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節目如何以兒童為本

在少兒節目日漸受到重視的今天,許多節目制作者都在思考這樣幾個問題:孩子們在想些什麼?孩子喜歡些什麼?什麼樣的節目才能受到孩子們的歡迎?
《天線寶寶》是英國BBC推出的著名兒童系列節目,其目標觀眾為2—5歲的兒童,在英國播出后,很快引發了觀眾極大的反響,隨后輸出國外,令不同種族和膚色的小朋友為之著迷。這套節目的拍攝場地為人為創造的神奇島,主要人物是4個頭戴天線、形象活潑可愛的人偶娃娃,他們是科技幻想的產物,集中了孩子身上所有的天性。在《天線寶寶》中,沒有權威,沒有約束,大人不再是小朋友活動的中心和主導,而讓孩子們親手做,自己玩,主動去探索。它的成功得益於創作者們時刻牢記“以兒童為本”,滿足兒童的情感需求和認知需求。
也有一部分兒童節目制作者在看完《天線寶寶》后說,沒看出來這個節目好在哪裡,情節簡單,節奏又慢,重復內容又多,真弄不懂孩子究竟為什麼這麼喜歡它。事實上,對於少兒節目,成人制作者們不應該用自己的標准去衡量,而應該從兒童的視角去評判,去分析。
少兒節目是電視事業發展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領域,目前我國部分少兒節目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針對性不明確、宣傳力度不夠、制作不精良、成人心理、出名效應等使得節目發展艱難或處於停滯狀態。要解決這些問題,需採取相應策略:
重視社會環境。現如今電視節目往往與商業利益直接相關,冠名、廣告以及節目播出后產生的巨大商業影響,容易使得大家重視利益大於兒童本身,所以部分家長或節目制作人把電視節目當做造星手段。萌娃惹人喜愛,大家趕著出名要趁早的節奏,從一開始制作節目時,創作初衷就沒有以兒童為本。但如果制作方可以認清社會環境,重視社會環境,看見大方向趨勢,那麼就可以結合大環境,不把萌娃當工具,而是從大家喜歡孩子、喜歡看兒童的童真想法與可愛行為的角度來堅持以兒童為本,以少兒的眼光、少兒的思維去認識社會、認識世界。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要求電視工作者有一顆童心,喜歡孩子、理解孩子、寬容孩子,對身邊的事物充滿好奇心,對未來充滿幻想。
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制作節目。兒童的情感需求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兒童心目中強烈的平等意識,豐富的想象力,浪漫主義色彩,樂觀主義精神,克服自卑感、恐懼、焦慮等不良心理狀態以及追求快樂等與生俱來的天性。兒童的認知需求也是含義極廣的,它包括兒童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一切好奇事物的探求意識,而不僅僅是指成人社會賦予他們的“教育”所包含的內容。兒童電視節目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滿足兒童需求,就是要從兒童視角出發,從情感和認知兩方面滿足兒童需求。
不同年齡段的兒童想法和需求是完全不一樣的,不能要求8歲的孩子和3歲的孩子看一樣的節目。因為他們本身對世界的認識已經不同,不同階段需要認知的事物不同,所以不能一檔節目同時涵蓋所有定義兒童的受眾。
根據科學分析的年齡段制作針對性強的節目有利於孩子更好地吸收節目內容,也能充實電視節目枯燥的氣氛等。隻有真正考慮兒童需求制作電視節目,才會真正被兒童接受。
制作精良。節目內容是節目宗旨的根本反映,也是創作理念的具體表現,節目宗旨和理念符合受眾的心理需求,是節目內容能夠取得高質量的根本保証。制作者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把節目的理論應用於實踐,物化為准確的節目內容。所以制作者是否了解受眾,是否在深層次上深刻理解節目宗旨和理念的准確理性含義,是否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整體素質,就成了確保節目內容高質量的充分條件。不僅內容要精良,技術上也要過關。部分地方台設備陳舊、人員技術不精等都導致節目並不好看。但是,得過且過的態度並不是電視從業人員應有的狀態,不能因為兒童節目受眾年齡群體弱小就不謹慎。無論任何節目都要追求細節,隻有細節到位,節目呈現的時候才會好看,才能吸引觀眾。
選好主持人。少兒節目主持人首先應具有一種易於接近的親和力,這種親和力是從內心反映出來的,要以兒童為中心,能夠把握孩子的心理特點,善於與孩子溝通交流,風趣、活潑、幽默。其次,要讓兒童覺得他是一個有智慧、思維敏捷、思想深刻、知識淵博的優秀的人。
提高節目互動性。加強節目的互動性,讓孩子真正參與到屬於自己的節目中來。強烈的參與意識是孩子們的天性,少兒節目應該創造更多的機會和途徑使少年兒童能夠親身參與節目,發揮自己主觀能動性,盡量多地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也可以開辟專門的論壇,讓兒童有機會來發表自己的看法。
加大宣傳力度。不論是電視等主流媒體,還是新媒體、自媒體、移動客戶端等新興渠道,都應該充分調動起來宣傳節目。不要等著大家來看,宣傳到位、話題夠強自然而然會引起廣泛討論。以兒童為本,從兒童出發,呼吁社會對兒童的關愛,重視兒童成長,重視兒童心理發育等,這些符合社會主流思想的制作理念配合良好的宣傳渠道,一定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國外節目中有許多優秀的東西,我們可以借鑒學習,但切記兒童電視節目是由成年人與兒童共同創造的世界,其受眾是兒童。因此,成人在思維方式和制作思路上要向兒童學習,以兒童為師,尊重兒童,了解兒童,關注兒童。力避灌輸教導式,拔苗助長式,視點、語言、結構成人化,讓我國的少兒節目做得更有意思,更有前瞻性,更有競爭力。
(宋芳 作者單位:河南安陽縣廣播電視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