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官員微信朋友圈為何很低調 甚少表露個人觀點情感

2016年06月14日08:00 | 來源:北京晨報
小字號
原標題:官員朋友圈為何很低調

  新媒體時代,微信已成為主流的社交工具和信息獲取平台之一。和許多老百姓喜歡在微信朋友圈裡分享各類信息相比,官員、基層公務員的朋友圈顯得很“單一”,除了工作,他們的朋友圈裡大多是轉載類文字、圖片,甚少表露個人觀點、情感。而且越是高職級,發的東西越少。(6月13日《華商報》)

  朋友圈與公眾號不同

  朋友圈內雖然不全是朋友,但發在朋友圈內的多限於“個體”的信息,與公權力無關,然而,官員的朋友圈卻和普通人的朋友圈不一樣。如果是普通人,轉發一些信息,或是調侃什麼,大家一笑了之,不會較真,更不會費盡心思去挖掘,但對於官員,卻可能會以完全不一樣的態度。因為在官員的朋友圈中蘊藏著諸多的“權力粉絲”,他們總會小心揣摩官員發出的信息究竟包含著什麼潛台詞,更甚者,會莫名其妙解讀出諸多不可思議的“內容”,官員發在朋友圈中的信息,或遭遇誤解或遭遇攻擊等等,也很是尋常,為了防止被“誤解”,或是吸取教訓,這使得官員不敢輕易在朋友圈中發布信息或轉載信息。

  其實,官員也渴望像普通人一樣可以隨意發信息,但事實已經有了太多的教訓,這個願望終究是不可能實現的,至少目前還不可能。畢竟我們已經習慣於解讀官員的信息,哪怕只是一個表情,何況是發在朋友圈中的信息。有些官員的微信內容多為工作內容或是轉發“風花雪月”美文、圖片欣賞,對此,我們無妨寬容視之,不要期望在短時間內會有所改變。

  朋友圈只是純粹“私人”的東西,與官方的“公眾號”是不一樣的。因此,對於官員的朋友圈,還是多淡定,不必專注更不必期望從中“榨”出“干貨”來,官員也有玩微信朋友圈的自由和權利,也擁有自己的“朋友”,官員在朋友圈中發什麼或是保持沉默不發任何信息,均屬於正常,對此,我們也不妨淡然視之。畢竟官員不同於普通人,他們手中的權力決定了他們該“犧牲”一些“愛好”和“自由”,對此,官員也不妨淡定些,當一個官員,注定不能完全像普通人一樣,表現在朋友圈也是如此。(王軍榮)

  不該總是“清湯寡水”

  聊天、通話、分享、經商以及信息發布與轉載等等,微信朋友圈的功能可謂日益強大,再加上方便、快捷的“秒傳”速度以及更加廣闊的傳播途徑作為強大支撐,微信朋友圈這種交流互動平台便想不被人們所喜愛都不可能了。而且不僅如此,目前甚至已經有為數不少的人已經將刷朋友圈當作了每天必干的一件重要事情,大有一日不刷朋友圈便恍如隔世的感覺。

  但是也並非所有人都熱衷於在朋友圈內與好友互動。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朋友圈內最好的看客,也是最不愛“發聲”的聽眾,他們當中絕大多數人的朋友圈都是“隻進不出”,甚至“清湯寡水”,有人甚至一年也發不上一條消息。

  官員不願發朋友圈,依筆者之見,最大的原因應該是來自思想上的謹慎與心理上的壓力。若非是自己本職范圍內的工作或者事情,誰都不會輕易發言表態,甚至連一些極其普通也極其正常的現象,他們都會惜字如金地寧願保持沉默,原因就是害怕自己的隻言片語會沖撞或者得罪了某些人,或者是給公眾帶來誤導,從而產生不良影響。

  其實這又是何必。官員也是人,自然也會有表達的欲望,何必要整天將自己隱藏在朋友圈的后面做一名無聲的看客與聽眾呢?況且,隻要是客觀、正常的發言與表態,發布或者轉發消息,其實也未必就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前途。如果利用好了這個平台,反而會給自己“加分”不少。那些將朋友圈的功能充分發揮出來,甚至開網店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官員便是這方面的模范與榜樣,人家朋友圈裡的“熱鬧”與“繁華”也未見給其個人前途帶來任何不利的影響,反倒為其本人樹立起了創新開展工作,全力助推經濟發展的良好形象,這又何樂而不為?(喬英杰)

