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微信公眾號——“研究事兒”

看人民日報三批網絡亂象

讀報君 研究事兒
2016年06月21日16:5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
小字號

有誰願生活在一個充斥著虛假、詐騙、攻擊、謾罵、恐怖、色情、暴力的網絡空間呢?

在今年4月19日召開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他還強調:“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利用網絡鼓吹推翻國家政權,煽動宗教極端主義,宣揚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動,等等,這樣的行為要堅決制止和打擊,決不能任其大行其道。利用網絡進行欺詐活動,散布色情材料,進行人身攻擊,兜售非法物品,等等,這樣的言行也要堅決管控,決不能任其大行其道。”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發表至今兩個月內,人民日報新媒體版先后刊發三篇文章,狠批網絡亂象:排行,實為撈金﹔百科,錯漏百出﹔內容,克隆嚴重。今天,讀報君就帶大家細讀這三篇文章,看人民日報是如何響應總書記號召,為網絡把脈問診,開方抓藥,讓互聯網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

一批競價排名信息濫

網絡收費信息泛濫,令人真假莫辨,不僅讓消費者無所適從,更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一些所謂的“品牌榜”“暢銷榜”“信譽榜”,已淪為變相撈錢的工具,編織出一個個“消費陷阱”。 

1.收錢發証合作優先 “品牌榜”成山寨貨

網上各類“十大品牌”排行榜層出不窮。業內人士透露,“這類評選、排行大多事前沒有標准,事后沒有監督,實質上就是競價排名,有些就是直接收錢發証。”為了混淆視聽、偽裝權威,部分評獎和榜單首先會將行業內繞不開的大品牌納入其中,余下的名額則成為眾多投機品牌之間金錢的角逐。

2.花錢打榜刷榜上位 “暢銷榜”裡水分大

“暢銷榜”的商業尋租空間,使一些商家忽略了提高商品質量,而是一心“抄近道”,絞盡腦汁將自己的商品送上榜首。於是,“刷榜”“打榜”的非正常行為相繼出現。而偏重眼球經濟的圖書、影音、游戲等文化領域,則成為“買榜”丑聞的重災區。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刷發行司2014年的調查顯示,“一些出版社和書商片面追求經濟利益,利用內部員工回購圖書制造暢銷假象”,造成了電商網站上的暢銷排行失實。

3.職業刷單數據造假 “信譽榜”中藏水軍

在網上生活分類信息與服務領域,情況也不比品牌榜與暢銷榜樂觀。業內人士透露,某些電商平台會依據賣家信用、好評率、收藏人氣、累計本期售出量等一系列因素對商家綜合排名。今年3月,“央視315晚會”曝光了眾多網絡刷單的黑幕,多個電商平台成了“刷單”重災區。“數據造假”“刷單亂象”,已成為電商行業蔓延的毒瘤。

二批網上百科內容雜

網上百科類內容的蕪雜稀釋了信息的准確度,編輯機制的漏洞消解了平台的權威性,而過度商業化也正在侵襲百科的公正性。信息不完整、不准確、不嚴謹,對公眾造成誤導、誤解、誤讀。 

1.信息蕪雜真偽莫辨 百科詞條有的以訛傳訛

國內多數百科類網站在建立初期會降低門檻,設立百科任務,並給予參與者獎勵。多數用戶只是信息的搬運工,對其他網站內容進行了不加考証地復制粘貼,使得條目的准確度和公信力受到廣泛質疑。

網上百科現有的自然科學條目存在許多知識性錯誤。如在最近備受關注的醫療領域,一些百科流毒仍在擴散。魏則西事件之后,百度百科及時刪除了“DC—CIK療法”這一詞條,而在其他百科網站的頁面上,“DC—CIK療法”依然被說得神乎其神。

此外,在有爭議或大眾性的條目中,時常有用戶刪除原有內容,插入虛假信息進行調侃詆毀。部分用戶還創作一些內容看似學術嚴謹但實為偽科學的條目。

2.規范缺失夾帶私貨 百科平台變身觀點擂台

中國青年報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46.9%的受訪者質疑過網絡百科全書的內容,而有44.3%的受訪者表示,如果發現網絡百科中的詞條內容有失偏頗,會參與修改。在對詞條解釋權的爭搶中,惡意篡改與編輯“戰爭”也隨之興起。一些熱門詞條甚至每小時都在改動,“百科平台”逐漸演變成“觀點擂台”。層出不窮的詞條修改“拉鋸戰”,暴露出百科平台管理規則與審核把關缺失的弊病。

3.廣告泛濫花樣百出 商業投機侵蝕內容公正

百科類網站搜索權重高、曝光度高、用戶點擊率明確,毫無疑問是絕佳的廣告投放地。據了解,在某百科類網站公布的營收數據中,以詞條認購和定制產品收入為主要業務的廣告收入佔到全年營收的80%以上。此外,在“百科”“問答”這種看似公益性平台,還存在大量“軟廣告”。據業內人士透露,在某百科平台上,直接以公司、企業、產品為名創建的百科條目屢見不鮮。

三批網絡內容同質化

實用不足、精品不多、特色不強,互聯網內容同質化的“三不”現象越演越烈。

1.信息海量,實用不足

網絡新聞市場蓬勃發展,不僅各大媒體紛紛開辟“兩微一端”,就連各種手機瀏覽器、視頻平台、社交軟件、電商應用等也都開始部署內容開放戰略。在競爭白熱化趨勢下,一些媒體片面追求速度與時效,互相復制轉載,產出大量信息垃圾。一些生活資訊提供方的做法同樣讓人無奈。在某安卓應用商店的生活資訊類下,僅天氣資訊這一類就有數百個產品。這些應用,界面風格類似,用戶體驗也無太大差別。

2.內容泛濫,精品不多

同質化問題在網絡文學這條供應鏈上更是不斷加劇。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數字出版司網絡出版監管處副處長程曉龍認為,目前我國網絡文學“大而不強,豐而不富,多而不優,快而不穩”。在受眾市場和商業邏輯的推動下,網上類型化作品往往扎堆出現。在眼球經濟驅動下,低質內容的繁殖裂變已成為行業擴張“野蠻生長”的標准模式。同質化泛濫無疑造成了大眾的審美疲勞和選擇乏力,內容市場看似琳琅滿目、繁花似錦,實則卻千篇一律、大同小異。

3.貪大求全,特色不強

移動互聯時代,用戶對垂直性專業性內容的需求越來越多,App開發成了創業首選項目。大量細分類App開始流行這些新的細分化網站,仍然沒有擺脫重新走上大綜合類互聯網產品的道路,也開始變成含咨詢、支付、游戲、社交等各種功能的新型綜合類應用。

以拼車應用為例,一開始只是一對一順風車模式,但當這類模式數據增長不錯、被驗証可行之后,大波跟風者相繼涌入。

有專家建議,無論在哪個行業,大量同質化產品的出現必然導致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競爭如果不是以產品質量和用戶體驗為基礎,就很容易走進價格戰的惡性循環。

以上內容摘自人民日報5月19日新媒體版《網絡收費信息泛濫》、 6月2日新媒體版《網上百科內容蕪雜》、 6月16日新媒體版《網絡內容同質化嚴重》。感謝人民日報社新聞協調部和新媒體版張音、張欣、吳姍、於洋、楊虹艷提供稿件。

原創作品 轉載請注明

編輯:耿磊 統籌:王向令

 

(責編:程惠芬、戴莉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