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微信公眾號——“研究事兒”

今天人民日報68歲啦!

事兒姐 研究事兒
2016年06月15日16:0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
小字號

《人民日報》1948年6月15日創刊號 

今天是人民日報68歲的生日!

1948年6月15日,《晉察冀日報》和晉冀魯豫《人民日報》合並,在河北平山裡庄創立華北中央局機關報——《人民日報》。毛澤東同志親筆為其題寫報名。

1949年3月15日,人民日報隨中央機關遷入北平。同年8月1日,《人民日報》正式確定為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機關報,並沿用1948年6月15號的期號。

2011年3月至6月,作為人民日報創刊舊址修復布展協調小組成員,研究部綜合室主任曼葉平曾參與舊址修復布展的籌備、論証和實施工作,今天,事兒姐邀請她與大家一起回到裡庄舊址走一走、看一看,回憶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

平山裡庄:《人民日報》從這裡走來

曼葉平

《人民日報》創刊舊址,位於河北省平山縣平山鎮裡庄村,是首批修復的18處西柏坡革命舊址之一。這裡是《人民日報》的光輝起點,已成為報社重要的社史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現在您看到的舊址,是按照中央統一部署要求,於2011年6月底修復完成、7月1日建黨90周年之際正式對外開放的。

裡庄舊址原貌

在人民日報編委會的支持和領導下,裡庄舊址修復布展協調小組本著“集中修復、注重整體、有效保護、長久保留”的原則,協調各方,對鄧拓(時任《晉察冀日報》社長)舊居、譯電室舊址原址保持不變,局部整修﹔對張磐石(時任晉冀魯豫《人民日報》社長兼總編輯)舊居、印刷廠舊址進行集中遷建,保持原貌﹔同時也避免了對舊址區內兩處民宅的拆遷,既完整恢復了舊址原貌,又大幅降低了修復成本,減少了工程征地擾民,取得了很好效果。

裡庄舊址大門全景

裡庄舊址俯瞰圖

裡庄舊址紀念石碑

修葺一新的裡庄創刊舊址,佔地9畝,建筑面積600㎡,包括創刊紀念碑、4個院落、44間房屋、240余件實體文物。院內青磚灰瓦,翠竹曲徑,綠樹掩映,古朴幽雅。新落成的紀念石碑,高3米,寬5米,厚0.8米,正面鐫刻的“人民日報從這裡走來”9個大字,由毛澤東手書集字修飾而成,背面鐫刻的535字碑文,以洗練的文字全面介紹了人民日報裡庄創刊的背景,概括了人民日報在裡庄譜寫的光輝歷史。

新修復的4個院落,是舊址陳展的主體,陳展形式豐富,內容翔實,充分體現歷史傳承。4個院落中,1號院(印刷廠舊址)是展覽的主展區,主題為“人民日報從這裡走來”,內設3個展室,以圖文、檔案、實物和多媒體等形式,將人們帶回人民日報初創時期的艱難歲月。2號院(華北《人民日報》社長兼總編輯張磐石舊居)、3號院(原《晉察冀日報》社長鄧拓舊居)和4號院(譯電室舊址)則主要陳列展示實體文物。這些文物中,有1948年6月裡庄小學贈送給人民日報的木匾﹔有被裡庄村民長久珍藏的鉛字版、字模、鑄字機頭﹔還有當年報社人員使用過的無線收報機、發報機、平板印刷機及農家織布機等。這些珍貴文物,真實生動地再現了人民日報前輩們的生活和工作狀況,展現了當年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

舊址紀念館展出的毛澤東同志為《人民日報》題寫的報頭(復制件)

1948年6月,裡庄小學贈給人民日報的木匾

裡庄時期華北人民日報的組織機構為:社長兼總編輯張磐石,副總編輯袁勃、安崗、王亢之,秘書長馬健民,副秘書長郭渭。很多人以為鄧拓同志也在裡庄工作過很長時間,實際上,他隻在裡庄短暫工作過。1948年6月15日,《晉察冀日報》與晉冀魯豫《人民日報》合並,華北《人民日報》創刊,鄧拓調任華北局政策研究室主任,此后擔任了不少其他工作。1949年8月1日,《人民日報》正式確定為中共中央機關報時,胡喬木兼任人民日報社社長,鄧拓調任人民日報社總編輯。可能很多人對張磐石同志並不了解,這裡對他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1948年夏,張磐石在河北平山裡庄