  新形勢下的新課題

  作為交流、溝通和獲取各種資訊的自媒體平台,微信以其便捷性、即時性、廣泛性,近年來深受歡迎、發展迅猛,日益與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等不可分離。眾多微信用戶中,官員、公務人員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龐大群體,但和普通用戶的豐富多彩、不拘一格、個性紛呈相比,官員、基層公務員的微信朋友圈內容往往很“單一”,除了工作,多是轉載類、客觀類的文字、圖片,很少表露個人觀點、情感,顯得“千人一面”,活力乏善。

  但事實上,官員們並非鮮有關注朋友圈消息,許多官員每天或定時或隨時,花費大量時間閱讀朋友圈資訊,關注微友們動向和社會熱點。他們並非真的對微信朋友圈“敬而遠之”,只是不事張揚,不願或認為不適宜“拋頭露面”,而甘於做一個靜靜的、默默的“旁觀者”,顯得很“低調”。

  官員們在微信朋友圈甘於“寂寞”、“低調”從事,作為不約而同的“潛規則”,已是自媒體上一道獨特的風景,但這其實並不奇怪,這主要與時代背景和官員自身特定的身份分不開。

  首先,黨員干部克己奉公、謹言慎行漸成風尚,官員們在網上的“低調”表現,其實就是網下現實世界“低調”的反映,可謂“一脈相承”。其次,避免觀點被“別有用心”者誤讀。但新媒體時代,人人都是“麥克風”,官員尤其領導干部要融合發展,學會並善於和媒體打交道,主動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了解、接壤真實的社情民意,做一個“真實”的人,推動實際工作開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些官員把微信朋友圈當成宣傳“高地”,為地方經濟發展“站台”,就是活學活用新媒體的鮮活例子。如何在“互聯網+”時代,充分利用好新媒體、自媒體工具,讓“低調”做人和“高調”做事結合起來,讓微信朋友圈活躍起來,讓微友粉絲多起來,為工作學習生活助力,樹立起一個“好官員”形象,無疑也是擺在黨員干部面前的一個新課題。(符向軍)

  朋友圈是“練兵場”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既然在一個微信朋友圈裡,說明圈裡的人多少有些共同的地方。官員既然有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就要敢於在圈裡多多表露自己的觀點。

  官員在朋友圈表露自己的觀點,好處是多方面的:可以和圈裡人打成一片,讓大家覺得自己很有親和力,沒有官架子﹔可以讓大家知道官員也是一個普通人,也和大家一樣有七情六欲﹔可以和大家討論很多問題,明白大家的所思所想、所求所感,從而改進自己的工作方法和處事態度……

  當下是新媒體和自媒體時代,不僅需要官員善於運用現代傳媒新手段、新方法,而且要求官員敢於在網上發聲和走群眾路線。如果官員在微信朋友圈裡尚且不敢表露自己的觀點,又怎敢在網絡上拋頭露面、發聲亮相?官員既要干好本職工作,更要敢於在網上引導輿論,唱響主旋律、謳歌真善美、傳播正能量。官員不僅要上“主戰場”,而且要敢打硬仗、敢於勝利。為此,微信朋友圈對官員而言,就是很好的“練兵場”、“訓練營”。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不敢或很少在微信朋友圈表露觀點的官員,一旦上了“主戰場”,要麼一敗涂地,要麼隻能當逃兵。隻有不斷“練兵”、加強“訓練”,上了“主戰場”才能敢打敢拼、得心應手、游刃有余。(毛開雲)

  ●三言兩語

  隻要手中握有權力,朋友圈就會成為一個“特殊”的場所。

  ——張宇全

  官員發出的信息想要不被解讀,恐怕是很難的吧?

  ——陸家軒

  安全才是朋友圈的第一要務。

  ——周喜

  謹小慎微向來是國人的傳統。

  ——言中軍

  言多必失,“禍”從口出。

  ——楊希

  新媒體時代賦予人們更多表達的機會,應該充分利用。

  ——梁文文

  “低調”從事沒什麼不好的。

  ——劉志遠

  害怕說錯話是主要原因。

  ——趙欣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