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紀錄片《功夫少林》:將傳統文化內化於真實生活

2016年06月13日07:08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功夫少林》:將傳統文化內化於真實生活

  紀錄片《功夫少林》劇照 資料圖片

  【新作快遞】

  在時代飛速發展的當下,中國人應該堅守什麼?電影《老炮兒》上映時,導演管虎曾說,我唯一的野心就是提醒后輩,中國人做事是有規矩的。這也是紀錄片《功夫少林》想要表達的。無論是電影,還是紀錄片,大家都說了同一個理兒——規矩是中國人的根,在任何時代都丟不得,丟了遲早要找尋回來。

  30年了,由電影《少林寺》帶動的少林熱、功夫熱勢不可擋,有關少林的影視作品層出不窮。然而,觀眾對“少林功夫”的理解,大多停留在飛檐走壁的武打與紛爭不休的江湖之中。而現實中的少林功夫是大多出身貧寒之人艱難的抉擇、是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是對中國功夫道德的恪守與敬畏。《功夫少林》拋開故弄玄虛的神秘,不以單純展示中國功夫的高端神秘為目的,而是將更多筆墨用於表現習武之人背后的辛酸與努力,以及習武的修養、道德、信念等價值理念,使觀眾品味功夫之余,領悟到千百年來中國人通過“功夫”載體,一代代流傳下來的做人道理。

  片中,老刀客王宗仁騎著老式三輪摩托,斜背大刀,揚起一路塵土﹔張欽標一邊練功一邊給母親做千紙鶴,一看就是位刻苦讀書練功的功夫少女。創作者從最初的人物性格入手,分析其人生經歷,然后根據人物的性格特征,在現實中尋找與之切合的現實點和有情感、有起伏波瀾的人生故事。他們是在拍人,同時也是在拍功夫,但拍到最后,已經分不清兩者的界限了。當紀錄片揭開傳統文化的神秘面紗,讓這些文化附著在普通的人、質朴的經歷、真實的情感上,中華文化就如同春風化雨般走進了人們的視野和心田。

  中國悠久的歷史與豐厚的文化給紀錄片提供了充裕的創作素材,如何利用這些資源,傳承中華文化精髓,是歷史文化類紀錄片應思量的課題。我們不應止步於單純欣賞展示傳統文化的外在形式,更要勇於去觸碰那些蘊含在故事、人物背后的內涵與意義,以現代的姿態感受呈現那種古老與現代、技藝與精神的交融。除了《功夫少林》,在網絡大熱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用“我”“修文物”的表述動態而輕鬆地講述故宮工匠以精湛技藝維護文物的故事,通過人物的行動和語言展現傳統文化的魅力﹔再如紀錄片《本草中國》透過展現藥材的發現、採摘與炮制的過程,探尋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科學之間關系的理解。當紀錄片轉換思路,不再在展示傳統文化成就中畫地為牢,而是以現代視角講述真實經歷,傳達真誠情感,揭示真理與信念,拉近觀眾與歷史文化的距離,尋求普遍的文化接近性“共鳴”,傳統文化與紀錄片才能更好地並肩前行,在出現泛娛樂化傾向的市場環境中開辟出一條通往觀眾內心的道路。

  (湯嫣,作者單位:北京交通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