橋的經濟核心區和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樞紐。

20世紀40年代,美國外交史學家拉爾夫•特納提出了“文化外交”的概念,文化外交的根本任務就是向其他國家傳播本國文化。胡錦濤曾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文化軟實力”的概念,倡導“弘揚中華文化,增強對外交流,提升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力”,文化外交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層次,文化外交是投射國家對外影響力的重要因素,在外交過程中,所有的外交都可以追溯到文化外交,在對外傳播過程中,所有的傳播都是關於文化的傳播。

新疆地處“一帶一路”戰略的核心地位,對外傳播過程中,媒體的作用和影響至關重要,新疆的對外傳播中,電視的影響力要強於其它媒體。在新疆,最具權威性和公信力的電視新聞欄目必然是《新疆新聞聯播》。《新疆新聞聯播》做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最具有權威性的官方新聞聯播節目,不但承擔著向全疆各族人民傳播新聞信息的責任,還需要向全國其它省市乃至其它國家宣傳新疆,傳播新疆文化,塑造新疆形象。

二、研究方法

蓋伊•塔奇曼將新聞比作人們了解自己和了解世界的窗口,窗口的視野決定了人們了解的內容,新聞作為一種框架,它的功能就是告訴受眾應該知道並且想要知道的內容[1]。新聞框架包含了媒體對事實的選擇、排除、重組,以及對主題的確定,也包括對各種表達方式的選擇。即新聞是媒體根據一定框架,對事實進行加工選擇而呈現出來的“事實”。

本文採用了內容分析法,採樣樣本為2014年全年的《新疆新聞聯播》,採取十天一個間隔的抽取方法,從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共抽取樣本537條。按文化報道內容進行分類,分為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三類,從三個方面進行內容分析。

三、文化視角下的《新疆新聞聯播》內容分析

根據數據可知,行為文化類新聞報道427篇,佔樣本總量的80%﹔物態文化類的新聞報道73篇,佔樣本總量的14%﹔制度文化類的新聞報道37篇,佔樣本總量的6%。

1.行為文化

行為文化是指人們在生活、工作之中長期形成的,並通過社會行為主體的行為活動而展現出來的行為總和[2]。行為文化可分為民間、世風、社會組織行為。在新聞報道中,大部分都是政府或非政府組織下的活動,這些活動包括政治、經濟、教育、法律等行為,都是在當地政府或非政府組織下進行的,統稱為社會組織行為。

通過對《新疆新聞聯播》報道內容的行為文化各項指標分析統計,得出表1。

在行為文化的各項指標中,佔比最大是政治行為,相關報道共196篇,佔比達到46%,如“自治區黨委召開農村工作會議 張春賢作重要講話”(2014-1-8)、“人大代表審議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和‘兩院’報告”(2014-1-18)。

其次是經濟行為,有關新聞報道115篇,佔比為27%。關於經濟方面的報道有:“自治區黨委常委(擴大)會分析經濟運行”(2014-7-7)、“創新合作模式 打造絲綢之路經濟聯盟 [經濟聯盟]”(2014-3-29)、“外交新定位 絲路新機遇”(2014-1-8)。《外交新定位、絲路新機遇》這則新聞就報道了“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后,新疆與土耳其的合作交流情況。

由數據可得出,社會組織行為是行為文化中佔比最大的部分。通過對行為文化的內容分析,可以看出,《新疆新聞聯播》的行為文化報道內容中,政治類佔比最大,媒體作為政府的“喉舌”,有替政府進行政治宣傳的責任,“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下,政府也出台了相關政策,媒體理所當然需要對這類內容進行報道。在對行為文化的報道中,報道內容更多的是政府或媒體希望受眾了解的,如相關政治話題或政策內容。政府希望受眾通過對政府政治、經濟行為的了解,從而增強受眾對政府的信任度。

2.物態文化

人類在長期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中所形成的一切物質生產活動及其產品的總和,稱之為物態文化,它是文化中可以具體感知的、摸得著、看得見的部分,是具有物質形態的文化事物,同時也是人類文化諸要素中最基礎的內容[3]。

通過對《新疆新聞聯播》報道內容的物態文化各項指標分析統計,得出表2。

在所抽取樣本范圍中,對物態文化進行細分,可分為建筑物、工具、工程、飲食、服飾、人文景觀、自然景觀、文化產品共八類。有關物態文化的報道內容中,佔比最多的是對各項工程的介紹,所佔比例為48%﹔其次有關新疆民族文化產品的報道也比較多,佔比32%,有關新疆自然景觀的報道佔比也較高,達到了15%。

物態文化中對工程的報道量較大,主要是因為新疆的建設中有很多民生工程的建設,比如抗震安居工程、定居興牧工程、村村通工程、公路鐵路建設工程、無線電建設工程等,反映了新疆建設的成就。自然環境的保護以及各種工程的完成,都需要政府來組織完成。

物態文化在文化形象表征的選擇上,主要是以自然環境中各種動植物的物象和現狀為主。近年來新疆加快自然資源開發,增加文化內涵。不斷推進旅游產業的發展,新疆各地政府不斷加快旅游資源的開發轉化,同時增加文化內涵,融入了絲綢之路,民俗風情等元素。媒體通過對這類內容的報道,向外界傳播新疆的風土民情,介紹新疆文化,蘊含多元文化之美的新疆,吸引了大批入境游客。

3.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文化環境和生產中運用制度進行管理實踐形成的一些共識。在所抽取的樣本范圍中,對制度文化進行細分,可分為政治、經濟、教育、法律、婚姻家庭、宗教共六類。

通過對《新疆新聞聯播》報道內容的制度文化各項指標分析統計,得出表3。

在制度文化的六項指標中,所佔比例最高的是對經濟制度的報道,佔比高達41%,主要內容是報道在新疆經濟活動中實行的一些制度,自2010年起,全國19省對口援疆,建立起各方面的有效機制優先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新疆經濟大發展。新疆的經濟發展要注重質量,經濟發展的前提是環保優先,把環境保護放在第一位,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比如相關報道有:“[深化改革]新疆6月底前全面啟動大病醫保試點[擴大試點]”(2014-5-18)、“為農牧民量身打造‘增收檔案’[增收檔案]”(2014-5-18)、“[民生新疆]不斷完善政策 讓更多人受益”(2014-10-25)。“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提出,使新疆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對民生項目的建設也在不斷加強,通過出台有關政策和對原有制度的改善,來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

四、結 語

如今,在“文化軟實力”上升到國際外交地位的形勢下,文化傳播是各國整體外交中的重要一環。通過向外界傳播帶有中國文化的各種元素,讓其他國家的人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認可並且喜歡我國的文化,是對外傳播中的重要手段。

新疆作為我國重要的外宣和外交窗口,傳播內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對外傳播過程中,新聞作為一種框架,作為受眾了解自己和世界的窗口,傳播的內容是需要慎重選擇的。通過從文化的視角對《新疆新聞聯播》的內容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在行為文化、物態文化、制度文化的相關報道中,經濟發展和民生建設都離不開各種不同形式的文化建設。新疆地處“一帶一路”戰略的核心地區,要大力增進與各國的文化外交,通過文化外交,將我們的思想、我們的價值觀傳播出去,讓新疆的發展更加迅速,作為新疆的后盾和依靠,中國在國際舞台的地位和實力也將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 (美)蓋•塔奇曼.做新聞[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 張桂霞.芻議大學行為文化建設[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2007(6).

[3] 路明.從物態文化看設計創新[J].新視覺藝術,2013(6). 

(責編:王妍(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