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綜藝節目仍是市場剛需 "小字輩"玩出大動靜

《蓋世英雄》錄制現場。
《我想和你唱》錄制現場。
“音樂節目是市場的剛需!”上周日晚,國內首檔EDM(電子舞曲)節目《蓋世英雄》在江蘇衛視首播,面對節目播出后的好評,總導演車澈如此感慨,也道出了同行業者的心聲。
在經歷過《中國好聲音》《中國好歌曲》《我是歌手》的火爆后,這兩年國內音樂類綜藝節目漸漸告別輝煌,步入平淡。然而,縱使市場顯露疲軟,現象級節目難以再現,但一個個“小字輩”還是紛紛涌現。粗略統計,今年的音樂類綜藝節目數量多達30余檔。當以《我是歌手》為代表的歌手競技節目難以玩出新花樣時,它們倒是玩得有滋有味、生龍活虎。
追求細分,小眾音樂劍走偏鋒
《蓋世英雄》主打的EDM(電子舞曲音樂),是電子音樂的一個分支,在歐美有很大影響力,如今也被國內不少年輕人關注。車澈介紹,人們從前一直簡單地認為EDM就是“動次打次”(夜店中電音的代表節奏),實際上,EDM有一個專業且龐大的細分體系。他也直言:“我們這檔節目挑戰了在國內尚顯小眾的電音,為的是跟國際接軌,撬動中國的電子音樂市場。”
讓EDM本土化,是節目組努力追求的。首期節目,李斯丹妮和艾菲表演的改編版《十面埋伏》,將《十面埋伏》與《霸王別姬》混搭,引發熱議。擔任該曲改編的青年音樂家劉洲,曾為譚維維制作了那首在央視猴年春晚演唱的《給你一點顏色》。這一次,他把《十面埋伏》琵琶曲打散重編,以《霸王別姬》的京劇唱段為內容核心,演唱上有饒舌,又有仿京劇的唱法,“我們這一版《十面埋伏》是中國的,也是EDM的,是我們可以做而外國人做不了的東西。”
不少業內人士都表示,眼睛與耳朵早已被養刁了的觀眾對音樂類節目的期待逐漸升級,他們期待“來點兒顛覆性的”。音樂節目出品團隊超級馬力工作室負責人馬力直言,音樂節目的總體方向之一是極端的專業化,至於今年的趨勢,則是追求細分,做電音、樂隊、搖滾這些偏小眾的音樂類節目。
看重玩法,音樂形式不再重要
有評論認為,十多年來,音樂節目經歷了一條變化曲線:從“素人+音樂”的音樂夢想時代,到“明星+音樂”的明星宣發時代,再到今天“音樂不重要,重要的是玩法”的音樂玩樂時代。
已經在江蘇衛視播出第一季的《看見你的聲音》,主打音樂推理,每期節目從全國各地甄選7名選手,這些選手由不定數的“實力歌者”與“音痴”混雜組成,而由特邀明星與人氣嘉賓組成的嘉賓團,將單憑臉孔來判斷選手是實力歌者還是“音痴”。此外,在深圳衛視、搜狐衛視播出的《對口型大作戰》,和音樂的關聯度更弱,核心形式是明星對著口型表演而非演唱,通過制造反差感,放大笑點。
對傳統題材的另類演繹,也成了一些音樂類節目的突圍之道,比如由汪涵主持的首檔方言音樂綜藝節目《十三億分貝》,7月將在愛奇藝開播,制作方負責人馬力說:“我們擅長的是用音樂跟年輕人交流,而方言是汪涵最感興趣和最拿手的一項,於是就有了這檔腦洞大開的節目。”同樣追求新鮮感的還有北京衛視的《跨界歌王》和東方衛視的《我不是歌手》,它們均反其道行之,將參賽主體替換成了演員,由此制造跨界、非專業所帶來的看點。
在樂正傳媒研發與咨詢總監彭侃看來,音樂類節目的創新,像潮汐一樣有自己的循環周期,“現在流行的‘集成創新’,就是在老的節目類型中集成新元素,比如游戲化的元素等,創造出一個新的節目形態。”
台網互動,讓素人無門檻參與
台網聯動,是近年來電視界流行的趨勢,而隨著網絡直播等技術的不斷完善,其與音樂類節目產生的化學反應越來越劇烈。
正在湖南衛視熱播的《我想和你唱》,獲得收視和口碑雙豐收。這檔節目的獨特之處在於,每期節目開始前,網友可通過芒果直播、唱吧APP等各種新媒體平台,上傳自己和明星歌手同框合唱的虛擬視頻,獲贊最多的前六名可以來到節目現場,與明星同台演唱。在最近一期節目中,明星費玉清遇到了專業模仿自己11年的粉絲,這位粉絲惟妙惟肖的模仿令費玉清嘆為觀止,也引發網友的熱烈討論。
台網聯動的本質,是為了讓更多普通人參與進來,從而提高節目黏性,就像《我想和你唱》被稱為音樂節目“星素結合”的范本。節目總導演王琴認為,K歌軟件的普及是“星素類”音樂節目的一個突破口,這種真正做到無門檻參與、讓愛唱歌的人和明星同框的形態,很適合做成“全民的歡樂音樂party”。同時,她把節目的成功還歸結於對競技性的摒棄,“競技類節目有強規則,是結果導向,而我們的節目,看點始終在游戲過程之中。”
對未來的綜藝節目來說,電視熒屏和網絡平台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正如王琴所言:“互聯網綜藝和傳統綜藝其實很難區分清楚,《我想和你唱》算是網絡綜藝還是電視綜藝呢?慢慢的,可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看見你的聲音》總導演海量也表示,第二季節目不排除會採用台網互動的形式。(徐顥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