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節熱議當互聯網遇上電影 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互聯網與電影,兩個同樣炙手可熱的行業能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在剛剛開幕的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從12日到15日的17場論壇中,包括“互聯網+電影”“影游互生”“VR電影”等,有5場都和互聯網直接挂鉤,似乎正是兩個行業親密關系的寫照。
2015年,中國電影市場票房440億元,以目前平均年復合增長率37.17%的增速計算,三年內將超過1000億元,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則在研究報告中表示,到2017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預計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票房領導者。
在這個巨大而火熱的市場中,互聯網巨頭的身影不斷閃現。在2014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博納影業創始人兼CEO於冬就曾表示,未來“BAT讓我們干什麼我們就得干什麼”,而兩年時光倏忽而過。“從線上售票到觀眾培育、發行推廣,互聯網進入電影行業,更多帶來的不是錢,而是互聯網思維,帶來了新的運營模式和商業模式。”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尹鴻如是說。
在線票務遭爭搶
5月15日,阿裡影業公告顯示,旗下在線售票平台淘票票獲得17億元A輪融資,整體估值達到137億元。5月28日,光線傳媒以47億元的現金和股票收購在線售票平台“貓眼電影”57.4%的股權,盡管后者2015年利潤僅有2.38萬元,但估值依然達到了83.33億元。而在這兩家之外,騰訊旗下合並了格瓦拉和微票兒的微影時代,同樣估值超過100億元。在這個看似極度細分的消費互聯網領域,“獨角獸”群雄並起。
在線買個電影票有什麼稀奇?從團購時代用戶不就習慣了嗎?一些數據將打破這種成見。來自市場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2013年在線票務收入規模為48.64億元,不到其他票務收入169.10億元的三分之一。然而,在2015年,在線票務收入就已經達到了317.60億元,在全年總票房中佔比高達72%。而在2016年第一季度,在線票務市場份額更高達80.31%,但其中團購電影票份額僅有11.23%,在線選座方式成為用戶購買電影票時的絕對主流。
這種購買方式的變化,正來自於在線售票網站的重金投入。甚至在業內有種觀點表示,去年國內電影票房增速接近50%,正來自於在線售票平台們的巨額補貼。的確,以今年春節假期來看,包括貓眼、淘寶電影、格瓦拉等在內,都推出了包括9.9元特價電影票在內的大幅優惠,而最終7天36億元的成績單也讓2016年春節檔成為史上最強。在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與資本”分論壇上,阿裡影業CEO張強坦承,去年票房增速有其特殊性,“正來自於大量線上售票平台的刺激”。但他並不認同互聯網平台的補貼帶來的票房泡沫,認為“買票便宜方便,終究還是會刺激更多人走進電影院”。
然而賠錢賺吆喝,巨頭們爭搶在線票務這塊蛋糕到底為什麼?市場研究機構藝恩咨詢研究總監付亞龍表示,在線票務平台通過在上游為制片方、下游為影院提供各種服務,已經成為電影宣傳、發行及售票的最大入口,從而在產業上下游擁有話語權。而來自光大証券的研究報告也表示:電影產業鏈各環節中,唯有在線票務率先實現高集中度,且在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上構成極高的進入壁壘,是實現電影產業鏈縱向一體化布局的制高點。在此制高點切入電影上下游的公司,將享受到愈加從容的談判權。具體來說,票怎麼賣已經成為話語權。
數據將帶來新市場
有電影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線票務平台背靠互聯網巨頭的影業公司,它們向電影項目的投資,不僅包括錢,也包括在線票務平台的流量和數據,這已經形成了一種能力”。
比如大數據。數據已經開始指導電影的宣發方式。作為電影《魔獸》的聯合出品方,騰訊影業魔獸項目負責人張思陽表示,在整個《魔獸》的宣發過程,通過和傳奇影業共享各種數據,指導了宣發策略的制訂。“我們最在意數據,通過數據可以知道用戶喜歡什麼,討厭什麼,他們在哪裡,由此展開精准推送,比如,在預告片剛剛登錄騰訊視頻時,我們就發現,觀看預告片的用戶年齡比主流游戲用戶年齡更大。”
數據的影響也在向更遠處延伸。預告片播出的次數、粉絲在眾籌項目上的投入熱情、在線票務平台的預售量、甚至電影片名和片中主角在微博平台的熱詞排名,將這些綜合起來的龐大信息流,將直接影響電影的排片決策甚至上游的制作方式。在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萬達電影院線總裁曾茂軍告訴記者,萬達有個60人的數據團隊,開發出一套“基於新媒體的大數據挖掘工具”。“我們將會對每個會員的觀影屬性進行分析,將這些經驗提供給電影的發行方、導演和制作人。隨著國內銀幕數年底突破4萬塊,未來很多電影會分線發行,分區發行,精准化的制作和排片將成為趨勢,而這些都需要大數據支持。”
數據甚至將帶來新的市場,比如一直並未得到充分開發的電影衍生品。“娛樂寶在面對不同的版權內容的時候,將從阿裡大數據的角度,提供從設計、生產工藝、銷售渠道等專業服務。譬如,類似於‘忍者神龜’這樣的動漫形象,根據大數據的分析,我們就會更多地放在運動類、數碼類的產品設計生產上。”阿裡影業旗下娛樂寶總經理俞巍表示,正是依托於阿裡巴巴電商生態的商家資源、平台優勢以及數據支持,娛樂寶開始嘗試為電影版權方訂制衍生品銷售解決方案並進行精准的資源投放。“《冰川時代5》《忍者神龜2》《星際迷航3》《奧特曼》《中國好聲音》這五個超級版權內容,已與娛樂寶達成合作。”俞巍說。
曾茂軍也認為,開發電影衍生品依然需要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包括在線電影的視頻點播、音樂版權,網購周邊甚至影游互動和主題公園,電影在多個方面的收益會越來越高,但根本是要進行知識產權保護,不僅是在電影內容方面,也是在衍生品保護方面,否則借助互聯網渠道,就會有大量仿制品一哄而上。”(陳 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