張磐石舊居

張磐石,原名潘敬業,晉冀魯豫《人民日報》和華北《人民日報》的重要創辦人之一。

1905年出生於山西壽陽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925年畢業於太原第一師范學校。1929年9月留學日本,在就讀大學預科期間,系統地閱讀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確立了畢生奮斗的目標。1931年“9·18”事變爆發,從日本回國,投身抗日救亡。1932年在北平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成為一個職業革命家。曾任中共天津市委代理宣傳部長。

1934年秋因叛徒出賣,張磐石在天津被捕入獄,經受了3年鐵窗生活的嚴峻考驗,堅持了革命氣節。1937年“七 ·七”事變后,因侵華日軍日漸逼近保定,加上國共合作的大背景,張磐石被釋放出獄,立即投入了抗日統一戰線工作。1939年2月,赴太行山敵后根據地從事文化出版工作,不久轉入《新華日報·華北版》編輯部。他曾被派往戰斗異常殘酷的冀南平原根據地辦報,擔任《冀南日報》總編輯。

1942年春,在延安的中共中央組織部向北方局黨委發來對張磐石獄中表現的審查結果,証明他堅持了革命氣節,完全可以信賴。張磐石隨即被調回太行山根據地,擔任中共北方局宣傳部秘書,不久后擔任中共太行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長。

1946年春,張磐石擔任新成立的晉冀魯豫中央局宣傳部副部長,受命創辦中央局機關報《人民日報》,擔任社長兼總編輯。他克服種種困難,按指定日期於1946年 5月15日在邯鄲創辦了《人民日報》。創刊一個月后,大規模內戰爆發,他帶領人民日報全體人員撤退到武安縣南文章村,隨后又撤至太行山麓的河西村,始終確保《人民日報》的正常編輯出版。1948年6月15日,《晉察冀日報》與晉冀魯豫《人民日報》合並,華北《人民日報》創刊,張磐石任社長兼總編輯。1949年8月1日,《人民日報》正式確定為中共中央機關報,張磐石擔任副社長,時任中宣部副部長的胡喬木兼任社長,鄧拓任總編輯。

裡庄舊址展廳一角

時光如梭,信念永恆。從裡庄出發,人民日報走過了68年不平凡的歷程。讓我們重溫紀念石碑碑文,傾聽歷史的回響——

在解放戰爭的硝煙裡誕生,在時代風雨的洗禮中成長。河北省平山縣裡庄是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的光輝起點。

一九四八年五月,中共中央決定將晉察冀中央局和晉冀魯豫中央局合並為華北中央局。一九四八年六月十五日,晉察冀中央局機關報《晉察冀日報》與晉冀魯豫中央局機關報《人民日報》合並,創立華北中央局機關報《人民日報》。毛澤東主席為《人民日報》重新題寫報頭,一直沿用至今。創刊當日報紙對開二版,發行四萬余份。

當時,中共中央指示,新的《人民日報》同時承擔中共中央機關報職責。一九四九年八月一日,《人民日報》正式成為中共中央機關報。

在裡庄的日子裡,《人民日報》發表了毛澤東多篇重要文章,深入宣傳中共中央的政治主張和方針政策,全面報道華北解放區和全國革命發展形勢,為指導奪取解放戰爭全面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人民日報記者編輯與當地軍民同心協力、艱苦奮斗,完成了黨交給的光榮任務,譜寫了令人難忘的奮進凱歌。

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五日,迎著全國解放的曙光,《人民日報》從裡庄遷往北平出版。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日報》隨著黨和人民事業的不斷壯大而蓬勃發展,成為全國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第一大報,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的世界十大報紙之一。

回首裡庄,創業精神立根基﹔矚望未來,崇高使命昭世人。特立此碑,以志紀念。

人民日報社

二零一一年六月

原創作品 轉載請注明

供稿 供圖:曼葉平 統籌:王向令 編輯:張天培

 

(責編:程惠芬、戴莉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