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劉震雲上電視音樂節目不怕質疑:我不懂音樂但懂情緒

許青紅
2016年06月16日10:00 | 來源:京華時報
小字號
原標題:劉震雲上音樂節目不怕質疑:我不懂音樂但懂情緒

劉震雲參加《中國農民歌會》。

  京華時報記者許青紅  

  正在安徽衛視熱播的賽歌節目《中國農民歌會》中,作家劉震雲坐鎮導師席成為一大亮點。他用自己深厚的閱歷來點評農民歌手們的表現,頗具說服力。雖然與音樂無關,但劉震雲表示並不怕質疑“不專業”,“我不懂音樂但懂情緒”。根據劉震雲小說改編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即將上映,劉震雲評女主角范冰冰的表演是脫胎換骨的,觀眾將看到一個新的范冰冰。   

  首當音樂導師

  想聽農民演唱原生態歌曲

  願意來安徽衛視《中國農民歌會》當音樂導師,劉震雲坦言是看中了“農民”二字,“它跟其它音樂節目最大的不同就是參加者是農民,它有草原、有田野、有高山、有高原,有很多原生態的唱法。不管是東北的赫哲族、新疆的哈薩克族,還是雲南的彝族,包括蒙古族的呼麥、長調,有很多原生態的唱法,這對我和觀眾來說都有一種吸引力,我就是來聽原生態歌曲的。”劉震雲認為參加節目的農民,區別於他之前的文學作品《溫故一九四二》《一句話頂一萬句》裡的農民,是一個獨特的群體,“《中國農民歌會》裡的歌手是農民,又不是農民,農民只是他(她)的一個身份,好多歌手接受過專業的音樂訓練,只是出身是農民罷了。而且並不是所有的農民都會唱歌,他們是會唱歌的農民。這些農民歌手把他們這種原生態帶到了舞台上,我覺得這是有價值的。”

  在諸多音樂形態中,劉震雲毫不避諱對原生態歌曲的青睞,“原生態歌曲的歌詞都特別少,它主要用聲音、音調來抒發自己的感情,這種感情和生活離得特別近,比如在放牧、在採茶、在打魚的時候。更重要的是它可能不是現在創作的歌曲,可能是幾百年前、甚至一千多年前流傳下來的曲調。這個曲調包含時間的豐厚性,一代代傳下來,一代代又往裡加入自己的感情,使得歌曲變得特別渾厚,這是現在的歌曲所沒有的。”

  和蔡國慶、鳳凰傳奇這樣的專業歌手一起坐鎮音樂節目導師席,劉震雲說彼此是有分工的,“蔡國慶老師、玲花老師和曾毅老師更多的是從音樂的角度,從唱法上、音准上,還有組合之間不同聲調的配合來一語道破。而我關注的是歌裡的心思、心情、心緒,他唱出來能不能讓我感動,這些方面我關注得更多一些。”劉震雲還透露說,“跟蔡國慶這樣的專業歌手相處久了便成為了很好的朋友,有時候他們會給我講很多音樂上的知識,我從他們身上也學到很多東西。”

  專業性引爭議

  歌曲的情緒我能聽出來

  以作家的身份參加音樂節目,劉震雲的專業性多少會讓人質疑,對此,劉震雲表現得很坦然,他認為專業只是相對的。“歌手也分很多層面,比如有的是民族唱法、有的是搖滾唱法,這些唱法都有不同的專業知識。一個搖滾歌手他未必知道歌劇的知識,也未必知道原生態歌曲,帕瓦羅蒂不一定能夠把呼麥唱好。”劉震雲認為專業的人創造出來的歌曲也都是給非專業的人聽的,“比如一個作家,他寫出來的作品不僅僅是給別的作家看,更重要的是給讀者看,讀者專業不專業啊,其實我覺得最專業的表現就是他知道世界上的作品隻分兩類,好的作品和壞的作品。”劉震雲說同樣音樂好聽還是不好聽,他是有鑒別力的。“我從聽眾的角度,能聽出這個好或不好。”

  劉震雲透露,他跟觀眾和另外三位導師的互動都很融洽,“因為全中國人都知道我是個善於學習的人,全中國也都知道我是個幽默的人,我不討厭別人,所以人家也不會討厭我。”

  有人把劉震雲此次當音樂導師稱為跨界,是想轉換角色,他對此並不認同,“任何人都轉換不了角色,想轉換角色的人,第一是出於無知,第二是出於狂妄。人一生隻能干一件事,能把這一件事干好就不錯了。”劉震雲說他要是不當作家了,改當作曲家、當歌手,可以叫跨界,但他並沒有這些想法,“因為這兩行有兩個人是超越不了的,一個是柴可夫斯基,一個就是帕瓦羅蒂,我想想還是算了”。對做評委,他說最多算是學習,談不上跨界。

  評電影新作

  范冰冰的表演脫胎換骨

  作為獲得過茅盾文學獎的著名作家,劉震雲的《一地雞毛》《溫故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蓮》等諸多作品都在影視劇中呈現。尤其是由馮小剛執導、范冰冰主演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最近發布預告片,引起觀眾的興趣。對新片,劉震雲寄予了很大希望,尤其是對范冰冰的表演,劉震雲更是以“脫胎換骨”來評價她。

  在劉震雲看來,馮小剛是個非常偉大的導演,“他偉大在於別人認識不到的東西他認識到了,不管是《一地雞毛》《我不是潘金蓮》,還是《一九四二》,都是不適合拍成電影的東西,一是太敏感了,另一個是缺乏拍成電影的情節因素。《一地雞毛》就沒有情節,那他為什麼要拍,就是因為他知道電影背后的東西要比這些表面的東西重要得多,所以不管是歌唱家、作家、導演,能找到不一樣的東西是最重要的。”

  《一地雞毛》《一九四二》《手機》都是劉震雲和馮小剛合作過的影片,對於老搭檔,劉震雲如此評價,“他越來越有經驗了,《我不是潘金蓮》可能比前三部拍得還要好一些。他用了很多試驗性的手段,比如他開始用圓的方式來認識生活,來認識電影,來認識生活和電影之間的關系。我覺得從現在拍出的效果看還是相當震撼人的。”

  另外,劉震雲對女一號范冰冰的表現也寄予厚望,“范冰冰這次跟她之前在銀幕上的表現大相徑庭,這次演得非常深入,你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你就會忘了她是范冰冰,認為她就是影片裡面的人物,她就是李雪蓮,包括她的步伐、她的神態,包括她對這個人物不同情緒的爆發力。”

  劉震雲認為范冰冰這次的變化是脫胎換骨的,“我覺得在馮老頭的指導下她有一個蛻變,有一個破繭而出的變化,大家將來在銀幕上會看到一個新的人物形象,當然會看到一個新的范冰冰。”

  談作品改編

  合作導演裡沒有“小三”

  雖然劉震雲的作品不斷被改編成影視作品,但有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基本都是由他親自操刀完成改編的,他坦言擔心別人給改壞了。“你弄一個傻編劇,我能讓他改編嗎?改編我的作品,必須是一個超一流的導演,這個超一流的導演不能隻懂電影,一定要懂電影背后特別深入的東西。”

  所以合作的導演,劉震雲也專一地選擇了馮小剛,“所以你看改編我作品的導演沒有換來換去,基本上沒有‘小三’,那就証明擁有這個才華和見識的導演不是特別多。”

(責編:燕帥、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